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9-06-11李荣

考试与评价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李荣

【摘 要】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主要以学生素质建设为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全新教学体系。为实现高中生数学学科品质的有效培养,数学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对传统数学课堂形态进行调整,根据学生学科品质建设需求,合理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高效。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数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主导思想,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前言

新课程中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明确,数学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探究意识以及应用素养等其他优秀品格的建设。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数学教师应立足于高中生数学学科品质建设的基本要求考虑,对数学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加强教法创新,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环境下,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体化建设。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学生个体的数学思维、探究意识、思维逻辑、应用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教学思想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基本需求,所构建的全新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上,应该贯彻核心素养主导思想,努力构建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深入学习与强化训练,提高自身数学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路径

(一)构建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认知

在核心素养教学思想下,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认知的有效培养,通过设置趣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之后,以自主的状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比如,在高中数学领域,“集合”属于基础数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让高中生对“集合”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凭借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和优势,将“集合”的数学模型直观地展示在数学课堂上。通过“集合”模型展示,让学生对“集合”概念、分类以及具体的应用加以掌握和了解。通过视觉的直观体验,学生对“集合”数学知识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二)实施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顺应素质课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强调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探究意识,自主参与到数学探究互动当中,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合理地渗透到课堂之上。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课堂环境下,深入分析和探讨数学知识,实现高中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激发与碰撞,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为国家实现团队型人才储备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范围内通过组内交流与讨论,深入分析两种数学函数在公式、图像特征以及数学性质等方面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结合自身对两种数学函数的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渗透数学思想,强化学生思维逻辑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高中生的高效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讲授,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更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建设,从而让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对此部分数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根据具体的空间几何体进行数学模型制作,并通过剪裁、转换,让学生对三视图和直观图特征形成深刻认知,让学生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支撑下,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和几何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素养

数学教师在围绕高中生组织课堂教学时,应重视任务驱动教学的合理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素养,从而提高高中生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学习任务安排以及作业的布置方面,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概率布置实践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概率分析,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正确的解决思路,全面提高高中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学生在任务驱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对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能够加深认知,从而端正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让学生更加积极、正面地面对和处理数学问题,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活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水平。

(五)拓展数学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领域,教师不应该将数学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对数学学习渠道进行有效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数学领域发展和科研动向,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数学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数学知识,丰富高中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数学领域科研动向,包括新算法、新公式的提出。學生可以通过关注数学科学家的故事,进一步丰富自身数学文化底蕴。此外,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开发和训练的新媒体节目,比如《最强大脑》、《科学有新人》等影视节目。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积极开发和拓展全新的数学领域。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素质课改背景下,针对学生个体素质培养需求而专门提出的一种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通过设计情境、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增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品质与应用素养。

参考文献

[1] 丁晨丽.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42-144.

[2] 张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63-66.

[3] 曾斌贵.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码设计,2017,6(11):232.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