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时期龙泉窑烧制具有金银器风格青瓷茶(酒)具工艺特征讨论

2019-06-11雷国强

东方收藏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泉窑金银器宋元

雷国强

唐代是我国金银器工艺发展形成本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唐代金银器的生产与制作分为“官作”与“行作”两种。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采用锤打成型法,在具体制作上还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刻凿、铆、镀等多种金属加工工艺。唐代金银器主要是作为向皇室进贡的贡品和皇家赏赐之用。宋代金银器的使用已打破了皇家专用的等级藩篱,所以市场的开放与需求量的增大,直接刺激了宋代金银器加工业的繁荣与发展。南宋都城临安已设有专门的金银器制作加工的专卖店。据《梦梁录》记载,当时的杭州,“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当时金银器的使用情况:“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

如图1,宋代“陈官人宅用”鎏金银质故事纹台盏,浙江省义乌市博物馆藏。

宋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继承了唐代的工艺成就与传统。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方法,据《唐六典》记载,金的加工方法就多达14种之多,有销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与唐代相比,宋元时期的金银器生产制作工艺及其产品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本土化特征鲜明。自汉唐以来,金银器制作工艺的一切外来的元素,在宋代已被完全融入本土金银器制作工艺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民族风格。

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金银金属的延展特性,在制作工艺上突出了“打”制工艺特点。所谓“打”,即以锤击打金银。打金这种工艺特点,一直延續到至今。今天的金银器首饰加工店尚被称之为“打金店”。如前述考察讨论所及,唐宋时期的金银茶(酒)具的形制基本特点呈现曲面多棱的风格特征。如宋元时期的金碗,其形制多呈六曲、六棱、八曲、八棱;金杯,多为高足,环耳。金盘,有圆、花瓣形、桃形等(图2、3、4)。为完成这些异形曲面多棱的造型,在金银器制作工艺之上,工匠发明了打、炮、收、錾、轧的工艺。 宋元时期龙泉窑为了烧制出具有同时代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青瓷产品,以满足高端消费市场的需要。龙泉窑工在充分吸收金银器制作工艺“打、炮、收、錾、轧”的工艺效果形制品质的基础之上,结合青瓷制作的工艺特点与材料的物理品质,对应开发了“模范成型”工艺与“刻花”“印花”“贴花”“堆花”“露胎”等相关装饰工艺。

● 模范成型

宋元时期金银器茶(酒)具的造型大都具有异形曲面花口的特点。在金银器制作时,工匠们充分发挥金与银的金属延展物理特性,采用“打”的工艺将金砖、银锭打制成薄片,称金叶、银片,然后运用“炮”打的锤制工艺来“炮”锤成型。所谓“炮”锤,即根据器型需要,用炮锤把金叶或银片锤鼓。“炮”锤的具体工艺要点是,首先在纸上画出制作器物的展开图,然后将金叶或银片放在火上烧红后取出晾凉,用炮锤在铅砣上根据展开图炮锤成型,直至所需的器型。待其基本炮锤成型后,器物的收口工艺,简称“收”。所谓“收”就是用乒锤在大铁棍上将已经炮锤为鼓腹的器物收成所需要的器型。比如收金碗口沿的工艺是:剪一条金丝(或银、铜丝)圈在金碗口沿之下,将碗口上沿向外打,使其包住金线并呈裹圆状,接口收严,再用大焊收口。金碗圈足成型工艺亦是如此。

那么,宋元时期龙泉窑烧制的具有同时代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青瓷茶(酒)具,它们的成型工艺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青瓷初出于刘田,去县六十里。次则有金村窑,与刘田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绕等处皆有之,然泥油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泥则取于窑之近地,其他处皆不及。油则取于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未澄取细者,合而为油。大率取泥贵细,合油贵精。匠作先以钧运成器,或模范成型,候泥干,则蘸油涂饰,用泥筒盛之, 窴诸窑内,端正排定以柴筱日夜烧变,候火色红焰无烟,即以泥封闭火门,火气绝而后启。凡色绿豆莹净无瑕者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

陆容,《明史》载是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至浙江参政。据考证,他生于明正统元年(1436),卒于弘治九年(1494)。从《菽园杂记》具体内容而定,这一段关于龙泉窑制作工艺文字,应该是陆容引自《龙泉县志》中关于龙泉青瓷烧制工艺的记述。根据龙泉县志乾隆版卷首“例言”记载,清代以前的龙泉地方志共有三种,分别是南宋嘉定二年(1209)何澹修本,嘉靖乙酉四年(1525)叶薄等修本,万历戊戌二十六年(1598)夏舜臣修本。从陆容生卒年限来看,其《菽园杂记》所介绍的内容当是引述编修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何澹编撰的《龙泉县志》。故此段文字是记述与介绍南宋时龙泉窑烧制青瓷工艺最为真实的珍贵文献资料。

细读这段文献,其间蕴含丰富的信息。就龙泉青瓷制作成型工艺而言,南宋时期的圆器制作采用“钧运成器”,即工匠以陶车拉坯成型,而具有金银器风格特征的异形曲面起棱之器,则用“模范成型”。《菽园杂记》中所引的这段文字还有针对此类“模范”以“模范端巧”的高度肯定的评价,足见当时龙泉窑用于生产制作此类曲面异形之青瓷茶(酒)具青瓷产品的模范设计、制作之精妙(图5、6、7、8)。

宋元时期龙泉窑工是怎样制作“模范”,又是怎样使用“模范”来制作生产具有当时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青瓷产品的呢?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今已不得而知。根据《菽园杂记》中所录的这段文字,结合龙泉窑窑址考古资料和有关纪年墓出土的相关产品文物,以及联系当今仍然延用的传统生产工艺,我们可以从当代仿古制作工艺的角度,去推测与讨论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模范成型”工艺。李震先生是龙泉青瓷世家李氏家族第五代传人,在研究制作龙泉南宋仿古官窑青瓷取得极大成功,其作品被多家国家级博物馆以及日本、韩国、法国等海外博物馆收藏。根据李震老师凭借他二十余年制作龙泉青瓷南宋官窑仿古的实践与探索介绍(图9、10、11、12、13、14),以及从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与目前能见到的具有宋元时期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龙泉青瓷珍贵文物实物所蕴含的制作工艺信息分析,李震老师认为宋元时期龙泉窑所谓的“模范成型”工艺中的“模范”可能有两种,即由陶土素烧而成的“土模”(图15)和由木材雕刻而成的“木范”。

土模,是用红壤土配以陶土,依所制器型制作而成,整体厚重,外观简单,内体精细光洁。根据具体生产制作对象与任务的不同,这种土模可分为内模和外模两种。这种土模经低温烧制而成,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方便拓模印坯成型。木模,是用木块雕制成模范,用于手压瓷泥拓印瓷坯,以及相对较小的配件,如耳饰、贴花等。

根据李震老师介绍,以上两种模范均使用手压瓷泥成型法。首先取用适量经炼制过备用的坯泥压入土模或木模,用指压实,抹平后进行表面整理,待稍干后脱模。就工艺制作角度分析,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造型特征的曲面起棱异形不规则之器就是按上述推测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

此外,尚有一些有别于曲面起棱的方形器皿,如方形的花器、炉以及杯、斗等。从成型工艺分析,其制作工艺应该是先按所制需要的器型之侧面之形打制泥坯片,然后用泥浆粘接成型。

● 装饰工艺

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早期多用忍冬纹,做工精细,纹样程式化,富有装饰性;中期多以鸟或花朵为中心组成团纹,四周围绕缠枝,具有繁缛、富丽的风格;晚期则多为单独的花枝或动物,常用对称的纹样格式出现,具有写实的风格。宋元时期金银器的装饰题材,在整体上继承了唐代的风格,以花卉、龙凤为主,如莲花、菊花、牡丹、茶花、瓜瓞、梅梢月、蝶赶菊、鱼游莲叶、教子开天等等。在金银器物的口沿和圈足处常辅以卷草、卷云,以及各类几何纹为饰。与唐代相比,其装饰风格更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特征(图16、17)。

宋元时期金银器的装饰纹样主要靠“錾”这一工艺来完成。所谓“錾”,就是在成型的金银器表面錾刻纹样。杨之水先生在《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一书中概括了赵振茂《金银铜器的传统修复技术》一文中关于“錾”的工艺介绍。下面根据杨先生的介绍,以金碗的腹部装饰纹样“錾”刻为例,将此工艺转述如下。首先,在金碗腹部勾画出纹饰,再涂上一层漆皮汁使纹样不至于在錾花过程中被摩擦掉。然后,把錾花胶放在铁锅内加热,使之融化后倒入碗中直至充满,一昼夜后待碗内錾花胶变硬,就可以在其表面錾花。待纹饰錾就,再用火将碗内的錾花胶烤化倒出。再用“轧”光的工艺把金碗器表面抛光铮亮,其“錾”花工序才算完成。

银器的装饰,除了錾花之外,尚有“金花银器”之装饰。所谓“金花”就是在银器的突出纹样之上采用鎏金的方法,镀上一层金水,使之铮亮如金,以增添华丽的色彩。与唐代的金银器相比,宋元时期的金银器采用了夹层工艺,所以器物的材质相对轻薄,所以唐重“錾”刻,而宋元则以“锤揲”而出的浮雕为主。

龙泉窑青瓷模仿金银器纹饰之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时期。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花、印花、贴花、堆花(露胎)等。

刻花,亦称剔花,工具有竹刀、竹签或铁质刀具。五代时仿照越窑产品,利用竹签在产品之上刻划线描图案。所采用的图案以鸾凤、鸳鸯、飞雁、双鱼、牡丹、莲花、卷草以及人物为主。北宋早期到晚期,其刻花工艺以“半刀泥”为主,即在产品表面先垂直深刻一刀,再以斜刀剔修,产品表面的纹路更清晰。其空隙采用竹篦或篦状器具,加以篦劃点为饰。南宋龙泉窑追求如玉凝润的釉质,其失透乳浊的石灰碱釉已不适合釉下刻花工艺效果的表达与呈现,所以这一时期的产品表面多余的刻花装饰不见,唯以器物的口沿和转折处,露出胎质微白的色泽,以“出筋”的工艺来衬托青瓷莹润如玉的美。这一工艺的转变,成就了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中国古代青瓷发展史上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同时也促成这一期龙泉窑烧制生产的具有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青瓷产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质。

印花,印花工具主要为印模。印模一般为陶质,采用当地的瓷土素烧而成。模内阴刻,坯胎呈阳纹;模内阳刻,坯胎则呈阴纹。龙泉窑印花模以模内阴刻,坯胎呈阳纹为多。其印模内的纹样大多取自当时流行的金银器之上的经典纹样。采用印花装饰工艺,产品花样、规格一致,适用于同一产品的批量生产。

贴花,贴花是将模印或手捏的纹饰附件,如花卉、双鱼、双耳等,用竹笔或竹刀蘸上与坯体同质的稀释泥浆粘贴在器物的坯胎上。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风格特征的青瓷茶(酒)具,采用贴花装饰工艺的经典代表产品有南宋龙泉青瓷梅花盏和双鱼洗。

堆贴,是将瓷泥或手捏的附件堆贴于器物坯胎之上。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产品在模仿当时金银器产品,采用堆贴工艺装饰手法的代表性经典产品有龟游莲叶纹盏(图18、19)。元代则多见堆贴露胎,仿制金银器银鎏金瑞果图果盘的青瓷露胎瑞果盘以及露盘的龙、凤纹大盘(图20)。

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龙泉青瓷发展态势可谓一日千里。龙泉青瓷产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陈卫星是龙泉青瓷传统哥窑技艺的青年传承人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曾入选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在仿制宋元时期龙泉哥窑青瓷作品方面,陈卫星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烧制出了一批极具哥窑品质的茶具佳作(图21)。

猜你喜欢

龙泉窑金银器宋元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比惨式信号,引来暗恋者的特殊解读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唐代工艺品中器皿的图案艺术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我们之间隔了几本书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