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民乐团创新发展途径和方法初探
2019-06-11张玉善
张玉善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中学争相创建民乐团,通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针对中学如何对民乐团进行创新与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学;民族音乐团;创新发展;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前言
民族音乐团是将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将西方交响音乐为辅助所创建的一支综合性乐队。民族音乐团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即“吹”“拉”“弹”“唱”,不仅运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还运用大提琴、小提琴、萨克斯、黑管等西方乐器。中学开展民族音乐团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的后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中学民族音乐团的实践发展价值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中学开展民乐团活动积极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游戏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均能够踊跃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将德育、体育、劳育等思想理念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极少参加校园活动,且艺术审美素养相对比较欠缺,学生发展方向相对比较单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国家教育部在传统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给予高度重视。中学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团体活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束缚,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社会阅历,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过程,同时,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发展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欲望。
(二)弘扬本土民族精神与文化风貌
民族音乐团是将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将西方交响音乐为辅助所创建的一支综合性乐队。中学通过创建民乐团、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民族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习中国民族乐器,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更使学生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民族乐器作为承接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之间的桥梁,在不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中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学在组织学生开展民族乐器活动时,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充分利用本地区音乐文化资源,将本区域的民间音乐特色凸显出来,积极做好本地民风、民情的宣传工作,使本地民间音乐能够被推广到其他地区,切实做好地域文化继承与发扬工作。
(三)提升家校对音乐文化的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仅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方面的发展,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十分压抑、枯燥的学习状态,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学民乐团的组织与创建,有效弥补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无限发展动力。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学生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往往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团体学习活动与演奏活动,能够凸显学校对民族乐器的重视度,间接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
中学组织小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家长彻底从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中脱离出来,充分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不再抑制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如今,不少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民族乐器并不是“玩物丧志”的行为,而是一种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学习民族乐器能够形成灵活的思维意识,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民族音乐团的创新发展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培养理念已经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发展成为当代中学教育的重要发展点,学校为提高全体师生对美育的重视、突出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特创建民族音乐社团,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学习活动与民族音乐演奏活动。中学在发展民族音乐社团时,需要严格遵循系统性、个性化、创新性原则,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系统性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严格遵循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从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生活出发,根据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控制好教学难易度与教学容量,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学习活动时,需要坚持系统性理念,严格遵循民族音乐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从理论知识入手,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乐理知识是音乐理论的一个系统,在乐团排练、指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民乐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首要出发点。学生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对音乐的各项构成要素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在系统性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需要做到协调统一、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系统地安排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排练时间,科学处理好声部排练与集体排练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基础教学工作与合奏排练活动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井然有序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防止教学过程杂乱无章,有效增强音乐教学的目的性与实践性。
总而言之,系统性教学理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已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转换为实践技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个性化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学生成长为多元化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民乐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将公平教育与普及教育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对教育工作的束缚,扩大教学空间,保证教学时间的灵活性。在民族音乐社团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民乐教育,有效突出民乐教学工作的开放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制定多元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民族音乐学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此,中学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学习活动时,需要坚持个性化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态度、学习认识以及学习方法,根据学生民乐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态度,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民乐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明确个人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在民乐团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方法,注重教学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客观性与全面性,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个人自评,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在民乐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懂得扬长避短以及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个性化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手段的科学性,需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正确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创作性理念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创造性。教师对学生开展民乐教学工作时,需要全面提高对音乐艺术创造性的认识,突出民乐艺术创造活动在民乐活动中的重要性与发展性,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民乐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成长为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民乐人才。民乐创造活动不仅能够将民乐的艺术特征凸显出来,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入挖局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拥有追求音乐艺术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在民族音乐社团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需要从两个视角出发:一个是教师视角,另一个是学生视角。在传统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据强烈的主导地位。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音乐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做好教学“创造”工作。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在创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灵活利用已学的民乐知识对现有的民乐作品进行改良与创新,形成多元艺术风格的民乐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进行民乐教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实现对现有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从学习民乐逐步转变为创造民乐。
三、中学民族音乐团的实践训练方法
中学民乐团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从理念入手,还需要做好各项实践工作。在各项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民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具有创新价值的实践训练活动,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视听训练
视听训练是民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听力能力,对声音拥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方能更好地开展民乐学习活动。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视听训练时,需要从“听赏拟声”与“听赏良奏”入手,借助优秀的民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民乐的认识与理解。
“听赏拟声”是将乐器声音作为学习对象,学生通过聆听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作品,用自己的声音对乐器的声音进行模仿,有效吸引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民乐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利用琵琶演奏的民乐作品,学生通过聆听琵琶亲润、明亮的声音,感受琵琶在弹奏过程“点”;《早晨》是一首利用笛子演奏的民乐作品,学生通过聆听笛子清脆、明亮的声音,感受笛子特有的声音效果,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美好的晨光美景。学生在聆听民族乐器所演奏出来的曲目时,不仅能够欣赏到民族乐器独特的演奏效果,还能够锻炼学生对各类民族乐器音色的识别能力,开阔学生眼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听赏良奏”是通过播放优秀的民乐演奏作品,使學生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与民乐创作者、民乐演奏者产生独特的共鸣,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现场演奏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演奏效果,学生能够在现场演奏过程与演奏者近距离接触,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认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诸多益处。学生聆听过优秀民乐演奏作品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聆听过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谈一谈民乐聆听感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民乐的理解与认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二)演奏训练
演奏训练是民乐团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民乐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中学教师对民乐团进行改革时,需要提高乐器演奏训练与器乐合奏训练的重视,从乐器演奏与器乐合奏两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演奏技能。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乐器演奏排练时,需要明确乐器练习要点、乐器练习方法,从范奏入手,让学生对固定范围内的民乐作品进行模仿,并锻炼学生多视奏,实现多种感官并用,有效加深学生对民乐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为此,教师在对民乐团发展策略进行创新时,需要切实做好乐器演奏排练工作。教师在教授学生各种乐器的应用方法或者是学生对乐器演奏技能进行练习时,需要教师明确民乐练习要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民乐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开展民乐演奏活动时,在演奏的初期需要逐句、逐段的开展民乐作品练习活動,并对技巧相对较难的乐段进行重点练习。学生在进行民乐演奏的过程,教师可对演奏内容进行范奏,让学生在固定节奏内进行模唱。为提升学生乐感能力,在演奏的过程学生需要进行多视奏,做到眼、耳、手、脑并用,不断加深学生对民乐演奏作品的记忆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民乐演奏技能。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器乐合奏训练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创建小型乐队,加深学生对每一种民族乐器的理解与认知,充分调动学生对民乐演奏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演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民乐团声部众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民乐演奏活动时,不仅可以开展多种合作演奏方式,还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室内乐演奏、小合奏等,学生通过运用不同声部开展声乐练习活动,能够有效冲破传统民乐教学模式的束缚,开阔学生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对传统民乐团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教师在民乐演奏活动中,需要积极做好合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民乐演奏中所运用到的各类音乐记号、音乐语言等,让学生在合奏的过程懂得看指挥,跟着指挥做好声色、力度、速度的转化工作。
四、结语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对学生美育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乐团活动,调动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学民乐团创新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第二教学课堂,切实做好学生的各项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栋.高校民乐团的组建及指挥技巧在排练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8(8):10-12.
[2]董亚运.以民乐团为依托开展民乐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北方音乐,2018,38(7):192.
[3]唐进宝.依托民乐团与第二课堂的对接拓展实践教学体系——以三明学院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2):127-129.
[4]刘珈.浅议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乐团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20):22-23.
[5]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民乐团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J].上海教育科研,2017(3):98.
[6]任华清.上海大学民族乐团现状以及在校际国际交流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8(1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