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民歌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11任明

北方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幼师民歌音乐

【摘要】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地方民间歌曲既能陶冶学生性情,又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从而真正起到审美育人的目的。笔者认为,欣赏和学唱是两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值得在幼师音乐教学中进行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地方民歌;音乐教学;幼师学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民族民间歌曲更是无比丰富。目前,音乐教材的编写中也加大了民歌的比重。学好民歌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音乐内涵,促进专业成长,也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作为幼师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深感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授我国民间歌曲,特别是地方民歌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青年教师应当担起这个责任。

我国民歌种类繁多,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点,音乐色彩鲜明。为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民歌教学,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应重视民歌教材的编写、丰富民歌的内容、适当增加本地民歌,让学生爱听、爱学、爱唱、爱演,让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出学生独到的气质和品质,使她们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遗产。

一、以地方民歌辅助音乐教学的背景和依据

(一)我的一堂公开课带来的启示

在当下,民歌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她们往往不喜欢民歌,认为那是很老的、落伍的老年人才会唱的歌曲。为了提高学生们学唱民歌的积极性,我特别设计了多节德州地区民歌欣赏课。其中一节在介绍德州齐河县民歌《唱大戏》时,我特地问了班上有哪些同学是齐河县人,几位同学兴奋地站了起来,目光里满含骄傲与期待。这时我亲切地面向她们,用带有齐河方言的音调为她们演唱了这首歌。没想到,学生们和前来听课的老师们热烈鼓掌,那种兴奋与表情证明了她们对家乡民歌的喜爱和对本节公开课的赞赏。至今想来,我还是为之动容,因为这是一种“乡音”,体现的是一种“乡情”,有了这种情感的体验,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就不会担心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地方民歌了。

(二)构建地方特色教学模式,选择优秀民歌为校本课程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全国统编教材之外,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特色,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其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这其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教唱民歌的契机。于是,我选用了《德州地区民间歌曲集》,在422首民歌中,我精选细挑,选出了50余首作为辅助教材。这些民歌由于受地理、历史等条件的影响,自然形成了粗犷豪放、幽默风趣、抒情优美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民歌,不仅能从中学到课外知识和发声技巧,更能用好我们自己家乡的语言和音乐,继而予以传承和发展。

(三)传承并发展我国民族音乐

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重视幼师生地方民歌的音乐教育,将地方民歌引入幼师生教学之中,事关民间歌曲的继承与发展的大问题。当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假如地方民歌或者其他乡土音乐都能引用到音乐教学中来,无疑是对民间音乐传承和保护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意义重大。而我们承担起这一重任其意义更为深远。

二、有效实施,强化训练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学生是否有兴趣学,关键在老师的引导和强化训练。幼师学校作为为地方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学校,生源多为本地学生,因此,在地方民歌教学中,引入地方民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首先,在歌曲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尽力做到符合她们的喜好,选择地方风格最为明显的民歌进行教学。如幽默风趣的乐陵民歌《大实话》、抒情优美的武城民歌《唱秧歌》、轻柔舒缓的德州民歌《放风筝》等;其次,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内容的民歌进行教学,如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民歌、表现历史故事的民歌等。通过诙谐、幽默,富有民俗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接触与她们生活熟悉的音乐,会形成一种渴望的美。而趣味性较强的民歌内容能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她们对民歌及民俗文化的探寻与热爱。此外,还要选择衬词、衬腔和唱法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歌进行教学,它能通过模仿来渲染歌曲气氛,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激发学生想要学唱的兴趣。

(二)用心欣赏,用心感悟

通过民歌欣赏,让学生感受体验家乡的民歌之美,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主体。从学生的审美心理来看,总是希望有新鲜、奇异的事物出现。为了满足这种好奇的审美心理,在民歌欣赏时,我力求做到形式上新颖独特,如组织学生观看民歌大赛,带领学生拜访农民艺人,与其交流、听其演唱,用心体会那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歌,感受民歌的粗犷、纯朴、优美、流畅、细腻、如泣如诉的风格,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对民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地方民歌与生活的联系,与祖国音乐文化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喜爱上民歌,以演唱家乡的民歌感到骄傲,进而达到传唱民歌之目的。

(三)演唱是根本

不同的民歌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德州民歌从人民解放戰争时期的《扒铁道》《打游击》到解放后的《唱秧歌》《四季花开》,都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家乡的变化。高亢、嘹亮的高腔,婉转、细腻的小调,再加上各种装饰音与变换拍子的复杂运用,使在民歌教学中有意无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审美力和表演技巧,通过精心训练演唱,达到了音乐学习与热爱家乡双重教育的效果。

(四)多开展音乐活动,促学习质量提高

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延伸课外音乐活动。如,在校内成立民歌演唱兴趣小组并定期进行展演或者参与社会义演等,让学生直接社会舞台表现民间音乐,从而使她们更加爱学、爱唱、爱演民歌,事半功倍。

三、地方民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

幼师学校的民歌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今后就业所需,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引导她们关注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所以,在进行民歌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各地的民歌特点,把民歌“装”在她们身上。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地方民歌要学生接受并喜欢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民歌教学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意阶段性特征,把握学生心理,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及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进行民歌教学时,要先从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等具有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的角度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她们从心里真正爱上民歌。

(三)学唱地方民歌的文化延伸

民歌教学承载更多的是有关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通过民歌这一载体,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因此,在民歌教学中,运用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民歌。例如,剪裁电影情节或截取歌唱家演唱视频做成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等,使民歌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四、结语

综上,在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开展地方民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音乐内涵,促进专业成长,让她们爱民歌、爱祖国、爱家乡,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学生独特的气质与品质,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所以说,学习地方民歌意义深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海鸥.论山东民歌演唱的传统特色之传承与创新—兼谈我演唱山东民歌时的体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0.

[2]王世慧.山东民歌与演唱[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任明(1983—),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幼师民歌音乐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