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随想曲》二胡演奏技法之剖析
2019-06-11胡惠娟
胡惠娟
【摘要】本文基于《红梅随想曲》这一协奏曲,探讨其二胡演奏技法。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而《红梅》是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创作而成,是典型的中西交融的产物。首先分析《红梅》的作品内容创作特色,准确把握该作品的内涵,然后对引子、第一至第七部分的演奏技法进行剖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红梅随想曲;二胡;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红梅随想曲》创作于1980年,其表演主乐器为二胡,一首单章的协奏曲作品,以宏大的气势、悲壮的情调,深刻地塑造了女英雄江姐的高大形象,讴歌了她的革命理想、情操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节,表现了人们将这些美好的品格化作对红梅的向往和赞颂。
一、《红梅随想曲》作品内涵及其创作特色
《红梅随想曲》(以下简称《红梅》)是典型的托物言志作品,以“梅花”代表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在古今文人的作品中它总是以高洁的形象示人,《红梅》在内容形式上也突出梅花的这一特点。作品以梅花的高洁品格为延伸,用梅花比喻江姐,塑造着一介文弱女性,却有傲骨凌霜的铮铮铁骨。1949年,正是国共两党斗争最为激烈的阶段,面临叛徒背叛和敌人威逼利诱,仍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不幸。在敌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的残酷摧残下,江姐的从容就义是对黎明前黑暗的坚持,她对革命胜利的期盼正如凌霜傲梅对春天的渴盼。这首作品采用二胡和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呈现,借鉴了西方的音乐形式,表达的内容却是东方式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创作者敢于打破常规,以歌剧情节推进乐思陈述,这样的创作手法,改变了传统乐器单调的曲式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乐曲以中半音音阶、变化音程、大跳音程,以及大量使用的快弓技巧,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体现了强烈的作品特色。
《红梅》的特色还在于激昂的曲调,以恢弘的气势鼓舞人心,激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作品表达了深处困境的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的期盼,通过这一作品为人们提供感受老一辈对于事物探索和坚持的机会。
二、《红梅随想曲》演奏技法剖析
(一)引子部分剖析
它由三个非方整乐句构成,在节奏上有自由、中速、刚柔相济、D宫调式的变化,引子部分演奏展示大幕拉开的雄伟壮阔之感,通过开头的精心安排,展现江姐及其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第一乐句的第一个音虽然是位于弱拍位置,但是为了表现雄伟的开头,要求演奏者以强力度发出饱满的音色,以此为全曲曲风奠定基础,彰显革命者的坚定决心,接下来是以两个八度的琶音,由慢到快的方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要注意左手按弦干净利索,收放要快,避免给听众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不利于江姐果决的形象塑造,呈现从容大气的感觉;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也是位于弱拍,其演奏也是以强力度发出饱满音色,与第一乐句不同的是,在演奏时要有一个既快且深的呼吸过渡感。以这样的技巧,向协奏者和听众表示新乐句的到来,带来条理清晰的听觉感受,往下的15连音呈现由慢到快的速度,为乐句结尾延长做铺垫。第三个乐句16连音要保持快速的节奏,注意左右手的配合,确保演奏过程一弓一音,以稳定、均衡的节奏保持长效的激情。为了表现意境深远,使用前倚音进行装饰,要保留其轻盈、弹性的特征,最后在泛音上结束。
(二)第一部分剖析
随着伴奏乐器的烘托,由此展开第一部分的演奏,其由四个段落组成,结构表现以“起承转合”的民乐传统结构,以层层递进的情绪,展现江姐倔强又不失柔美的女性品质,主旋律带给人温婉细腻之感。
第一段是慢板柔软而细腻,以主题音乐奠定第一段的情感基调,在演奏方面要注意运弓范围要足够宽广,力度以柔为主,在音色方面突出柔和、圆润、细腻的特征,同时要把握力度收放,为后续主题变奏部分预留表现空间;第二段基于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变奏展现,情绪和力度以缓慢上升的方式表现,营造一种层次感。运弓要保持饱满的音色,在音色方面要减少滑音痕迹,以此来突出江姐的革命决心;第三段依然采用变奏的形式,节奏方面有所加快,呈现流畅、干脆的旋律,以此暗示革命者对于革命前途的乐观和光明态度,在第45~47小节处理上降B大调,指法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第四段是第一部分情绪最为活跃、激动的部分,在此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与伴奏乐器演奏主旋律,二胡以副旋律形式的复调出现,这一段要控制好力度,协调好主、副旋律的关系;下半部分演奏则回归主体地位,56小节最后一个音,采用后倚音进行装饰,由此延长情感表现,最后以长音结束第一部分。
(三)第二部分剖析
在伴奏乐器的配合下,第二部分共分为六个乐段,并且每个乐段的情绪有很大差异,在演奏时要做好结构区分,便于乐段转换。第一乐段是小快板,在演奏上要呈现激昂的情绪,为听众带来乐观、积极的情绪体验。后半部分要加花变奏,力求演奏的丰满和音准,呈现较强的颗粒性、灵活性;第二乐段则是在轻盈和声衬托下,表达江姐及其革命者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逃脱困境的向往,这一段以装饰音丰富旋律,保持平稳开阔的音乐情绪,契合伴奏乐器的旋律;第三乐段进入G大调,同样要求演奏呈现颗粒性,在情绪展现上要求減少延滞感。内弦、外弦旋律模式给人以不同风格情绪体验,表现革命者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这段合理安排指距,并且注意音准的问题。到了第四乐段,旋律降B大调,创作者采用了四川民歌为作品注入清新的气息,在其特色表现上,要加强滑音、顿音的技巧控制,颤音则由弱渐强夸张化处理。
第五乐段进入G大调,开头二胡与伴奏乐器形成复调关系,以从容、松弛的旋律展开,到了206小节二胡与伴奏乐器脱离和谐的状态,每个音均为强奏,表现演奏你追我赶的节奏,同时要注意每小节呈现的清晰和灵巧。最后三个小节对于指法和指距有一定的要求,既要保证演奏音准,同时也要保证音的清晰和层次分明。因此这一环节需要重点练习语法,才能熟能生巧。第六乐段,气氛开始变得紧张,是上一乐段的延伸,气氛在伴奏乐器的烘托下,经过两次旋律转调进入风格迥异的第三部分。
(四)第三部分剖析
第三部分是摇板段落,情绪上以激愤为主,其乐段借鉴了戏曲“套腔”,以此呈现强烈的表现力,营造自由律动的氛围,通过内在的驱动力使全曲具有更大张力。这一部分中二胡与伴奏乐器的合作,具有戏曲音乐紧打慢唱的感觉,体现乐曲的力度强弱对比,在旋律表现上更加自由,表现江姐对于敌人的气愤和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呈现悲痛的基调,同时又要在演奏时注意爆发力、持久力的运用,以合理的气息布置,体现江姐悲愤的情绪。
(五)第四部分剖析
在这部分主要表达江姐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强调其情绪丰富的心理过程。演奏时要保证大幅度稳定运弓,左右按弦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展现柔而不虚的音色效果。第四部分主要发挥抒情作用,因此要注意演奏的深情性。
(六)第五、第六、第七部分剖析
上一部分的平静在此部分被打破,快速运弓和远程大跳是全曲的一大难点,利用慢板的过渡句最终将气氛推向庄重、宏达的《红梅赞》,自然转换壮美的旋律。
第六部分再次引用《红梅赞》,四个乐句中运用三个乐句与伴奏乐器形成复调关系,最后一个乐句则是二胡及其伴奏乐器全奏,达到全曲情绪的顶峰。第七部分是尾声,演奏上注意急板在伴奏中引出,要把握变化音的音准,展现由弱到强的颤音,发出最后一次主题动机。
三、结论
综合上述,《红梅随想曲》的情绪变化强烈,展现的情感内涵丰富,在演奏时要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运弓技巧,同时把握音准。《红梅》具有丰富的音乐元素,通过学习其演奏技巧,有助于二胡演奏技艺的增进。
参考文献
[1]魏国.谈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音乐风格与艺术处理[J].音乐生活,2017(11):75-76.
[2]苗欢欢.一曲红梅礼赞诉说弦索情怀——二胡曲《红梅随想曲》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1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