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习近平在正定”研究的一些思考
2019-06-11朱文通徐丽英谷丽亚
朱文通 徐丽英 谷丽亚
一
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起点,是1969年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下乡当知青,担任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耕耘者,他踏实苦干,一干就是漫长的七年,既受到了艰苦的磨练,又深刻地了解了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和基层的社会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的起点,则是1982年3月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1983年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兼任正定县武装部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虽然离开了正定,但是习近平同志对正定一直充满眷恋和深情,说正定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从政的起点。他不仅深深地爱着这土地,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广大人民群众!他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经到西柏坡参观考察,那时他就开始考虑更为深入的问题,比如,如何让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也都尽快地富裕起来呢?也就是说,在这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上,习近平同志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早日富裕起来,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等问题。
因此,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的时期。大力加强并有计划地组织“习近平在正定”这一重大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在正定工作时期,习近平同志作为县委领导干部,从县委副书记到县委书记,在农村改革的第一线,开始主政一方,独立开展工作。习近平同志不仅能够胸怀全局,高瞻远瞩,还能够求真务实,大胆开拓,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变了正定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旅游业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彻底丢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使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习近平同志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卓越实践,远远超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式的担当,他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研究工作,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正好处于整党工作时期。习近平同志信仰坚定,立场鲜明,坚决反对“渺茫论”。习近平同志认为,“共产党人要有鲜明的立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在党风党纪建设问题上,他深刻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因此,“我们不能把争取党风尽快根本好转当作一般的业务工作去看待,必须提高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争取党风根本好转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要“按照新党章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要将整顿党风、党纪作为全党的责任,必须全党动手抓,“各级党组织对于全党抓党风这样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对待、严格要求”,党委要重视,“对歪风邪气要敢抓赶刹”,纪检工作的重点要“从查处案件转移到整顿党风上来”。习近平同志强调了全体党员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以及党章在整顿党风党纪上的重要性,强调了在整顿党风党纪方面党委和纪委应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习近平同志一直保持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踏实肯干是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则是习近平同志打开工作局面的重要保障。“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不讲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敢于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求真务实、敢于碰硬,豪情满怀、激情工作。从实际出发,顶着压力争取减少粮食征购任务,率先在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筹集资金兴建“荣国府”发展旅游业等,都彰显了他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习近平同志认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是正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指出,“商品生产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不但需要商品经济继续存在,而且还要千方百计促进它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从‘自然经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商品生产的规律,自觉地、主动地推动其发展”。针对正定“毗邻石家庄市,交通发达,市场广阔,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文化技术基础较好”等特点,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正定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他强调指出,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上要多一点战略眼光,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和人口三者间的关系,坚持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正是因为有习近平同志这样的干部在正定的真抓实干,准确定位正定县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战略,勇于突破自我,确立了“半城郊型”的发展思路,开创了正定县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才实现了正定经济的起飞。
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工作思路上,习近平同志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且一以贯之。比如,为了严明纪律,在正定期间他曾经提出数条工作纪律,后来习近平主政浙江省时继续沿用了这个思路,在他担任总书记后提出“八不准”,在全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正定时期,确实已经开始萌芽。
三
大力加强“习近平在正定”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迫切需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学习其基本内容,而且还要学习其形成、发展的历程。当前,大力加强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识。
近年来取得的各类成果,也为今后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出版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档案资料。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共37篇,绝大多数文章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为研究工作又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组采访实录共计22篇,受访者中既有中组部的老同志、当时的正定县委班子成员,也有当年的机关工作人员和采访过他的记者,还有一些普通干部群众。采访实录通过受访者的口述,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奋斗轨迹。这两部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习近平同志早期工作和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清晰地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早年的思想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轨迹及其与实践的密切关系,见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此外,还有大量新闻报道,提供了文本之外的大量口述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
总之,通过“习近平在正定研究”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鲜活生动的参考资料,更为重要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朱文通系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