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传统蜡染与刺绣的融创设计

2019-06-11项敏田隽

参花(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蜡染艺术特征刺绣

项敏 田隽

摘要:传统蜡染与刺绣均属于贵州省民间美术,但各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两者相对而言,刺绣作品色彩丰富,蜡染作品色彩淳朴、雅致,各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如果将两者的艺术特征通过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等形式进行融合,必将从视觉艺术、触感等方面给人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本文主要从两者的艺术特征及两者可如何进行融合的初探路径及设计运用等进行分析,尝试找到两种民间文化艺术的可融合创新之处。

关键词:蜡染 刺绣 艺术特征 融合设计

一、刺绣的艺术特征

刺绣,对于贵州省及其他省份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有熟知的水族马尾绣,也有地道淳朴的苗族刺绣,两者均是贵州代表性的刺绣形式。水族马尾绣相对于苗族刺绣而言,更具有触感及体积感,两者在纹样、色彩、刺绣技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刺绣的古朴与厚重也展现了贵州省朴实敦厚的民风。

(一)刺绣的图案美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源于民众平时的生活,它是本民族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产物,是生活与人们审美志趣相结合的生命艺术。大致分为自然纹样(植物、动物),文字纹样(万字纹、寿字纹、回形纹等),几何纹样(如意纹样、菱形纹等)。在苗族图案中,运用较多的有“蝴蝶妈妈”形象、雷云纹等。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具体的文字表述,所以苗族图案从某一个层面说也是表达苗族人民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在含义的视觉符号。

(二)刺绣的色彩美

色彩,是贵州刺绣的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形式,它不仅能让原本的图案更加富有色彩地层层递进感,也能传达和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及底蕴。

图案是绣品中的主体物,但色彩则让绣品得到了明快、活泼的刺激感。苗族的配色是非常大胆的,相比与蜀绣、广绣、湘绣等艺术作品来说,苗族刺绣图案的色彩是非常艳丽的,且视觉冲击力较强,运用撞色、互补色、同类色等搭配较多。有大红色、桃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等,而且色彩的饱和度比较高。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通常会选择颜色对比比较强烈的色彩,增加色彩的对比度,凸显刺绣的视觉艺术效果,也是凸显自身民族特色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

(三)刺绣的形式美

刺绣的图案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许多纹样形式也是变化多样的,但是在这些纹样的构成形式中也能找到其规律。其一是图案组织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对称美,对称的形式包括四面对称、多面对称、上下对称等等。有时,人们为了寻求视觉效果的丰富性及图案的层次性,也会在对称的基础上追求一些细小的变化。如有些图案元素是内在框架结构对称,但框架外的装饰元素是不完全对称的,有的花是偏左的,有些花是偏下的,这样的构成形式既体现出图案整体构成元素的统一,也在统一形式中找寻了些变化。其二是图案元素在构成形式上追求一种均衡美,均衡构成形式,表现出静中有动,是一种在构成中比较自由、比较活泼轻松的形式。

二、蜡染的艺术特征

蜡染的图样凝结着当地百姓的审美艺术及对传统图腾纹样的理解,蜡染的图案样式具有扁平化的艺术特点,但是在扁平化的表现手法中也表现出了植物、动物的立体形态。

(一)蜡染的构成美

蜡染在图案构成艺术上与刺绣有着相同的图案构成形式,包括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独立图形及上下左右均对称的艺术审美特征,这样的构成形式也是中华民族在形式美法则中最为讲究的美的存在。

蜡染的构成形式构图饱满,在运用二方连续纹样、独立纹样、四方连续纹样中,凸显了其中的节奏变化,也蕴含了图与图之间组合构成的蕴意和韵律。在构图中,不仅能在变化中寻求同一,也能在统一中寻求自我的变化。蜡染图案所呈现出来的载体是在布上,而表现出来的除了带给民众艺术上的审美,也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劳动人们在勤劳的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智慧,这也是在任何民间蜡染艺术中有目共睹的。

(二)蜡染的色彩形式

蜡染除了图案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另一个最具突出的特征则是色彩的运用。蜡染给人的色彩是清新的、淳朴的、素雅的,大多数出现的都是蓝底白花,不仅体现了它内在的美,还体现了不同蓝调的出现。蓝色给人以宁静、舒适的视觉感受,而色彩也成为蜡染留给众人的印象。

在蜡染的色彩表现上,除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蓝色之外,人们还会运用身边的其他植物染料进行颜色染织,如运用藏红花、椿芽树皮、黄栀子、五倍子、鸡血藤、苏木、黄柏皮染制色彩。另外,也展示了植物材质给人们提供的天然燃料,突出了不同材质带给人们的不同色彩感应,但其他植物燃料的色彩在运用过程中不多。

(三)蜡染的图案美

蜡染图案元素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纹样和人们意识所发现的几何美,富有丰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文字纹样和人物纹样在蜡染绘制图案中不多见。在江浙、湖南等地会将传统民间故事通过图案进行讲述,如麒麟送子、姊妹观花、刘海戏金蟾等。贵州蜡染图案多以凤鸟、龙纹为主,搭配以植物纹样组合而成。图案的选用与搭配也会遵循图案的寓意特点来进行,比如植物图案中的牡丹象征着吉祥、福贵;石榴纹样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图案的构成中多以重复构成来对图样进行排列组合。其实纹样的运用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在构成的形式上会采用全对称、上下对称等形式,采用二方、四方连续纹样进行排列组合,结构上比较严谨。

三、贵州蜡染与刺绣融合的路径分析

将贵州蜡染与刺绣进行融创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刺绣的针法制作技艺与蜡染图案相结合,增加蜡染作品的触感效果

在进行蜡染制作时,多会选择家织布和土布进行染织,这样可以从视觉和触觉感知上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除了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相关的新载体,也可以将其他工艺的技艺用于蜡染之中,增加作品的触感肌理,如刺绣技艺。刺绣在针法技艺上包括平绣、铁花绣、堆绣、板丝绣、打籽绣、网绣、套绣、锁针绣等。這些针法技艺从视觉上可以让作品达到视觉与触觉的双重统一。例如刺子绣工艺,它主要是利用线绣艺术,通过直线绣和直针绣的针法技艺,用白色先在靛染布上刺绣重复的简单几何图案,这样表现出来的艺术技艺,具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到后来就形成了独立的艺术。我们可以借用这样的艺术特点,将刺绣的针法技艺用于蜡染作品的图案制作,将原来用蜡绘制的图案主题元素,用线进行刺绣,在图案的层次上比原先的更加具有主次之分,也增强了原作品的视觉和触觉质感。

(二)将两者融合,增添互存作品的色彩表现形式

古朴的蓝色是蜡染留给众人的艺术记忆之一,在不更改原有作品意味的同时,可将色彩作为增加蜡染作品的一种新的艺术尝试手法,保留原味,但增加其新的“色味”。但在二者融合时,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作品的色彩丰富性,而丢弃了作品原来的民族韵味。色彩能作为点睛之笔,但不是大面积全部运用。另外,也可以以蓝色为基调,根据蓝色的色彩明度变化,加强蜡染作品的色彩趣味及色彩的丰富性。

将蜡染的古朴“蓝”与刺绣的饱和“艳”互存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增添艺术作品的画面层次感,也可有效凸显画面朴实与华丽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所以将两者进行结合也是可以表现出两者的艺术共性与特性之美的。

(三)刺绣载体的新运用,增加刺绣运用的途径

在进行刺绣技艺时,一般会选择布质较软的绸缎面料进行刺绣,加强刺绣本身的艺术效果,但其运用的途径不多,会有其局限性。可以将刺绣的使用载体布料进行多种染织布艺的结合,增加刺绣作品的运用范畴。如今的刺绣作品大部分还属于摆件类、挂件作品,运用的形式还是受限的,所以在新的载体尝试上,可以有新的突破点,将蜡染、刺绣与木质工艺进行结合,这样会使刺绣作品媒介形式有所扩增,画面不致单一。

(四)图案与图案的叠合运用

贵州的蜡染与刺绣都有属于自己的图案宝库,在两者进行融合设计时,可以借用两者之间较好的图案构成形式及图案元素。但在图案与图案之间进行综合运用时,可以将图案进行图案叠合,再加上两个民间工艺独自的工艺方向,进行创新设计制作,有效地凸显出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变化。这就好比运用描边的艺术形式,将刺绣与蜡染的图案进行有效叠合,得到新的图案符号。

四、蜡染与刺绣融创的产品创意设计方向

进行创意设计的前提是不能一味追求变化而且打破原有的艺术特征及审美形式。将两者的技艺与工艺进行融创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其艺术新形式,还可以通过图案、构成形式、运用载体等逐渐进行创新设计。在产品创意设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常识:其一,可在刺绣与蜡染的家居用品设计上做出新的尝试,如面料与工艺的互换融合;其二,在新载体上,将两个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技艺进行融合,新载体的运用能扩大原有产品的创作与运用实践,扩大产品的受众面;其三,在色彩上运用上实现“简单—复杂—简单”即去繁从简,去粗取精,找到二者的个性与可兼得的共性。

少数民族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文化之一,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在众多文化中寻找到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是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些文化元素需要独立存在,才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品质。但在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中,找到艺术文化的共性,从共性上寻找创新与融合,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能一味地“弃旧求新”,如何做到文化既有内在又有新意,既能保留文化底蕴,又能融合新的文化内容,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民族文化这条路上我们应当不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台湾汉声杂志社.蜡染(上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项敏,女,铜仁學院艺术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田隽,女,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蜡染艺术特征刺绣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