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建考古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2019-06-11赖兰芳

参花(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科经济文化

摘要:几十年来广西基建考古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果,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文化发展锦上添花,为学科建设推波助澜上。

关键词:基建考古 经济 文化 学科 重要贡献

广西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基本经济建设的开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摆在了相关单位的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文物考古工作成绩斐然。而作为占考古工作绝大部分的基本建设考古,不仅继续忠实履行了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还加强了课题意识和学术意识,重大考古新成果不断涌现。更为可贵的是,在当前国内对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逐渐重视和加强,中国考古不断探索、完善和前行的大背景下,基建考古也不断改变自身,改变被动配合建设的局面,逐步实现基建和文物保护的统一。

一、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以来,基建考古工作在保障地下文物安全、促进基本建设工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基础工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采取预防措施,施工建设不动,考古工作将首先进行。对于工程建设中未知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在工程规划制订后,考古部门应首先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提出考古发掘的具体实施方案,甚至修改工程设计方案。开展基建考古工作,进一步搞清遗址的范围、布局,为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选址提供依据。

(二)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保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开展基建考古工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尽早组织开展沿线和建设区域内考古调查和文物影响评估,为工程选址和建设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正确处理城乡建设、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文物价值、保护手段、建设投入等多种因素,提出既依法合规又积极可行的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方案。对建设项目涉及文物点的保护工作先期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在建设项目开展前完成各项调查、保护任务。

(三)对改变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自1972年,在当时的廉州爆竹厂第一仓库门前发掘一座东汉晚期的墓时开始,考古部门在广西合浦县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而发掘的墓葬达上千座,也逐步揭开了合浦汉墓群的神秘面纱。从此合浦县的地方政府逐渐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成立专门的市政管理部门,对基本建设工程统一管理,这就便利了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十多年来,合浦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开展顺利,这也归因于合浦基建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改变了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二、为文化发展锦上添花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建设考古,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期为基本建设“清场”“腾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对基本建设前应报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有明确规定,但因为工期和经费等原因,基建方和发掘方难免会有龃龉。这种情况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考古发掘的进行,还出现破坏文物等违法事件。新形势下既有国家层面对基建考古的大力支持,也有发掘方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明确和积极实践,越来越多的发掘方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基建方解释和宣传发掘成果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如邀请基建方现场参观等。所有这些让基建方真正意识到,自己施工的土地所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真正让广西的历史文化绽放出其独特的光芒。

(一)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立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抢救性发掘,各个遗址的文化内涵逐渐清晰,一批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其中部分遗址升级为国家或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合浦草鞋村遗址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龙潭石器遗址、白银古城、溯河码头等3处入选第七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有力支持了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建设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保护

为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地发掘了大批文物,在完成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向各地移交大批文物,支持各地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肯定了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展出的文物有特色。这些文物也是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多年来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的成果。同时,有力地支持了遗址公园的建设。1997年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顶蛳山遗址,因2016年第二届园博园落户南宁,南宁市政府将南宁园博园选址于此,并以顶蛳山遗址公园作为园博园“文化圆博”的最大亮点之一。因此,顶蛳山遗址被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建设,已于2018年12月对广大民众试开放。同时,因配合合浦基本建设的需要,不断揭开合浦汉墓群的历史真面目,也更好地保护了合浦汉墓群,合浦汉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从大遗址到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的飞跃和保护模式对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呼应。由此形成了多方共同保护文物的可喜局面,也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在文物保护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只有直接承载文化、融入文化的景观才能牢牢地进入人的脑海,这种旅游的目的地当论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几年来,随着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大力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也因此大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在旅游中的比例不断攀升,文创产品在旅游消费中受到青睐。

(四)基建考古经费极大地缓解了财政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大量的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下,许多基建单位的态度从原先的不理解、不情愿到主动配合,在时间、设备和经费上尽量给予方便。基建考古经费不仅包含前期的抢救性发掘费用,还包括后期的文物保护费用。后期的文物保护费用能极大地缓解财政文物保护经费的不足,使大量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经过多年的抢救性发掘,大批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文物标本数量也不断增加。2016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布设了长期性的“广西考古重要发现”展览,展示了广西各个历史时期的2483件文物。同时,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又从这批文物中选取了400多件文物到区內各地巡展,目前已在桂林市、玉林市两地完成了巡展。

(五)通过加大基建考古成果的宣传力度,达到了普及文物考古知识、传递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服务公众的效果

为更好地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重视基建考古工作,宣传基建考古工作的发掘成果,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起结合基建考古工作,围绕每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6月文化遗产日举办的“公众体验考古”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社会反映良好。通过举办公众考古活动,在考古发掘工地设立展板介绍考古知识,有重大发现就设考古专题讲座,让公众及时、直接地分享考古新成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考古新发现,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考古新状态;通过与学校和宣传单位合作,组织学生走进考古工地,感受考古过程,学习考古知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同时也让公众能更好地了解考古工作。

三、为学科建设推波助澜

(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发表

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说过:“考古学引起了历史科学的变革。它扩大了历史科学的空间范围,犹如望远镜扩大了天文学对空间的视野一样。它把历史的视野往后延伸了一百倍,就像显微镜为生物学揭露了隐藏在巨大的躯体内的最细微的细胞生命。最后,考古学又如放射性给化学带来的变化一样,改变了历史科学的内容。”的确如此,基本建设考古也在不断加强课题意识,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发掘单位不再机械地配合建设施工,而是将课题贯穿发掘始终,将配合基建发掘视为解决學术课题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将研究做深,做透。在此基础上,一大批重大考古新发现、新成果在基建考古中不断涌现。合浦汉墓群的发现,推动了《合浦风门岭汉墓——2003—2005年发掘报告》《2009—2013年合浦汉晋墓发掘报告》(上册、下册)、《广西出土汉代玻璃器的考古学与科技研究》等著作的诞生与发表,更是推动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考古学研究”的开展,促使了《汉代合浦港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考古学研究》等重要成果的发表。正是由于前期的课题导向,才将所有发掘工作穿缀起来,形成了一幅古代文明的优美画卷。

(二)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引入了多学科合作

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促进了研究意识、课题意识,在考古工作中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合作,尽量全面、系统地采集和保存相关的历史信息,为考古和相关学科研究提供重要依据。80%以上的考古配合国家基本建设,有了更多的学术课题意识,考古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比如获取很多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和成果,其中一些重要发现填补了广西乃至全国的考古空白,为构建广西地区的历史序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期的线索,推动了学科建设。例如百色旧石器遗址是东亚地区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这里发现的手斧对“莫维士理论”形成了冲击;百色革新桥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大型的石器制造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填补了广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获得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对考古学的研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考古优秀人才。

为配合合浦汉墓群的申遗与保护工作,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合浦县开展古墓群的地球物理考古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传统的考古钻探方法,与考古人员紧密结合,探测区内墓群的分布与结构情况等,并以具有地理坐标的图件加以显示,最终确定一套有效的地球物理考古技术应用方法。实践表明,基建考古源源不断地为广西史前考古、历史考古、古代史、民族史、文化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丰富资料。

参考文献:

[1]陈璐.浅论基建考古工作中实施文物保护的相关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0).

[2]周奕扬.浅论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5).

[3]顾新明.试述民族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从摩尔根其人说起[J].江西历史文物,1986(S1).

[4]乔志强.考古学之勃兴与民国时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J].美术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赖兰芳,女,硕士研究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基建考古、公共考古)(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学科经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谁远谁近?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经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