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06-11林莲英
林莲英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更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然而纵观现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致使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語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途径和方法。然而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阅读教学模式有待改善,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也急需提升。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进行现代文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解决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研读文本,挖掘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美文,文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例如,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是一篇表达父子情深的散文。在课堂上,我先向学生讲解了本课的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体会作者对于深沉父爱的表达,我让学生细读文本内容,并就第6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展开细致的分析: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描述有“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着”、“向左微倾”等,作者这样刻画“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体会出“父亲”的年老体弱、身体不便,加上失去亲人后内心的无比悲痛之情。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也能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无比关爱,联想到平时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如此,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内容,使学生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情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还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联系教材,有效设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拿着课本对学生进行文章段落大意和思想内涵的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应从教材内容出发,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以《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向学生讲解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通过问题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细致地阅读课文,并设置了几个主要问题:1.什么是物候以及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致地阅读,经过讨论、分析,从中找到了答案。我也顺势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体、细致地分析,并围绕课文的题目及1-2自然段的语言继续设问,让学生思考。如此,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广泛阅读,增强储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着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此来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课外内兼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增强对文章的领悟能力。
例如,以《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文章。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为了使学生对人物描写类的文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我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人物描写类中突出人物品质描写的文章来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描写优美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摘抄,以此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与人物描写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大量的阅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广泛阅读中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中走出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工作,为现代文阅读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之散发出全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