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为疑
2019-06-11赵菊
赵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质疑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并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建构。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而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对质疑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做出了论述,并对地理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有效激发以及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 学贵为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在教育中强调打破权威、敢于质疑。明朝陈献章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这则道出了“疑”在知识掌握中的重要性。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而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则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或者提出质疑的基础之上,而在学生所具有的疑惑或者质疑得到解决之后,学生也就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质疑能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建构。
2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有效激发
2.1 创造鼓励质疑的地理教学环境
在地理教学中,平等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更为主动的表达自身对知识所具有的看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肯定学生质疑,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思考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创造鼓励质疑的地理教学环境,地理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角色。即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者向引导者转变,避免为学生提出问题带来心理约束,从而促使课堂具备平和轻松的环境,确保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构建起平等的关系,并强化师生交流。即教师需要充分展现出自身人格魅力,特别是需要展现出自身平易近人的一面,从而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提出质疑的过程中避免产生紧张等情绪,从而促使学生质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进行及时的肯定性评价。即教师需要使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进行及时回应,即便是对于一些存在偏差的想法,也应当鼓励学生行为并引导學生完成纠偏,从而确保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成就感,并塑造出乐于质疑的教学氛围。
2.2 创设引发质疑的地理教学情境
在学生质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提出质疑、开展思考的兴趣,为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发质疑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开展质疑、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使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出教学内容,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使用诸葛亮“巧借东风”这一故事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反气旋天气中不同方位所具有的风向变化,并对地转偏向力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等概念做出讲解;其次,教师需要重视使用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兴趣。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放掉水池中的水时水的流动方向,并引导学生对相应原理做出思考,进而引出地转偏向力概念;再次,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工具而言,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更为直观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质疑、开展思考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开质疑、完成知识建构的效率。如教师可以提出与昼夜变化相关的问题,并使用多媒体动画对一年中的昼夜变化做出呈现,从而形象的展现出昼夜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理解昼夜变化原理。
2.3 引导学生掌握合理质疑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虽然提出质疑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但是盲目质疑却会适得其反,因此,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提出的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质疑、善于质疑的品质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许多师生都欠缺对教材提出质疑的意识,而事实上,质疑教材并非是要质疑教材内容的准确性,而是要围绕教材内容挖掘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有必要运用问题引出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在学生提出自身的问题解决方案之后,再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学生生活中涉及到了很多地理问题,而善于观察生活、挖掘问题并提出质疑,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树立观察生活的意识,并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质疑,从而在提升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述,质疑能力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地理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重视创造鼓励质疑的地理教学环境、创设引发质疑的地理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掌握合理质疑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质疑能力与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