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进学生头脑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1刘晓波陈阳谢洪兰
刘晓波 陈阳 谢洪兰
“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环节,随着“进教材、进课堂”工作持续推进,“进学生头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工作,也是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步。解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和尝试“进学生头脑”的办法,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特色传承人、建设者。
作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把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入了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转变的思想之源、力量之源。如何使大学生领会把握“新思想”,坚定四个自信,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坚定民族复兴理想和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1 高校思政课推进“新思想”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把“新思想”融入思政课中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政治任务。十九大后,高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入开展 “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采取了“新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有一系列的举措,创新了很多新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1进教材、进课堂,为“新思想”教育教学夯实基础。十九大后,教育部编印了高校思政课2018版新教材,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把“新思想”融入到各门思政课中,带进大学思政课堂,在内容上、组织上完成了“新思想”融入思政课的工作。
为夯实这个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培训思政课教师,学深学透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思想”的精髓、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确保“新思想”教育队伍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实现精准授课。同时,在推进“新思想”“进学生头脑”,涌现出好的做法和经验。如开展“新思想”精品课、优质课、示范课评选,举办主题思想报告会,鼓励以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现代传播手段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等。
1.2在推进“新思想”“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教学上还需加强。高校思政课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上看,“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只是完成了基础性的工作,“新思想”的教育涵盖在思政课教育的全过程,真正的落脚点是“进学生头脑”。但这方面却有不足。
(1)对“进学生头脑”重视不够。“新思想”“进学生头脑”是思政课教育的核心和归宿,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真正落实。“进教材、进课堂”是手段,“进学生头脑”实现真懂、真信、真用是目标。当下面向思政课教师的各类研讨和培训较多,教师对“新思想”理解更加深入、把握更加精准,对讲好“新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只是“进学生头脑”教学保障。调查显示:学生对“新思想”的认知度在提高,但整体上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时代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在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上达不到时代的而要求。
高校思政课培养中国特色社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重点是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携起手来,坚定“四个意识”,把实践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渗透到各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要使学生的获得感转化为理性的价值追求,必须重视思政课实践育人。(2)对“新思想”“进学生头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有畏惧。实践出真知,只知不行的结果就是教师的言传入耳快,入脑入心难。学生通过课堂对“新思想”的了解认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体验、见证和提升,才能达到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实现“进学生头脑”的目标。这个过程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遵循,是学校办学、社会资源、教师智慧和学生行动力的综合反映,即考验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验学校的配套政策是否跟上,也考验学生社会参与能力。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人多,涉及到当地的资源状况,涉及学校到各项组织工作,存在着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克服需要学校、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探索和研究。
(3)对“新思想”“进学生头脑”教育规律的把握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师不仅身教在课堂,且要帅选垂范、主动引领;学生不仅学在课堂,更要深入社会、体验践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讲授依然是主要形式,一些借助信息化技术制作的慕课、微课、共享课等手段,其作用并不理想。教师们忙于升级教学手段,主要精力没有花在因地制宜地做好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估上,没有花在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把握运用上,“进学生头脑”的成效乏善可陈。高校思政课这个影响面最广、受众学生最多、国家最关心的课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 “新思想” “进学生头脑”的对策
“新思想”是高校思政课中最鲜活、最具时代特征、最具吸引力、最应入学生头脑的内容,如何把“新思想”入学生头脑,为学生导思想、导人生、导心理、导生活,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呢?这要从进一步提高对思政课的认识、把握教学规律、创新实践形式、健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
2.1处理好“三进”工作的关系,重视“进学生头脑”这一关键环节。“新思想”学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从“进教材”到“进课堂”再到“进学生头脑”是由点到面、由理论到实际、有课堂到社会实践的过程。
“进教材”是“三进”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2018年高校思政课教材,将“新思想”融入到教材中。 “进教材”是“进课堂”的前提。“进课堂”是“三进”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学习掌握“新思想”保障。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是完整的,要求是明确的,确保了“新思想”在组织形式上进课堂。 “进课堂”更进一步是教师将“新思想”的内容与具备产生实效的诸多要素结合来设计,开展集体备课、制作教案课件等。“进课堂”关键是教师。“进学生头脑”是“三进”最终目的,是学生把握“新思想”的关键环节,是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归宿。这里不是简单的灌输,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学生对“新思想”的真懂、真信、真用。这是思政课最应该下功夫做的地方。
2.2不断推进“新思想”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学生信仰体系的转化。“新思想”的“三进”工作不是孤立存在。“新思想”要真正“进学生头脑”,必须做好两个转化。
首先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即教师凝练 “新思想”的内容,突出“新思想”的核心,把握“新思想”的逻辑结构,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整体设计,教师不仅要领会、理解和整合“新思想”,而且要突出“新思想”重点、热点和难点,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形成教学方案,如专题化教学方案等,再以教案、课件、讲义等载体呈现,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奠定教学的基础。为此,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扎实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是转化工作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
其次是知识体系向学生信仰体系转化。即教师把讲授与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相结合,教学以学生为主导,以网络、多媒体、讲座、参观等形式,充分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在教学形式上侧重学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主导,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为主,使学生领会悟透“新思想”并指导学习工作生活。此项转化对思政课教学实效而言至关重要。
2.3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因地制宜做好实践教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树人”的教育,于技术教育相比有着艰巨性和复杂性,但依然有规律可循。其中,研究把握学生认知阶段及其特征,有的放矢的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环节(见下表:思政课教学学生获得层次阶段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十分必要。
就“新思想”教学来说,第一阶段,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推进“新思想”系统、深度、精准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对“新思想”建立初步认识;第二阶段,设计教学活动,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发学生联想反省,走出认识误区,调整是非标准,建立符合新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三阶段,就是知行合一,践行理论,即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社会变化,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要求,坚信“新思想”对新时代的指导作用,坚定理想信念;第四阶段,总结提炼,弘扬传承,宣传典型、营造氛围,使学生相互感染,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成为青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使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主流价值的传承者。
认知——思考——体验——践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要求,思政课“立德树人”不能取巧,研究其特点,满足其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没有捷径可走。当然,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定“四个意识”,其次是注重实践教学,形成工作合力,把组织育人、协同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落实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学对教学规律的把握运用才能生根开花。
2.4把控思想导向,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思政课加强实践教学,要在思想导向和学生参与上下功夫。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导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往往偏理论化,教育内容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距离比较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俯下身子,深入学生的生活场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高质量的思政课和思政教育活动,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新思想”的基本理论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讲“新思想”,更容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新思想”的丰富内涵,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思考问题,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新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其次,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新思想”的教育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学生就是“新思想”的受益者、践行者、传播者的身份认同。思政课把为学生提供参与思政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机会,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度,集聚学生智慧和力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组建学习成长团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能动作用,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设计和完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学习任务中,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不断激发。
2.5规范建设实践育人的基本制度,形成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是保障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推行的根本。其中有两点是关键。
一是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平台。平台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牵头,学生处、团委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政府、社区以及文化机构参与的信息交互、组织管理、资源共享、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网站。高校结合实际及相关政策,组织研究制定平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规则,定期发布实践活动信息,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测评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推进实践活动公开、有序的组织开展。平台的建设是一个涉及校内外诸多因素和环节的系统化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
二是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制度。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归根到底要通过考核评价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立足两个层面。首先是对学生层面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核评价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和成果质量。考核评价方法可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其次是对教师层面进行评价。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评教师实践设计组织实施和整體效果情况,明确考核点,考核与教师的绩效、职称评定和推优奖优挂钩。
2.6明确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上下功夫。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是教学研究“新思想”的主力军,更是大学生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教育家,而不是理论家。思政课教师在职业群体意义上无法也无力替代理论家。理论家的基本使命和显著特点,是创造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理论。思政课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对大学生的指导,就无法保障课余有充沛精力继续理论创造和创新。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和主要职责还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解读好、讲述好、传播好,想方设法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并且受益终生。
2.7在革命传统教育上下功夫,使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思想”力量之源,学习领悟“新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要回归到党的初心和使命,讲清党的初心和使命无不涉及党的奋斗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从道路的探索到制度的建立,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理论的创新到时代精神的形成,最终都与党带领人民坚持初心、使命履行有关,所以,“初心”和“使命”的教育是学生领会“新思想”重要途径,也是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之源。站在历史的长河,用中国共产党史诗般的奋斗历程,用无数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经典事例教育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大学生自觉理解把握“新思想”更有帮助。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融入思政课获得成效的最好途径之一。
本文是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csz17063)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波(1963-),男,重庆人,思政课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