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2019-06-11俞仁
俞仁
“我今天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换了三种交通工具,专门来这里看看大家。”4月15日,这句暖心的话,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迅速传遍祖国大地。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当日,就像普通人走亲戚一样,习近平总书记辗转2000多公里,来到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中益乡,来到位于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华溪村,专程看望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
“怎么也沒想到总书记会走这么远来看我。” 62岁的村民谭登周说。
和他一样,中益乡小学的师生们、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等乡亲们都没想到,总书记在这里会留下如此多的暖心瞬间:仔细察看学校的餐厅和后厨、查阅菜谱;叮嘱孩子们,衣服要穿多一点儿,天有点儿凉;亲手摸一摸谭登周家被褥的厚实程度;牵着老党员马培清的手走下台阶,并亲切地对她说:“你也慢慢地!”
对人民群众在细节上暖心,在脱贫攻坚大局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样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重庆考察期间,他不仅强调,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而且他还指导大家,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他鼓励乡亲们,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重要讲话乃至外事活动中,多次强调的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内涵,这不仅是铿锵的宣示,更是坚定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河北阜平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再到大山深处的重庆华溪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念兹在兹、亲力亲为、领战督战,在全党全国发挥了统领和表率作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益乡华溪村考察调研,并在我市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更将激励、指导全市人民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多次开展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督促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实,为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市人大常委会还向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的丰都县三建乡派出了驻村工作队,致力于该乡彻底脱贫销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一直协调各方资源,深度参与全市多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也纷纷派出扶贫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献智出力。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正值决战时期,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深刻领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内涵,积极投身全市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去,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