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06-11李俊蓉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产业人才

李俊蓉

引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2004年在我国高等院校里兴起的管理类专业,被誉为了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有发展价值的产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优势。现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高等艺术类院校承担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高校转型背景形势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繁荣增长,当前的教育理念与思路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思路成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托艺术院校独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管理能力出色的人才。

1 文化产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

1.1 具有文化艺术修养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者应该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艺术修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1.2 扎实的创意策划能力

创意包括内容的创新又包括形式的创新。文化管理者需要具有扎实的文案策划能力,通过文字语言将构思表达出来。优秀的策划方案离不开出色的行文水平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人文、法律、管理、市场等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1.3 较强的市场运作及团队管理能力

文化产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务实的项目管理能力,统筹组织能力,执行管理能力。做到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管理者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市场运作技巧,敏锐的市场观察,理性的市场调研和快速的市场反应,细微的客户关系管理,强烈的品牌意识等等。

2 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

2.1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两种,首先是综合性艺术类院校,以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为代表,都是以艺术学为专业基础,重视艺术基本知识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演才能类的课程,再融入管理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将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相互渗透结合,培养的方向更偏向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演出经纪人,会展活动策划,艺术品策展与经营等人才。第二是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单科类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依托学校专有的特色艺术资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就更具有了某种艺术门类行业的特征,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具体化。各类艺术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地域特色,创新的思路,在专业建设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人才培养的目标太过广泛,缺少了专业特色

尽管各高校在办学期间各有侧重,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文化产业培养的是既要懂文化,又要懂艺术,还要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全能”一词来形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再适合不过。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学生学到的都只是蜻蜓点水,学到的知识结构都相对比较薄弱。

2.2.2 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向于理论性课程

大部分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财务管理和社会学原理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对数学知识有一定要求,作为艺术院校学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都是文科生为主,所以开设的理论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成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适当的删减一些基础课的课程比率,增加專业特色课程。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也就能够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实际要求。

2.2.3 不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部分课程在课外没有进行专门的巩固和强化,比如参加教学汇报、校外企业策展等活动,教学实践机会的缺失,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动手能力及策划方案撰写的能力等,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一味的追求课堂理论教学将会使学生越来越对专业学习模糊,看待问题浅薄,不具有创新意识。

2.2.4 师资力量薄弱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处于缓慢发展期,缺乏相关专业的师资储备,在教学中,一部分师资都是从其他相关院系中比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借用调配而来,专职教师比率较低,也不能完全垄断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新进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实践技能薄弱,需要时间完成教学适应期。师资转型的主动性不够,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 针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3.1 明确专业定位,办出特色

在专业定位上,突出艺术院校的办学理念与优势,培养艺术素养良好,具有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特长,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掌握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规律和管理技能等。办出自己的特色,突出实用型人才的打造,利用艺术+文化+管理的三优模式,明确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和文化创意人才,这样就可以与综合类高校同专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2 课程设置要合理,理顺学科归属

3.2.1 课程设置要合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类课程可以适当进行整合,增加实践性课程。二是加强与地方文化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保证了实践课程的实施,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第三,在专业选修课安排上,可以将这类型课程更改为专业限选课,这类型课程不具有专业课的强制性,也不具备选修课的自由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熟练掌握对某一艺术专业课程的特长,从全能无能向具体的专业才能进行转化,比如音乐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美术策展类管理人才等。

3.2.2 学科归属一直都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争论的话题,到底归属于哪一学科下面,得综合考虑学校的主流学科,艺术院校都是以艺术学为主,应该将文化产业管理归在主流学科下,切记将自己边缘化和脱离学院主流,只有牢牢抓住学院的学科主流,才能在艺术院校中得以稳步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

3.3 重点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

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现在所有高校都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相对比较单薄,实践教学的时间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管理类专业在艺术院校里要讲实践教学更是难上加难,目前笔者认为有两种途径增加实践机会,第一,与兄弟院系的互相合作,利用艺术院校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艺术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策划活动,组织执行中,就是近水楼台的好机会。第二,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拓展校外资源,与文化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我们得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得到检验,多参与到社会环境中,这样也能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时间,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第三,组织学生多参与文化市场调查,专业技能比赛等。结合学院所处的地理优势,,可以让学生参与地域文化调查活动,云南作为少数民族,旅游大省,又很有值得研究调查的项目,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可以自我举办美术类策展比赛活动,商务礼仪比赛活动等专业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提高专业分析能力。

3.4 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

首先,加强在岗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本专业的研讨交流活动,到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师资培养训练。二是通过产学研一体话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走出校园,走入文化生产经营一线,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管理,以此来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三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经验丰富,文化素养较高的文化企业人士,知名策展人,文化产业专家等来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此文的思考,希望在艺术院校生存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能找到清晰的专业定位,改变传统观念,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打造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走出理论教学的单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文化产业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毛遂自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