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构主义角度浅谈留学生《论语》文化教学

2019-06-11周倩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论语学习者

周倩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潮在全世界的高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实例显示,孔子学院毕业的留学生们汉语水平高,却对“孔子”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知之甚少。在海外掀起汉语热的同时,国内的“国学热”亦持续升温。基于此,笔者对《论语》中经典的教育思想与西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进行对照分析,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论语》设计为留学生国学文化课引入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体系,贯穿教与学的始终。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论语》文化课教学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定义下的“知识”绝非单一的课本内容,其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知识”来自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碰撞,在个体之间的交流中逐渐构建成型。“对外汉语”的学科名称目前已逐步被“国际汉语教育”所取代,由此可见汉语教学学科内容也由内而外地全面并由表及里地丰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华文化和汉语推广的同步推进,不仅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界定。2008年国家汉办组织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中提出“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该目标中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之一遍为”文化意识“。《大纲》的内容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知识”是相符的。

在进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时候,汉语语言知识与汉语语言技能虽然是不可轻视的重点,但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意识,让课堂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留学生的学习中,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内容方面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定义下的“学习”强调学生为主体。“知识”的获取并非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这要求每一名教师在进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时,首先要将学习者即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要围绕留学生自身的情况展开。留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即使通过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相当,在学习背景、学习经验及学习风格上仍然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考虑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文化差异,并将差异变为留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动力与宝贵的学习资料。其次,教师时留学生学习时“求助”的第一选择,因此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上得舞台,进得课堂,懂得日常”。除了语言知识与教学技能方面的磨练,教师也不能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中华文化素养的培养,能掌握一两门中华才艺或传统技艺,能将语言知识清楚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还要熟悉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文化。

在文化教学方面,教师更不能只是一名“讲授者”,而是“合作者”和“指导者”。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与与他人的协作及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留学生汉语课堂就是一个“小地球村”,文化差异是一把双刃剑,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暗藏冲突的可能。教师需要调节课堂气氛,维护课堂秩序,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的情境,同时利用建构主义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启发式等教学策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地感受与深入中国文化。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论语》文化课教学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论语》中教学思想的碰撞

自两千年前的汉朝起,儒家文化便占领了中国文化的中心位置。而《论语》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甚至有言:“半本《论语》治天下。”教育乃治国之本。孔子无疑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言论,无不透露出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所具有的前瞻性、全面性、先进性的教育思想理念。古代先生学《论语》事教,学生学《论语》从学。

建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基础为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发展为认知主义理论后的进一步深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意如其名,认为人类对知识的认知如同造房子,有根基并借助一些外力,根据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步内化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对《论语》及建构主义理论均有了解,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不少相通之处。

2.2 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为“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结合当今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来看,孔子的这句话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做了要求。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是国际化的,每个学生都是某一种文化的生动载体,这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熟悉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文化背景,以获取课堂教学设计的情报。而建构主义理論下的教学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动机以及情感态度等多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强调其在认知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作用。

从学生角度看,“温故知新”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在“地基”上稳步建造出完整的新的知识构架,并填充内容。

在设计《论语》文化课时,”温故知新“可作为第一课。留学生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中国,认识彼此,了解简单的背景经历,是为“温故知新”。对于教师而言,“温故知新”为第一课恰好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给留学生定下了学习汉语的规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2.3 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语·学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论语中》的这三句话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的“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社会协商完成关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不谋而合。建构主义不推崇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构建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产生新旧知识的碰撞、交融并相互激发。

“学而时习之”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的不只是书本中的知识,更应结合实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学习也不是一个人的事,闭门造车,无法促进学习。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习者只有与同伴在学习中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才能够从差异中扩展自己的视野,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同样,在这种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的角色也不再单一,教师将更多地扮演学生的示范者、教学的组织设计者以及活动指导与合作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一句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维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展示了教師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角色作用。学生没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给学生提示;没到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时,不要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了。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能调动学生,使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然后适时加以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培养学生推理、演绎的思维能力。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丝毫没有否定教师的重要性,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换,要关注学习者整体的成长,要在“合作”和“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要为学习者搭建好合适的“脚手架”,把学习效果逐步引向深入,并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在面向留学生讲授这一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将学生的方法与中国儒家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可采取小组讨论法、任务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设计活动,提供活动主题,让学生结成学伴探索《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并以表演的方式呈现两千多年的“孔子学院”。

2.4 好之,乐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者中心论”,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为学习者的“学”。建构主义号召以“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每个学习者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人的思维发展。《论语》中的这两句正阐述了孔子所强调的学习的主动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当学习者具备学习的积极性时,学习效果才会达到最优化;当学习者将学习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乐在学中,更无需教师来担任权威施令者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指出学与思要相结合。其中的教育理念又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自我反馈式”教学模式相符。学而勤思,学以致用,这样才不会使所学知识成为空谈。中国自古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蕴于其中的真谛。知之,乐之;到,做到;懂得,获得。学习者在学、思、做、反思的过程中反复,方能深入理解知识,得到更丰厚的收获。

留学生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时,将以个人实践为主。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是孔子教学方法的实践,也可以是中国传统工艺(书法、水墨画、剪纸等)的学习,用一个月时间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5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经过“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及“好之,乐之”三部分的学习,留学生对于《论语》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最后一部分课程中,我们以孔子教学思想之集大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的《论语》文化课的总结。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这两则论语,从孔子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才智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阐述了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从一开始带着各自特色和差别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每个学生开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与旧知识的帮助下建造各自的中国文化《论语》“房子”,学至此,大家的“房子”已初具形态,然而仍是具有特色与差异的。作为教师,将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课程和班级的调整,为每个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作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习惯也已有了一定了解,自己将作为学习方法的调整。

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选取如上两则最具代表性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论语》小故事,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读书感,同时将对课程及教师的意见与对自己学习方法的调整以建议的形式写下来,反馈给教师。

学生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对于《论语》及其中的思想文化的建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中国文化课的教学构建。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论语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