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化“画龙”情景,游戏化“点睛”课堂

2019-06-11方含笑

科学与财富 2019年9期
关键词:画龙

方含笑

摘要:在观察小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时,笔者发现该年龄段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故时常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状态,而孩子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恰恰与无意注意相关,凡是幼儿熟悉或是见过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均容易引起他们无意的注意。同时小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也比较差,而活动的游戏化恰恰成为了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更优地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本次研究,笔者以情景生活化与教学游戏化为基本切入点,探究如何使生活经验与游戏有的放矢地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化作“画龙点睛”之笔,趣谈生活化和游戏性教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情景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各文件背景下情景生活化与游戏化教学的深刻意义

《新纲要》中呼唤幼儿“亲近自然”,这恰恰与幼儿生活的自然世界紧密联系,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即是强调情景创设的生活化。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是孩子最好的学堂。在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创设情景时第一要挖掘和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第二要注重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幼儿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使创设的情景更加生活化,帮助幼儿理解课堂内容,促成师幼互动的有效开展。

但生活化的课堂上还少了一味情绪情感的调味剂,对此陈鹤琴先生还指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十至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游戏化教学就是最好的呈现方式,即在“学中玩”,教师通过一种高度自愿的游戏形式呈现于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带动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其内在需求,且伴有一种特殊的真实与想象,通过其规则的制定产生一定的结果,但游戏化教学更加注重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以及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让生活与课堂融会贯通,让游戏与课堂趣味横生

在高速運转的社会背景下,孩子们仍然是这世间最美好最纯真的存在,给予他们五彩斑斓的童年也是幼儿园教师最有义务去实现的使命,反观以往刻板印象中“军训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如何令其在一日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不乏户外活动时的悦耳欢笑,不失游戏活动时的丰富趣味,那么运用情景生活化与游戏化教学便成为了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

(一)情景百变,让生活更活

1.情境拟人化,语言生活化

如教师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等,让幼儿在动中体验,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美术活动的特征。

2.情景生活化,材料生活化

首先选择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小花猫钓鱼》,教师创设了打电话环节,既有趣又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同时选用幼儿熟悉的操作材料,例如“纸盘,小鱼夹子”,生活中可取的材料既易于教师取得,方便可操作,又能够使幼儿产生共鸣,减少不必要且无意义的师幼互动时长。

3.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有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采用“先教师讲解或演示,后幼儿分组操作”的教学形式。我们应认识到,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应仅限于向幼儿讲解知识或演示操作,更多的时候应当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境,以及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提供帮助。

(二)游戏,让课堂灵动

1.“游戏初亮相”——在活动导入时开场

(1)热身游戏——增进互动情感,奠定幼儿运动基础

通常出现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较差,故常规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通过集体行动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师幼一起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互动的方式,更是一种亲密友好的情感表现,进一步提高了肢体语言互动上的有效性。

(2)语言游戏——吸引幼儿兴趣,促进语言互动的欲望

语言游戏也有许许多多的表达形式,用的媒介主要是通过语言。同时由于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体的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依靠直观的教具与生动有趣的游戏更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球,故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手偶等道具进行跟进互动,更加吸引幼儿眼球,促进语言互动的产生于交流。

①猜谜

②手指游戏

如小班的科学活动《小手的秘密》,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最后让幼儿把双手放在身体的背后,启发诱导:“咦!你们把什么藏在背后去啦?哦!原来你们把手藏在身体后面去了。伸出来看看,每个人都有几只手?两只手还可以怎么说呢?”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提升师幼之间互动表达的欲望。但不是所有的集体教学活动都能够以手指游戏开篇,教师可以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手指游戏作为导入环节,例如小班的健康活动《拇指娃娃》,运用灵活的手指游戏带动幼儿活动手指,感受一起念手指谣时的乐趣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是一场手指灵活度的挑战。

③魔术

教师运用魔术道具开启一场魔幻课堂的吸引力远远比直切主题来得引人入胜,这期间产生的各种师幼互动是更加高效和紧凑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微表情进行语言的设置,例如小班科学活动《魔术师的帽子》,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动手触摸时引导幼儿从触感感受物体形状,温度等,针对不同幼儿的表达引导其余幼儿更全面的语言猜测互动。

2.“学中玩”——在活动进行中丰富

(1)竞赛游戏——幼幼互动,也是更高阶的师幼互动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氛围,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制定一些有趣的竞赛游戏,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期望接受成人下达的任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愿望,也有在成人面前表达自己希望被重视的愿望,偶尔开展类似小竞赛的游戏能够成为师幼互动间的调和剂,增进情感的交流与欲望的表达,也告诉教师时常听听孩子的诉求。

(2)情节游戏——承上启下,贯穿始终

即根据课程相对应的领域以及活动目标,教师制定相关的游戏,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小花猫钓鱼》,设计以“小花猫开派对”的情境为主线,以“打电话”、“夹小鱼”和“抱团游戏”等游戏情节贯穿呈现,让幼儿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为顺利并流畅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

3.“游戏大压轴”——在活动结束时收尾

(1)放松游戏——自然结束

这项游戏活动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见到的互动方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游戏,作为一场活动的结束,一边放松,一边总结以上的活动,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心连心的语言以及肢体交流,促进感情的升温,也为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表述。

(2)活动延伸——室内外交替

①活动区的游戏

可以是角色扮演、情境再现,也可以是图画的重构或者建构物的重构。例如小班美术活动《我的家》教师给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幼儿合作展开游戏活动,开始建造新房子。教师利用假设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到情境游戏中,幼儿参与兴趣被激活,纷纷行动起来建造新房子,这样的游戏引导就是比较成功的。让幼儿在具体操作实践中进行人物化表演,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学习认知,并且快速分析教师的指导性语言,随即作出相应判断,是一种高效师幼互动的表现。

②户外活动时游戏的再现——场地扩大,玩法更新

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例如小班的科学活动《找影子》,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时就能清楚地感知到幼儿能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迁移与运用,通过实操的游戏形式巩固幼儿的学习内容,提升师幼互动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科学预设,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唐荷花教学探索 2016

[2]如何在五大领域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朱韵薇幼教天地 2016

[3]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幼儿快乐学数学龙枚 学生发展指导 2018

猜你喜欢

画龙
画龙小能手
画龙贵在点睛——浅谈语文课题板书时机
“画龙”到“点睛”
左手右手一起抓
从“画龙”到“点睛”
从“画龙”到“点睛”
“画龙”到“点睛”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画龙”与“点晴”
龙王画龙
“画龙”在课外 “点睛”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