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建模

2019-06-11龙始胜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构建小学语文模型

【摘要】就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建立模型,是为了让习作起步的学生更形象地感知简单记叙文的大致模样,从而能“依样画葫芦”,使习作中心明确集中、各部分内容间逻辑关系合理明晰、结构趋于完整,习作过程的速度也得到提高。简单记叙文有三种篇章结构类型:中心前置型、中心后置型和主题升华型(双中心型)。利用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将三种篇章结构比附于动物躯体,并考虑到它们在指导儿童习作时的作用特点,就构建起了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体系:基本型——中心前置型,常见型——中心后置型,罕见型——主题升华型(双中心型)。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活动作文”“观察作文”是习作起步年级教师经常采用的习作训练形式,重在解决学生习作的内容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是,简单采用这种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又常常存在几个明显问题:一是有些学生无从下笔——“茶壶装饺子,有料倒不出”;二是只写些详细情况,给人没头没尾的感觉,缺乏文章的整体感、完整性;三是先入为主、虎头蛇尾,材料散乱或遗漏;四是“一段文”,意思没有层次感。

为什么会常常发生这些问题呢?学生在习作时究竟缺什么呢?

由于习作都是在经历、观察之后进行的,学生对事物的细节有相当了解,不存在无话可说的问题。所以原因应该在“如何说”方面去寻找。其中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可能是学生不知道写记叙文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不知道记叙文的大概“模样”怎么样,没法子“依样画葫芦”。再从教材方面看,确实存在相应的问题:这套教材为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发表”欲,执行的是“先放后收”的训练思路,没有从显性层面介绍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方面的必要知识,致使学生习作时缺失目标感和路径感。

能不能构建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模型,用以引导学生起步习作,从而使学生明确写作目标,明晰倾吐路径、提高写作速度、改善习作结构的完整性?

二、记叙文生成过程的五个阶段

要构建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模型,我们有必要先来简单分析一下记叙文生成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有所经历,有所见闻,自然会对相关事物产生一定的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对人的精神成长是有价值的,有必要记取。于是人们便把这些感受以及它们所由产生的相关情况,清晰地记录下来,这就是写记叙文的本源。

一篇记叙文的整个生成过程,可以分为前后连贯的五个阶段。

(一)自然成文阶段

由经历、见闻自然而然生出感受,是记叙文生成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人们运用感性思维去认识事物的过程,它对于写记叙文起着前提和基础的作用。故本文称为“自然成文”阶段,也就是陆游所说的“文章本天成”阶段。

(二)构思主体内容阶段

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在大脑中把第一阶段中感知到的情况和感受,以及情况和感受之间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梳理清楚,概括、明晰地表述出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文章的主体内容的宏观轮廓。这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关键和难点。这个阶段主要是依次厘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明确文章要表达何种感受。

从写作的角度说,这就是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人们从一定经历见闻中可以产生的感受,可能不止一个,但是“作文时最好只占一观点……切忌杂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选取能够用一个词来概括的感受为中心来写。

第二,追究“这种感受是由哪些情况产生出来的”,从而恰当选择和组织材料。

按这个内容和顺序来追究,习作者就能自始至终牢记中心,明了感受和材料之间结果和来源的关系,从而做到紧紧围绕表现中心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使中心明确,材料合宜,不漏掉重要材料,同时也把无关的情况过滤掉了。

把第一阶段“情况——感受”这一顺序与第二阶段“感受——情况”这一顺序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思维活动的顺序,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三)明确写作对象阶段

通常,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之后,才能比较准确地界定写作对象。对初学者来说,写作对象以简明单一为宜。

(四)完型成篇阶段

由上文可知,一篇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对象、所生感受和感受所由产生的情况等三个方面。所谓完型成篇,指在明确这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安排这三方面内容的顺序,以使各部分之間逻辑关系清晰,意思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读来易于明白,让人有比较好的篇章感。

那么,记叙文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比较利于读者明白呢?这其实正是本文力图探讨解决的问题。

(五)行文、修改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属于微观的技术性工作,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三、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的类型

与记叙文写作过程比较关键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相对应,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体现自然成文心理顺序的结构

关于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叶圣陶先生说:“记叙文记述一件事物,必得先提出该事物,然后把各部分分项写下去。如果一开头就写各部分,人家就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用点明来收场,不离乎全篇的中心。”

这段文字,勾勒了记叙文常见的一种篇章结构:写作对象——详细情况——总体感受(中心)。

从表面上看,叶圣陶是侧重从阅读接受的心理顺序的角度来提出这个记叙文篇章结构的,但是实际上这个顺序与记叙文自然成文的心理顺序一致,都是人们运用感性思维来认识事物时的心理顺序。所以,这种篇章结构可以看作是体现自然成文心理顺序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现行人教版(2003版)三年级的课文中最为常见,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三(上)29篇现代记叙文中,有21篇;三(下)20篇现代记叙文中,有17篇。

运用这种结构来指导习作的不足在于,容易使人忽略、遗忘或误解“详细情况”与“总体感受”之间来源(依据)与结论的关系,从而在选材问题上迷失标准,感到茫然。例如哪些情况该写哪些情况不该写,哪些情况该详写哪些情况不该详写等,心中会没有底,造成记流水账、先入为主、虎头蛇尾、重要材料遗漏等通病。

(二)体现构思主体内容的心理顺序的结构

体现构思主体内容的心理顺序的记叙文篇章结构是:写作对象——总体感受——感受所由产生的情况。

与体现自然成文心理顺序的篇章结构相比较,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文章的中心由文末提前到文章靠前部分了。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在现行人教版三年级课文中,三(上)有《风筝》,三(下)有《燕子》《惊弓之鸟》等,总体来说,数量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把文章中心提到前面,就如同猜谜先告知了谜底,一项重要的阅读预期过早泄露,会降低文章的吸引力。不过,“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可以“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它们最细致、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以弥补这个弱点。

重要的是这种篇章结构有一大优点。写记叙文最本质的东西,在于表现某种感受,而其中的表现手段就是清晰记叙这种感受是由哪些情况产生出来的。这种篇章结构,正好凸显了这个本质过程,能始终清晰而强烈地提醒学生,写记叙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感受与所写详细情况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有效突破写记叙文最困难又最关键的构思主体内容环节,有效消除前文说到的学生习作中的通病。因此,这种篇章结构是记叙文最基本的结构。即使最后文章不采用这种篇章结构来呈现,在文章构思过程中也应该运用它。

(三)融合自然成文心理顺序和构思主体内容心理顺序的结构

上文所说的体现自然成文心理顺序的结构和体现构思主体内容心理顺序的结构,都各有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存量的记叙文中,也有把这两种结构融合在一起的篇章结构:写作对象——总体感受——感受所由产生的情况——总体感受。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现行人教版三(上)29篇现代记叙文中有6篇,三(下)21篇现代记叙文中有1篇。可见总的来说也属于不太常见的结构。

这种结构,兼具前文所说两种结构的优点,既容易读明白,又有效提示作者紧紧围绕表现中心来选材组材行文。

这种结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如果前后两次写到的感受完全相同的话,就会变成重复啰唆。所以通常需要处理成后面写到的感受对前面写到的感受,既有相同意思的一面,又有某种程度的递进、升华。例如前面的感受偏重“客观”特点,后面的感受偏重“主观”态度;前面的感受偏重“抽象”,后面的感受偏重“具体”等。而这样一来,这种结构的文章,文学艺术性通常就比较高,写作难度也就相应比较大。

四、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的构建

如前文所述,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为了在指导学生写简单记叙文时更加有效,这里借鉴写生训练“依样画葫芦”的思路,根据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比对于动物躯体结构,构建了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的三个模型;并进一步依据它们在指导儿童习作时的作用特点,进行体系化处理,就构建了简单记叙文的篇章结构模型体系(图1),希望以此使学生写记叙文时有明确的目标感和路径感,使立意、选材、“搭架子”等复杂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中心前置型(基本型)

模型说明:

(一)圆圈、方框的含义

图中的每一个圆圈和方框,代表记叙文中的一层意思,类似于平常采用“红领巾教学法”教学时给课文分出的意义段。但是有两点又有所区别。一是常常会有题目从总体上已交代写作对象,但尚不够具体,需要在文章开头部分通过进一步交代其典型要素,来进一步明确要写的事物究竟是什么。这时,题目和开头段落合起来是一层意思。二是交代对事物总体感受的部分,本来是一个独立层次的意思,但由于文字通常比较少,所以又常常会附着在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段落的末尾,不独立成段。对于初学者来说,独立成段更简明易学。

(二)三种篇章结构的文字表述

为了便于言说,本文把这三种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用文字表述为:

1.中心前置型(基本型):小脑袋—细脖子—大肚子。2.中心后置型(常见型):小脑袋—肚子—短尾巴。3.主题升华型(罕见型):小脑袋—细脖子—大肚子—短尾巴。

这三种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为儿童所乐见,容易记忆。在此基础上,给他们示范几次如何运用这些模型来指导习作,他们对写记叙文就会有个总体图景。

(三)三种篇章结构模型的运用

虽然三种篇章结构都是成熟的记叙文结构形式,但是三种篇章结构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三种篇章结构模型在指导初学者习作时的用法是不同的。

中心前置型最适合用来指导初学者习作。这种结构容易使文章中心明确,材料始终围绕表现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所以本文把它确定为基本型,是首先要让初学者熟悉并掌握运用的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为了便于表述和记忆,可以把这种结构概括为:“小脑袋:写作对象是什么?——细脖子:总体感受是什么?——大肚子:感受从何情况来?”

中心后置型可以看作是在中心前置型的基础上,把“感受”部分移到文章结尾位置而成的。这种结构模型应该在初学者掌握了中心前置型结构模型之后再学习。这种结构运用的是白居易的“卒章显志”结尾法,在平常读到的文章中最为常见,所以也很有必要让初学者學会运用。

主题升华型掌握的难度比较大,不太适宜初学者学习。但是如果做点庸俗化的处理,先要求学生按前后两处感受都相同(即双中心)来写,则难度就大幅降低。而以感受结尾,更适应人们通常的阅读预期,文章各部分间的篇幅显得比较“常态”,文章的篇章感更完整、美观。做了这样的处理之后,这种结构甚至可以当作基本型来使用。

三种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大大提高了对记叙文篇章结构的代表性。以这些模型为抓手来指导学生习作,具有高屋建瓴、执简驭繁的作用。

五、结语

构建“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体系”,意在运用它来引导学生起步写作记叙文时,学生能“依样画葫芦”,有比较明晰的目标感和路径感,明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写作速度,避免驻笔不前的窘境,使习作在选材合适、层次清楚、结构完整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

“简单记叙文篇章结构模型体系”没有囊括所有记叙文的结构,同时也难免会有僵化的一面。构建这个模型体系,只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有个基本的抓手和凭借,经由这个模型体系,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知常达变的境界,获得灵活而充分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徐琪.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迁移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王光祖,杨荫浒.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龙始胜,男,1966年生,广东英德人,教育硕士,语文一级教师。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构建小学语文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