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残疾人就业的经济机理与社会政策

2019-06-11易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政策就业率残疾人

易兰

[摘 要]由于残疾人属于特殊群体,其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接受教育程度不高,致使残疾人素质能力低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残疾人自身素质能力和劳动能力无法适应岗位需求也是造成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以上问题,文中对残疾人就业的经济机理和社会政策进行探讨,旨在找出可行性的措施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率和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水平,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率;经济机理;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残疾人就业都存在很大困难,除了与残疾人的自身能力相关,还与社会歧视和对残疾人的态度相关。大多数企业认为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低下,不具备创造财富的价值,为此,在进行招聘工作时将残疾人拒之门外,这也是引发残疾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为残疾人提供有針对性的健康服务、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培养残疾人专业机能、提升残疾人专业素质、加强宣传和维权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残疾人的就业率提供保障。

1 残疾人就业的经济机理

1.1 残疾人就业的微观经济机理

1.1.1 残疾人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即利用人类特有的体力和智力共同组成的生产要素,且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它所指的是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人数和参与到社会生产中人数的总和。人力资源注重的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与是否符合法定劳动年龄无关。对于残疾人而言,虽然在体力上或者智力上与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人力资源所注重的并不是差异问题,而是能否被企业所利用,创造一定的财富。为此,残疾人在作为人力资源而存在时,可以被认定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能够完成部分劳动,且为企业创造一定收益的人员。企业要想使人力资源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就需要在对个人的优势进行全面了解之后,将其设置到适当的岗位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这种运行模式下,将会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明显提升。要想推动残疾人的就业几率,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保证残疾人正常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残疾人的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发挥出残疾人的个人优势,提升其使用效益。只有满足以上两个要素,残疾人的就业情况才能得以改善。

1.1.2 残疾人就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以来残疾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相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社会上的大部分企业对残疾人存在歧视的态度,致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造成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经济条件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这对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残疾人家庭的人均收入仅能达到全国平均人均收入的60%,可见残疾人与正常人在经济上的差距之大。鉴于以上问题,需要通过提升残疾人的就业率来打破这种悬殊的贫困差异,改善恶性循环现象。在对残疾人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残疾人家庭的收入均作为基本生活支出,只有少部分残疾人家庭有少量存款,针对这一现象,只能通过提升残疾人就业率,增加收入来改善生活现状。当残疾人的就业率得到有效提升之后,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保障,社会保障资金可以适当地减少,有效缓解我国的社保压力,可以释放部分资金用于生产投资,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

从宏观经济理论入手,对残疾人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与人口统计因素相关。经济理论中指出,当有大量新的劳动力进入市场或者失业的劳动力重新进入市场之后,就会使自然失业率得到提升。与组织和培训制度相关。对失业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失业者的能力与企业空缺岗位相适应可以有效降低失业率。与失业者的工资期望相关。当残疾人对工资水平要求较高时,会增加就业的难度,因工资水平没有达到期望值而继续寻找工作,这样就会延长失业时间,自然会影响到整体失业率。与失业补助金相关。当残疾人失业之后所获得的补助金较多,能够维持日常生活时,就会失去就业的欲望,对自然失业率造成严重影响。

1.2.1 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有利因素

在2007年我国颁发的有关残疾人的就业条例中明确指出,残疾人联合会和地方的残疾人就业机构有义务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数据显示,这一年期间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仅能达到总体就业人员的3.2%,而在2008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4.4%,虽然增长率相对较小,但是还能看出,培训制度的健全对残疾人的就业率存在有利影响。随着我国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相继建设了多个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残疾人的就业率提供保障,截止到2011年,全国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已经达到5254个,接受培训的残疾人也达到29.9万人,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呈现出逐渐上涨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和就业率低等问题。

1.2.2 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不利因素

影响残疾人就业情况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残疾人的排斥和歧视、残疾特征的限制以及劳动素质低下三个方面。社会排斥和歧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残疾人不具备劳动能力或者缺乏劳动能力,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没用应用的价值,致使大部分企业都不支持残疾人就业。由于主观认知中,对残疾人与正常人存在不同的看法,使得残疾人的价值无法合理体现,这也是残疾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残疾特征限制,由于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与正常人相比会存在较大差异,致使部分工作无法胜任,同时,受到外界眼光的影响,产生自卑心理,从心理上对自身的劳动能力产生质疑,在选择工作岗位时会优先选择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岗位,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岗位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致使残疾人的就业水平普遍偏低;劳动素质低下,相关数据显示,满足就业年龄的残疾人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其中有76.1%的残疾人未接受过教育或者仅为小学教育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受教育程度过低,由于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这也是残疾人就业率无法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政策选择

2.1 建立公平机制,增进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兼容度

党政机关应带头安置残疾人,不应通过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进行替代,同时,应促进效益好的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我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全面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政策,立足街道实际,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一是做好残疾人就业需求登记,对街道内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761名残疾人建档立卡,建立残疾人的信息库;建立残疾人推荐就业制度和残疾人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组织残疾人及用人单位参加各种残疾人供需洽谈会;广泛动员各部门、社区、小组推荐,帮助残疾人就业;对有文化、有专长的青年残疾人,优先推荐安排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三是加大帮扶力度,支持残疾人以创业促就业。五年来,共安排残疾人就业50余人。

2.2 加强双向激励,降低残疾人就业成本

残疾人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取一定的工作岗位,必须使其能力达到与岗位匹配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或组织创造足够多的利润。而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条件,将有助于降低残疾人的就业成本。针对目前残疾人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街道残联共举办了4期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疾病预防方面的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200多人,使大多数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以达到脱贫致富。同时街道残联积极组织150多名残疾人参加上级残联举办的电脑、茶艺、法律法规等培训,以帮助残疾人实现生产自救,解决生活困难,并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关心与帮助,发挥了残联服务、帮助残疾人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筱,柯卉兵.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桂海论丛,2014(02).

[2] 冯敏良,高扬.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转向探析[J].残疾人研究,2017(02).

猜你喜欢

社会政策就业率残疾人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社会政策支持的思考
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政策探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我骄傲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