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书声琅琅,寻味情意绵绵

2019-06-11王利君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引领音乐

王利君

【摘要】书声琅琅,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朗读技巧的习得必须在反复训练中才能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引领;音乐;体悟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纵观现行小语各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文本与时代相隔甚远,有些文本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差悬殊,学生不可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积累或情感储备直击文本的思想精髓。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内化文章优美的语言,朗读是一条必经之路。唯有情真意切的朗读,才能使文章的情感得以再现与升华,才能呈现文本的原汁原味。正如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形式精彩纷呈,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配合读等。诚然,朗读的形式多样化,确实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有所激发。但是,朗读作为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仅仅有外在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有些老师正因为只注重形式上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的朗读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没有用心去读,用情去读。长此以往,学生在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朗读氛围中就会对朗读失去兴趣。即使会读,也只是停留在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的层面上。如果朗读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层次,那么,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是浮光掠影,作品原有的生命也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意义地读、有价值地读,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与“引领”相润相泽

(一)范读中点燃激情

小学生的模仿欲望、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老师一席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同时,教师精彩的范读往往会使学生羡慕不已,使学生的朗读欲望骤然高涨。如省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读好“大红纹凤蝶”“红边小灰蝶”等这几个名词,虞老师采用了范读,读得铿锵有力、字正腔圆,如同一股旋风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对虞老师的朗读钦佩至极,随后,一个个模仿秀此起彼伏,使简短抽象的几个蝴蝶名称变得生机勃勃,充满着灵动与活力。范读作为朗读指导的惯用方法,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范读并不是老师信手拈来、信口开河地读,就能起到良好的范读效果。范读是老师朗读能力的展示与考验。要在学生面前范读的语段,老师必须加以精心揣摩,深入推敲,反复锤炼。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一个鲜活的朗读样本,才会充分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

(二)选材中唤醒真情

教师范读材料的选择也十分有讲究,真实的材料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其范读的效果也是一般材料所不及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针对教学的需要,选择有助实现教学目标的材料进行范读,营造一种以情夺心的教学氛围。例如某位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封自己亲笔撰写的给远在哈尔滨读大学的儿子的书信。信中,真实、朴素的语言表述了一位慈母对儿子的叮咛和关爱。教师结合本课文本的特点,通过真情告白似的朗读,让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为之震撼。那时,教师在学生心中已不是一位执教的老师,而是一位生活中“爱唠叨”的伟大母亲,学生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敬意油然而生。通过这一封书信的朗读,学生的情感已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引导与激发。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正因为“真实”的力量,使学生心潮汹涌,激发起对母爱的共鸣。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好像是一种文本的延伸,然而从教学艺术上看,这正是教师用真情换取了学生的真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中母爱的理解。

二、与“音乐”相生相伴

(一)旋律中催化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力量,是激情的火种。试想,当你听到的是一段《二泉映月》的二胡演奏,一份凄凉忧伤的情意一定会涌上心头;一段《四小天鹅舞》的钢琴演奏,一定会令你倍感欢快与惬意。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把音乐与课堂相融合,用音乐的力量来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例如,我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曾经陶醉在美妙的幻景中的幸福,体验小女孩看到香喷喷的烤鹅时的兴奋,看到圣诞树时的幸福,我通过播放一段悠扬欢快的音乐,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瞬间升温。在音乐声中,学生朗读得是那么有滋有味,读着这一段段小女孩幻想中的美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二)节奏中领悟技巧

朗读是一项富有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受个人的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影响,如何读好一段话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教师也不必追求千篇一律。音乐是朗读指导的天然老师,因为音乐其鲜明的节奏变化,自然而然会让听者引起共鸣,听着跌宕起伏的音乐,怎么读就不需要教师诸如“这里读慢一点,那里读快一点”这一类指令性的言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上课文《月光曲》中,皮鞋匠想象场景的语段时,我在课前截取了《月光曲》钢琴演奏曲的三个部分,分别是舒缓流畅节奏段、明快悠扬节奏段、高亢激昂节奏段,再把皮鞋匠想象的语段也分成三部分。课堂上,我在屏幕上分别出示相对应的语句和音乐,让学生先反复听音乐,思考怎么读好这三句话。在欣赏三段差异明显的音乐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朗读的技巧。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配舒缓流畅节奏乐曲段)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配明快悠扬节奏乐曲段)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配高亢激昂节奏乐曲段)

此时此刻,勿需教师讲解什么停顿、加重语气等朗读技巧,一些讲不清、道不明的朗读技巧借助音乐传递给学生。我想: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猜你喜欢

引领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