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胖鲤鱼,怎么就成了全国吉祥物?
2019-06-11信浮沉
信浮沉
大胖鲤鱼,怎么看都喜庆
咱是真喜欢鲤鱼,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
早在周朝,鲤鱼就是国宴大菜,一般人轻易吃不上。《诗经·陈风·衡门》有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前半句的意思是,难道娶媳妇非要娶皇后齐姜那样的大美女吗?后半句不用解释了,可见鲤鱼的地位之高。
因为鲤鱼特别能长,特别能生,特别能蹦,又非常好吃——好吃这事后面详说——古人就觉得它吉祥多福,怎么瞧怎么喜欢。
公元前532年,孔老夫子得了一个大胖小子,高兴得直蹦。鲁昭公闻讯,特地差人送了一尾鲤鱼去祝贺。孔夫子情商颇高,一面宣布给儿子起名叫“孔鲤”,一面命人把鱼炖了给夫人下奶。
圣人的儿子叫“鲤”,这字了得吗?
秦汉之后,鲤鱼地位不减,仍然是顶级的馈赠品。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这么一听,估计是冬天吧,不然路上就臭了。
到唐朝,鲤鱼的地位更加与众不同。因为和唐朝的国姓“李”同音,鲤鱼在唐玄宗时期曾经被禁捕多年,另赐名为“赤鯶公”。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鲤鱼文化逐渐传到了日本,大鲤鱼也成了日本人喜爱的吉祥物。
不过福兮祸所伏,虽然鲤鱼的种群得到了保护,但是错过了养鱼业的大发展时期,以至于后世评选四大家鱼时不敌“青草鲢鳙”。
最近几年,鲤鱼再一次以“网络锦鲤”的形式成为了全国流行的吉祥物,供人每天评论之,转发之,点赞之,搜索之。人人都恨不得成为锦鲤本鲤。
鲤鱼跳龙门,全为自己舒服
三十年前,美国为了对抗疯长的河道杂草,从中国进口了一些“亚洲鲤鱼”。实际上,这只是一些鲤科的鱼,包括我们上面说的“青草鲢鳙”,也有鲤鱼鲫鱼之类的。
因为缺少天敌,加上“亚洲鲤鱼”太能吃,太能长,到21世纪初,已经成灾。
现在,美国的内河里到处游着动辄半米多长的“亚洲鲤鱼”。
为了治理,有的河段开发了“大棒打鱼”“弓箭射鱼”的游艺项目,哪知道船一下河,“亚洲鲤鱼”惊得东奔西跑,连蹦带飞。射手们还没等认扣填弦,已经被几十斤的大鱼抽得晕头转向了。如今,美国每年都要以上亿元的代价来弥补当年的冲动。
鲤科的鱼,都特别能蹦。
民谚常说,鲤鱼跳龙门,前程似锦。成年鲤鱼最高能蹦离水面一米多高,是身长的好几倍。不过,它们并不是因为“前程”才蹦,主要是因为,蹦了舒服。
作为一类特别活泼的鱼,“亚洲鲤鱼”经常觉得水里的氧气不够用,或者自己太容易被敌人发现,于是跳一跳,把水搅一搅浑,增氧又隐蔽。在受到惊吓或者繁殖季到来时,它们更是格外兴奋。
鲤鱼,作为鲤科里为数不多的“底层鱼”,尤其爱蹦。据部分学者研究,因为它们长居水的最下层,但又经常要上来觅食、透气,一上一下水压变化很大,它们会突然像有嗝打不出那样难受。
跳起来让水面拍一下,清清亮,透心凉,嗝就打出来了。当然,这只是一项试探性的研究,子非鱼,焉知鱼是不是噎得慌?
土味鲤鱼,清蒸不如重口
被周朝人认为是美味佳肴的鲤鱼,实际上并不算一种很好吃的鱼。在今天,全世界只有亚洲人爱吃鲤鱼,亚洲只有中国人爱吃鲤鱼,中国只有北方人爱吃鲤鱼,北方只有黄河中上游人爱吃鲤鱼……
一言以蔽之,已经没什么人爱吃它。
周朝人也并不是味觉退化,只是因为实在没得吃。那时中国的版图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周围,绝大多数地方不靠海,畜牧业更不发达,河鱼简直是最佳的动物蛋白来源。
再说,成天吃糠咽菜的,鲤鱼总比高粱荞麦好吃吧。
鲤鱼之所以不好吃,除了肉质比较糙之外,最主要是土腥味大。古人对这种味道不好形容,只好归纳为“腥”,其实土腥和腥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鱼本身并不土腥,只不过水体里有放线菌和浮游藻类。鱼吃了它们,就会代谢出土臭味素、甲基异莰醇等物质,这就是土腥味的原因。
因为土腥,所以对于鲤科的鱼,料理一般都施以重手。像水煮鱼、西湖醋鱼、糖醋鱼、熏鱼、苏州爆鱼等等,无不重盐重辣,酒醋齐上。没听说过哪个饭庄以“清蒸鲤鱼”闻名天下,想着就土味。
古人没有辣椒和复杂的香料,要去土腥,当然以葱姜老醋为最佳。明初《易牙遗意》里就有一道“带冻姜醋鱼”,有兴趣的话,一起来跟老祖宗学做这道土味营养菜吧!
(摘自微信公众号“博物”,有删减)
【点到为止】
一句吉利话 此文让我浮想联翩,想起一首童谣:蛋糕大,蛋糕圆,蛋糕摆在宝宝前,吹灭上面小蜡烛,别忘许了小心愿。我在这里许的心愿是:各位小读友将来读书时,能有更多的“天马行空想”“心潮澎湃思”,做会思考的读书人。
运气+努力 未来的时光需要我们多读书、多努力。当你我穿越了运气的丛林,在终极人生赛场上比拼时,实力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了。在所有真实的竞争中,运气和努力的关系,从来都是这样的:靠运气一路支撐,以至于你在关键时刻有机会付出努力;或反过来,你一直努力,以至于你在关键时刻有机会看看自己有没有运气。这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
(荐读 / 郭瑞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