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汉来客

2019-06-11班永凤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吕不韦太史公吕氏春秋

班永凤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秦世不文。”因为秦朝寿命短,又施行文化专制,所以留下来的文字少得可怜。到了汉代,虽然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其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特别是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从创始到鼎盛,再到中兴,十分繁荣。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

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的宣传妙招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六国前夕。吕不韦当秦国丞相时,为了与“春秋四君子”争个高下,广招门客,但求著书立说,永垂青史。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令三千门客集体开写,所得文章五花八门,古往今来、天地万物、士农工商等无所不包。他又请专人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综合成书,取名《吕氏春秋》。为了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策略:把书挂在咸阳城门之上,声称谁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消息传开后,各国人士蜂拥而至,却无一人改动一字,大约是敬畏吕丞相权势的缘故。不过此举确实让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声名远播。

当然,吕不韦超越时代的经商头脑远不止于此,他“奇货可居”的观点背后又是另一个更精彩、更传奇的故事了。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焚书坑儒”者最终坑了自己

严格说来,李斯是大一统的秦朝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又富有文采。記载始皇帝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浑朴庄严,气魄雄伟。可就是这样一位饱读诗书的“秦代第一大笔杆子”,向皇帝提议“焚书坑儒”,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后来,秦始皇在巡游时暴卒于沙丘,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二人合谋篡改了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第二年,李斯就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夷三族。论其生平,有才能却重私欲,权诈机变,悲惨收场。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巨人”著就“史家绝唱”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在精神上、性格上、思想上都是一个傲岸不屈、不可摧毁的巨人。但历史上意志坚定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司马迁成为“太史公”?

据说司马迁祖上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其父司马谈也是汉武帝的太史令。少时的司马迁既有家学渊源志在记史,又师从博士大儒刻苦读书;既“耕牧河山之阳”体会民间生活,又逢盛世繁荣,见闻丰富。约20岁起,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行万里路,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这是一次为写史做准备的实地考察,为他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在汨罗江边高歌《离骚》,痛哭流涕;他在韩信故乡探问“胯下之辱”;他在曲阜与儒生一起揽衣挽袖,学行古礼;他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走街串巷,考察民风……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

如果没有司马迁,就没有《史记》的问世;如果不是为了写《史记》,司马迁在受刑后就可能不堪屈辱而死了。司马迁与《史记》,相依为命。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约公元前118年)

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犬子”乃人生赢家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是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司马相如则是公认的赋论大师。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并且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了他的四篇赋、四篇散文,以致《司马相如列传》的篇幅大约相当于《屈原贾生列传》的六倍,可见司马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地位。

而与司马相如的才情一样流传千古的,还有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他们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

司马相如小时候的乳名叫“犬子”,难登大雅之堂,他长大后,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当司马相如因赋成名,爱情事业双丰收,“犬子”一名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为“犬子”了。

猜你喜欢

吕不韦太史公吕氏春秋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吕不韦之死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养生之道
吕不韦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