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2019-06-11李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藏

李梦

[摘 要]西藏地区受到传统历史,自然和地域的影响,經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西藏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针对西藏自身特点,对其建设高高原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必要性、目标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藏;高高原现代经济体系;高质量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当下的矛盾正在演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达不到均衡发展的矛盾。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体系的活力、创新力以及竞争力都有待提升,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 “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循环畅通,运行高效,调节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西藏同内地一样,也逐渐迈入到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时期。为了切实地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始终秉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下,西藏要立足其特殊性,围绕稳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本目标,建立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西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西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1.1 现代化经济体系

首先,现代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经济发展的七大特点:经济发展高质量;水平高效益;增速中高速;农村发展高水平;地区发展平衡;市场体制更完善;对外开放更全面。

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仅是经济金融方面,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综合性经济发展战略。最基础的包含着以下五大方面:一是创新产业,结合科技发展和经济产业分布来看,现代新型产业更应在整个的经济体系中占有更大的份额,甚至起着发展现代经济的带头作用;二是绿色产业,现代经济主打思想是稳定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绿色产业经济体现了其核心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双高型经济增长产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双高型经济是最理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的经济产业促进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四是对外开放全面性,均衡区域间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完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总体开放程度,最大化地接受经济交流与合作;五是共享化,积极加入到国际市场并且在激烈竞争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1.2 西藏高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高原”一词,是一个地理概念,按照地理学的定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有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海拔高度在2438米或8000英尺以上的高原才可称得上是“高高原”,以区别于海拔相对较低的亚高原、低高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提出的大方向,对于每个区域来说,都应结合当地特点,发现和推行适应当地环境的特色性现代化经济体系。地处在青藏高原腹心的西藏高原即为典型的高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高寒低氧干旱,生态脆弱,地广人稀,自然灾害多,地处偏远,远离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和科技、教育等发展滞后;但与此同时地域辽阔,原生态环境极少被污染,风景壮丽,资源丰富,有绿色经济或低碳经济的优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历史人文环境,和其他区域相比较更加有其独特性。立足于这样的高高原的现实基础下,不能完全粘贴复制我国内地的产业体系,必须建立适应西藏地区大环境的特色经济体系,着重考虑西藏的生态资源发展,坚持绿色低耗新理念,必须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治边稳藏”的大战略。构建新型经济体系的设想,也是西藏经济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它是基于西藏经济发展重心从高速转向高质量的现实基础所提出的新观念。

2 建立西藏高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1951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直到改革开放,这中间经历了许多浓墨重彩的历史进程,经济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纵向比较,单看西藏区域自身经济发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19元增长为2015年的12254元,近30年增长了约56倍。其中2008年到2015年期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均保持两位数的稳步增长,农牧民增收的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与此同时,与其他兄弟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横向比较,西藏地区还是属于落后状态。建立高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西藏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西藏和小康西藏的必然要求。

西藏不单单只是边疆艰苦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省级集中的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呈现出极大的集中性、连片性,还有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不充分”强调了西藏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不均衡”指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发展区域差别,也体现了不同产业上的发展参差不齐,通过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大力推进内外开放合作,补齐发展思路的短板,从而抢抓发展机遇,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 建立高高原现代经济体系的目标

3.1 宏观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引导,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战略要点,尽早实现西藏地区高质量高效益的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双高经济模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西藏发展水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路径,达到“双高”经济模式。

3.2 微观目标

3.2.1 建设生态西藏

西藏因其特征独特,地理位置突出,生态系统多样和生物资源丰富有层次,被誉为“地球第三季”。中央曾明确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最大的价值在于生态,最大的贡献在于生态,最大的自然也在于生态”。正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所表明的,绿色理念是西藏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关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绿色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保障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2 建立小康西藏

小康西藏建设的关键在于产业富民,要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的经济拉动作用,让特色经济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对于西藏地区来说,立足于高高原现实基础环境中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不能不适应高高原的地形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不依托高高原的特色资源,不能不满足高高原居民特殊的生活需求。具体到西藏地区,在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定要维持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大前提;一定要体现资源丰富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绿色健康优势和比较优势;一定要符合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如大力推行有高原特色的饮食食品产业、民族特色手工业、西藏特色农牧业、特色高原医药业等等。

3.2.3 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旅,建设富裕、美丽乡村。城镇化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问题在解决西藏地区“三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解决了如何制定适合西藏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藏地区经济奔小康的成功。总体来看,西藏现在推进的發展道路是与中央关于城镇化决策部署所一致的“稳健”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而对于西藏来说,结合当地区情,城市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其城镇化道路更应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3.2.4 民生改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一直是发展西藏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贫困人口“三不愁、三有、三保障、五享有”才能提高精准扶贫的有效性,而在民生工程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点在农牧区的深度贫穷区更是明显。要建立综合性的交通体系,这是确保西藏和其他区域经济往来的基本条件。加快以铁路为主要干线的川藏通道建设,构建以拉萨为交通枢纽的发散式交通圈,形成可以覆盖全区的水电气网,全面地保障西藏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4 结语

高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结合了西藏自身特色而提出的适合于西藏现今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西藏新时代有新的需求:加快经济转型,紧跟全面小康潮流,解决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从全局来看只有精准掌握西藏自身特点,合理利用自身特点,大力发展自身特点,建立有西藏特色的高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建设生态西藏、小康西藏、和谐西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西藏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 陈爱东.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 杨亚波,连成国.西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J].西藏研究,2016(03).

[4] 张燕东.加快转变西藏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探讨[J].商,2014(51).

[5] 洛桑江村.紧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补齐农牧业发展短板[J].新西藏,2017(04).

猜你喜欢

西藏
《西藏,面冰十年》:青春的别样馈赠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穿越山南最美环线(下)
神奇瑰丽的西藏
风尚之书西藏时尚志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