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穿越时光而来
2019-06-11李潇雨
李潇雨
《山海经》载,昆仑“在西北,帝之下都,高万仞,方八百里”。传说昆仑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有神灵庇护,遂千百年来昆仑二字成为令人神往之所在。然在泰山之东淄川境内,亦有一山名曰昆仑,虽未有万仞之雄奇,却也以其灵秀之姿,与其身侧的孝妇河一起,滋养了一方水土。千余年间,世人寻山觅水逐渐聚居于此。到宋神宗时,定名昆仑店。
时光荏苒,如今的昆仑镇洗尽铅华,展示出另一种小镇风情。从2019年到1954年,岁月更迭之时,我轻启尘封的岁月,叩响时光的闸门,走进昆仑。经过65年的时光穿梭,一解昆仑之魅。
1954年,这里有青砖、有红瓦,当然更少不了瓷器,还有以此为生的人家。走进淄博陶瓷厂的老厂房,压泥机、滤泥机隆隆作响,不知疲倦地运作着,工人们也是同样兢兢业业地劳作。细听,有年纪相仿的工作伙伴们在交流解决工作难题,也有些有经验的前辈教年轻人如何加料、塑形,甚至是回炉重造。烧制瓷器时的烟火气还为整个瓷厂平添了一丝温暖,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回到65年后的今天,惊觉早在2016年10月,昆仑镇就被评为首批全国特色小镇,陶瓷文化与机械制造,成为昆仑与众不同的两张名片。淄博瓷厂的原厂不仅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还发展成为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整个昆仑镇形成了以1954创意园为主导的“一黑一白”特色小镇,“黑”即机械,“白”即陶瓷。
作为工业遗产改造和企业转型的成功典范,昆仑镇也成为了省内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昆仑镇在中国特色小镇绩效评价中,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从老瓷厂到现代工业INS风
漫步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确有种奇妙的、时光流转的穿越之感,老房、旧器、陈台,却有着新枝芽、新生机和新主人。老旧的机器好似德高望重的老人,见证着历史,诉说着变化。
已是耄耋之年的盛庆隆是淄博瓷厂坚实的守护者,瓷厂兴建之时,他就带着陶瓷绘画技术来到了这里。起初,他的工作是为日用瓷——碗,装饰绘画,任淄博瓷厂彩绘组组长,彩绘组虽小,但工作进行地风生水起,从原料到设计,到成型、烧制、彩绘一条龙,在他的带领下,淄博的陶瓷绘画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说起瓷厂的发展史,盛庆隆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说到对现在工业遗址改造成果的看法,他一边说着挺好,一边难掩语气之中的惋惜,轻声说了一句“疼得慌,那是个好厂”。厂子虽然倒闭了,但青葱记忆却始终抹不去。原淄博瓷厂,现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任峰,在说到创立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初衷时,表示就是要保留老瓷厂人的“情结”。
这座文化创意园当中,不仅有旧,更要有新。工业风满满的西餐厅里,新鲜出炉的烤披萨居然是出自当年烧制瓷器的火炉;斑驳的墙体上、老旧的顶棚上挂满了新派艺术的抽象画;老瓷厂人曾经辛勤工作的地方办起了陶瓷学院,诸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式学习;陶瓷定制馆中熟悉的瓷器,居然来自《花千骨》《延禧攻略》等近些年热播的影视剧。“老瓷都”与“新昆仑”在这里碰撞,也在这里传承发展。
依托保存完好的淄博老瓷厂遗迹,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推出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烧成体验馆等体验项目,以陶瓷工业旅游和陶瓷体验为主线,打造了陶瓷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由泰山瓷业申报的非遗项目淄博陶瓷烧制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与古典的结合,非遗与商业的结合让陶瓷文化为更多年轻人所熟知和喜爱,有效拉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了新旧动能转换,也为持续发展全国特色小镇添砖加瓦。
从工业作坊到机器工业第一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第一次来到这座机械厂区时,还是襁褓之中的小婴儿,机器运作的轰鸣声让她哭个不停;再来时,她已经可以单手扶着压床的边边,踉踉跄跄地走好远;再后来,她满厂乱跑,再有机器响起来时,她会玩闹似的,用双手捂住耳朵,一边叫着,一边跑到母亲的身边。如今,这个生长在机械制造厂、压床边的女孩早已成家立业,她的母亲高玲现任淄博功力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也是山东省装备机械制造业协会会长。
昆仑镇的机械制造业,其实是由德国人开启的,村民从早期为德国人维修机器,到简单模仿并独立制造机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解放之后,昆仑镇的机械制造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可谓是百花齐放,最多的时候,仅一个昆仑镇就有23家国营企业。而民间经济的活力更是让人震惊,企业最多的一个村,达到134家,可谓户户皆创业,昆仑镇被称作淄博市机械工业的发源地当之无愧。
作为昆仑机械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功力机器在活下来、走下去的发展路上实属不易。企业从粮食机械厂起步,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生产制砖机械的工厂。这家致力于成为中国最美机器工厂的企业,成立三十余年来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不只是对砖瓦行业、机器制造业的不懈研究,更有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精神独树一帜的见解。
2009年8月,功力投资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砖瓦的文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改人们对砖瓦行业脏、乱的误解,在当时为烧结砖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而后,《走进绿色的砖世界》《铁流》《淄瓷》相继拍摄。这家焕发生机的年轻企业,以文化为媒介,与社会多领域相结合,通力合作,将砖瓦文明与现代企业完美融合,以具国际视野的现代砖瓦,助推昆仑镇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
从耕种綠野到乡村旅游
走出城市的喧嚣,步入古朴恬静的乡村,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位于昆仑镇西部的牛记庵。如今的牛记庵保留了从前的安逸味道,还将从前的历史印记和精神记忆发挥到了极致,为打造“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昆仑特色小镇,“百鸟山舍”等精品民宿应运而生。此处溪声不绝耳,山色不离身,正是百鸟归林处。
民宿是昆仑镇提高西部旅游度假区品牌效应的重中之重,而牛记庵则是夯实整个昆仑镇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棋子。乡村振兴步履不停,不仅落在了牛记庵,还落在了早早入选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光绪初年,占地十余亩,共由二十多个院落组成,青灰色砖瓦砌成。岁月虽然斑驳了它的容颜,但从布局、雕花,甚至是戏台、炮楼、地道这些设置中,仍能感受它灿烂的历史。二楼的一条房梁居然隐约记录了自己的“生辰”:光绪叁拾叁年。
如今的王家大院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站,也是红色文化旅游的好去处,戏台改造的农村文化广场就是传播地地道道乡村文化的宣传站,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还能听到村民讲述王家人深明大义,为民族战争贡献力量的壮美之举。
昆仑镇还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道路上前进着,通过全镇全力打造石牛埠村省级美丽乡村和北小庄村、北山寺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经成功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以洄村为主体的特色民俗村、以光正社区矿区改造为载体的火车遗址公园、以孝妇河昆仑段为重点打造的亲水观光走廊都被写入了新一年的计划。可喜地看到,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里越来越热闹了,村民的腰杆也越发挺直了。
(编辑/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