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三争二抢第一,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2019-06-11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烟台海洋建设

王立群

烟台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三核”之一,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中、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山东画报》: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烟台如何把握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成绩?

张术平:山东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三核”之一,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中、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我们确定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围绕这个目标定位,着重抓好五件事情: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一切工作的总开关、总阀门,在这方面重点是寻标对标,敢于面对问题,敢于看到短板,敢于奋勇赶超。我们主要有两个坐标:在省外对标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我们的位次要不断地前移、不断地超越;省内主要是对标济南和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核”之一,和其他“两核”并驾齐驱、共同前进。只有通过寻标对标,才能自我加压,才能激发热情,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二是下大气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烟台作为一个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老工业城市,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落后产能淘汰的压力。这方面重点是抓好“三个一批”:一是下决心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我们对接省里十大产业,确定了烟台八大产业,这是立足于烟台优势和特点确定的,是我們培植的重点;二是下决心改造一批传统产业,用新的技术来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2018年以来,我们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取缔“散乱污”企业6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这个力度是很大的。

三是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动能从哪里来?主要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去年以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深化企业改革,主要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园区改革,重点是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文化领域的改革等。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释放了很大活力。我们就是要用改革的活力、改革的动力,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对外开放方面,重点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好与日韩的经贸合作,打造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新高地,这是烟台的独特优势,我们有基础也有条件,前景很好。在创新驱动方面,重点是建立一批孵化器,从引进人才、孵化高新技术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手,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度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四是着力强化战略支撑能力。烟台的战略支撑是什么?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现在全国全省都进入高铁时代,烟台还停留在动车时代。所以我们今年下决心开工建设环渤海潍烟高铁,把一批强县、大的园区连接起来;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蓬莱国际机场二期、烟台港西港区等,也要加快推进。另外,一批农业基础设施也需加快建设,因为胶东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为此我们实施了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特别是抓好以老岚水库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烟台地区水荒的问题。

五是下决心改进干部作风。以“关键少数”活力的激发、作风的转变、合力的形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再领发展新潮。

《山东画报》:新年伊始,烟台在北京南站等地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增加了一些烟台本土知名品牌,其中包括传统制造业、老字号等,作出这些改变的初衷是什么?

张术平: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长期以来培育了一批很好的品牌,有些品牌知名度很高。比如农业方面有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工业方面有百年老字号张裕,现代工业品牌有万华、鲁花、龙大、中集来福士等。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离不开品牌引领。从党委政府角度讲,应该大力支持品牌建设,推动品牌企业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所以我们在2018年重新设计了烟台对外宣传的口号,旅游宣传确定为“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推出之后反响很不错。此外,在农业等其他方面也都确定不同的宣传主题,目的是以品牌建设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品牌的作用。

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烟台的特色和优势。烟台有2.6万平方公里海域、1000多公里海岸线和岛岸线、200多个岛屿,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山东画报》:海洋一直是烟台发展的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在国家和山东省经略海洋的大背景之下,2019年,烟台在海洋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与设想?

张术平:烟台是一个滨海城市,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烟台的特色和优势。烟台有2.6万平方公里海域、1000多公里海岸线和岛岸线、200多个岛屿,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在经略海洋方面,我们将抓好几个突破点,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第一,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升级。2018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在烟台召开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烟台经验得到充分肯定。现在,海洋牧场建设是全国看山东,而在山东,烟台是走在前列的。今年的海洋牧场建设,我们已经做了精心谋划,要在烟台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海洋牧场,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搞好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实现海洋牧场建设有序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我们坚持把海洋牧场规划与海上风电规划、海洋运输规划、用海规划很好地衔接起来,使这个规划更科学合理、合法合规。未来,海洋牧场建设将会是引领现代渔业发展的最佳载体,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现代渔业的信息化、企业化、规模化、绿色化。

第二,全力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今年,我们要与央企合作,在烟台建设中国海工北方中心,将有效提升烟台制造业的水准。当前,烟台已经有一批海工装备业的龙头企业,比如中集来福士、中柏京鲁船业等,他们既有实力、又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中国海工北方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带动烟台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有成效地推动海洋牧场平台、大型船舶、海上作业综合体、海上作业平台建设等。

第三,抓好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继续推进与央企的合作,今年开工建设烟台海上世界和邮轮母港项目。邮轮产业是发展重点之一,要通过邮轮产业和邮轮经济带动海洋旅游业提档升级。

第四,发挥烟台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较多的优势,带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烟台现在拥有绿叶、荣昌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团队,在创新、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将以此为依托,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东画报》:经略海洋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海洋生态,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烟台在海洋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

张术平: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保护好海洋环境。我们首先从长岛做起,长岛作为一个海岛县,其未来的发展定位,就是要成为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家海洋公园。围绕这一定位,我们在长岛建设方面调整了思路和工作重点,就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抓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渔业、生态旅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思路下,我们梳理出三年内重点抓的102项具体工作,2018年完成了一部分,2019年还要完成一大部分,到2020年102项工作基本完成,综合试验区也将初具规模。

我们的目标就是“保三争二抢第一”,以此来激发全市上下的斗志,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山東画报》:2018年,通过一系列举措,济南在经济总量上完成了对烟台的超越,这对烟台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定位有什么影响?

张术平:山东目前已经出现了“三核”引领、“三核”竞相发展的格局,“三核”各有优势、各有特长,完全可以在省内的统筹下各自发挥优势、竞相发展,这对全省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烟台的优势是制造业优势、实体经济优势、滨海城市优势,我们就是要发挥这些优势,学习济南和青岛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对标、赶超。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省内“保三争二抢第一”,以此来激发全市上下的斗志,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山东画报》:2019年已经被山东省定位为工作落实年,烟台将如何做到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为企业为民生服务?

张术平:省委、省政府去年春节之后召开了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今年春节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已经很清晰,2019年的重中之重是抓落实。在抓落实方面,烟台的思路是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主要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办公室、走出材料堆,到企业去、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基层去,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解决基层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是提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协调解决基层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事情。

这些工作方法坚持好了,干部的作风就会转变,抓落实的力度就会增强,抓落实的水平也会提高。

《山东画报》:作为山东最早发展民族工业的城市之一,在当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张术平:烟台经济构成中,国有经济成分比较大,但民营经济是非常有活力、非常有支撑力的重要部分。今年,我们的重点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同时开放一些对民营企业有限制的领域和行业,原来仅有国有企业可以参与的事情,民营企业同样可以参与,实现平等竞争。

今年春节后第二天召开的全市表彰大会上,我们也对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评选的十佳功勋企业里有很多民营企业家,我们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坐,既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也树立了提振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导向。

《山东画报》:无论高质量发展还是经略海洋战略的推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建设。对标北上广及沿海兄弟省市,烟台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促进人才的引进,提振烟台的创新力?

张术平:一个城市,经济的背后是产业,产业的背后是人才,人才的背后是教育。人才对经济、产业的支撑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现实的。所以,一个城市要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抓好现有驻烟高校的发展,大力支持他们立足烟台发展高校事业。烟台拥有各类高校包括职业院校20多所,我们为他们在烟台发展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条件,让他们立足烟台、放眼全球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培养自己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正在瞄准烟台未来发展的新产业,设计自己的专业,调整自己的学科,实现高校和地方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专门拿出城市的黄金地段规划设计了科教园区,面积接近一万亩,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到烟台办学。目前已经有几个有意向的学校在与我们对接,有些是进行分校建设,有些是准备在烟台设立研究生院。他们为什么愿意到这里来?就是因为烟台的产业好,与他们的人才培养高度契合,能够实现互促共赢。

第三个方面,我们也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从创业平台到户口之忧的解除等,除提供一些便利之外,还会提供股权、期权等激励,现在这些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今年正月初八,我们召开的全市总结表彰大会,其中就表彰了烟台市十佳创新人才。表彰他们,就是要树立导向、树立标杆,让各方面的人才都看到,在烟台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可以成大事的。

(未署名图片由烟台市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烟台海洋建设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寒露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