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校园贷的现状

2019-06-11柯兵魏晓贝张斌张忆王可欣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融安全社会问题安全意识

柯兵 魏晓贝 张斌 张忆 王可欣

[摘 要]随着互联网渗透我们的生活,人们也更加依赖互联网,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些新的骗术也随之而来,如校园贷、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等。近几年来,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破坏了无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网络诈骗也破坏了社会的平衡,影响了社会的风气。

[关键词]金融安全;社会问题;安全意识;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对于网络方面的防范措施相对落后,所以人们对网络的防范意识不强。不得不说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的便捷,在教育方面也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一些与金融相关的平台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一些不良的商家也瞅准了时机搭上了这一列时代的便车,他们通过一些发展不健全的金融平台快速崛起,在大学生校园里根深蒂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平台常用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基本认识,在校园中有更强的防范意识。平安地进入大学校园也平安地从大学校园走出。

校园贷平台的存在与监管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可否定网络信贷的优点:操作简单快捷、放款速度快、还款期限低等等。这些优点也是吸引广大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对于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及分析

2.1 根据调查学生生活费的来源

根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亲友帮助、奖学金等等。当被问及“平均月生活费是多少”时,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在1000-2000元这个区间之中。而在这类区间的大学生中,当被问及“平均月开支是多少”时,有占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月初能好好吃饭,月底要“吃土”。这意味着该类学生在日常开销中,支出性与自律性不强,导致生活花销不规律,所以才会月初“吃好”,月末“吃土”。

2.2 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多样化

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父母提供,而父母每月提

供的生活费又有限,仅够日常支出维持生活,难以满足其他消费。随着身边同学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获得了大学生的认可。好奇心强的大学生群体尝试新事物进行超前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更是随处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仅够维持生活却又想进行其他高额消费,他们缺少快速获得金钱的途径。又没有脸面向父母与亲友开口要钱,勤工俭学获取的钱很微薄,奖学金获取难度大。各种网络信贷的出现恰恰抓住了大学生难以痛快消费的特点,为其提供了快速方便获取金钱的方式以满足各种需求进行超前消费。

3 对于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建议

3.1 建议政府加强监管

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于不良网络借贷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信贷诈骗大学生的不法分子,从而规范网络信贷消费市场。

3.2 建议学校扩大监管范围

有些高校管理相对松散,对外来人员管理不严格,有些网络借贷平台会利用同学做兼职的身份混进校园中,然后通过发传单或者其他方式宣传网络借贷,诱惑学生们去办理,因此学校应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安排人员明察暗访,一旦发现校园网络贷款行为诱惑威胁到学生应及时制止,并向学校反馈。

3.3 建议严查互联网网络借贷平台

网络借贷毕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的,既然存在不良借贷现象,说明当前的互联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互联网机构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制定规范的制度,严格把关。针对一些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一定要严厉打击,一经核实,就应该坚决地把它们扼杀掉。

3.4 建议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

校园网络不良借贷的对象中,大学生居多,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们过度的消费观念造成的。 很多当代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的行为,他们发现身边的同学用iPhone手机、iPad电脑,为了掩盖自己的“贫穷”,不被人“鄙视”,又因为本身不具备足够的金钱去购买这些东西,所以才会走上网络借贷之路,所以才会走进网络不良借贷的陷阱之中。要改变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的好习惯。警惕信息泄露,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要慎重选择,不对网贷持过于积极的态度,不相信网络信贷所谓的零门槛零利润的噱头。约束自身行为,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費,不盲从不攀比。

[参考文献]

[1] 张祎.高校校园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课外视野,2017(04).

[2] 麦达松.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中外交流,2016(16).

[3] 张艳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

[4] 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

猜你喜欢

金融安全社会问题安全意识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调查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