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文化提升育人功能

2019-06-11陈其明陈丽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育人生态文化

陈其明 陈丽

【摘 要】以“生态文化”立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生态课堂、开展生态德育、加强生态科研来打造学校生态教育,提升学校育人功能,让全体师生融入生态,促进全体师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 文化 育人

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指出:“所有的学校应该从生命教育起始,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三大基本模式,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

长期以来,我校着力打造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以“生态文化”立校,制定了“文化浸润,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通过构建学校生态文化,提升学校育人功能。

一、建设“生态”阵地,让生态环境愉悦师生身心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凸显生态特色,为全体师生提供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之趣的生态活动阵地,以此尊重师生与自然和谐成长的需要,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1.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教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熏陶。我校整合校园资源,整体规划设计生态文化环境,分年度对校园生态环境进行打造,力求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一是征集学校建筑楼名、园名、路名等,与校园建设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学校办学历史相承接,同时丰富校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增强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自豪感,彰显学校生态文化特色。

二是规划校园生态新景点,提供学生生态活动实践基地:建设生态文化长廊,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改造学校内部河流,通过种殖睡莲、水草,投放锦鲤、鲫鱼、鲢鱼,养殖鸭子等既治理了环境,使静止的河流充满生机、活泼灵动,又加深学生对生物链的认识;完善学校感知生长室、数字气象台、三生园(生态菜园、生态花园、生态果园)等。通过这些生态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并学会种植、观察、实验等,加深对自然生态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生态理念。

三是开展“绿色教室”和“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動,优化学习、办公环境,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四是提升校园网站文化品位,办好“生态家园”的特色网页。

这些具体举措,使得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每一种造型都自然和谐,凸显生态特色,给师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与启迪。

2.建设班级生态文化,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凸显生态文化特色的班徽设计大赛、班级生态文化主页评比活动、星级生态班级评比、班级生态文化特色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春秋季走入大自然生态体验实践活动等等,提高班级凝聚力,

3.科研课题引领生态阵地建设。我校积极申报了三项无锡市规划课题《生态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农村初中生态课堂的校本构建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丰富完善生态阵地。

二、推进“生态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和谐自主学习

为摆脱学校新市民子女已超过了学生总数的70%、老年教师偏多这些困境,让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 我们以学生为本,立足学情,遵循“自主生长、激发生趣”的理念,以自主生长为核心,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扎实推进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建设。

1.坚持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还给”:把练的时间、讲的权利、问的机会、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二个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反馈为主线;“四个带进”:把微笑、激励、趣味、互助带进课堂;“五个落实”:先学后教,预习指导、自主检测、总结规律、反馈巩固一一得到落实。

2.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教、共生同长”的课堂样式。生态课堂包括生发、共生、生成、生趣四个环节。生发,学生自主预习,生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向同伴和老师;共生,通过兵教兵、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多方合作,解决问题;生成,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善于发现、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大家探究,生成课堂的精彩;生趣,教师深入挖掘知识,恰当地将知识点连接、迁移,让学生在迁移拓展中,生发兴趣。

三、制定学生“生态行为”细则,遵循学生成长的生态规律

儿童的成长自有其规律,教育要遵循、契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初中学生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在生理、心理上都会带来很多变化,通常会有叛逆期。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帮助学生愉悦地度过青春期,使其健康成长。

我们结合学校“生态文化”的特色,通过制定学生“生态行为”细则,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规律性”地生长。

学生“生态行为细则”主要包括队列整齐、礼仪周到、用餐文明、学会倾听、善于整理、主动保洁、节能环保、真诚交往八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在学生个体发展没有完全成熟时,通过这些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学会相处,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有益于他们未来的和谐成长。

四、彰显“生态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切的教育,最好的生长是各美其美的生长,所以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学校结合校情和学生实际开发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生态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目标是紧扣学校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内心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品格,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成长。开发活动课程既体现多样化,也考虑层次性,更思考连续性和常态化,开发设计循序渐进、分层推进和统筹安排。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发了“生命的绿洲”和“传统文化与我”两类校本课程。

《生命的绿洲》主要包括“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四个方面,四方面的课程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安排不同的主题活动,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深受学生欢迎。

在实施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的绿洲》中,立足三个维度:一是立足校园。子活动是校本读本的开发、生命教育班会、海选校园之星,评比星级生态班、“感知生长”课程、“物联网创新”课程以及《教室环境调查报告》 《“声”气蓬勃的校园》 《探究校园里的声音》等研究性课题;二是延伸家庭。子活动是“分享故事、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故事亲子阅读;三是拓展社区。子活动有绿色小记者新闻作品大赛、实施青少年社区环境改善项目等。

《传统文化与我》主要包括传统节日文化与我、课本里的传统文化、我最喜爱的传统文化样式三大板块。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底色,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魅力,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我校以优化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生态德育为着力点,以生态科研为增长点,以推进生态课堂为新亮点,以提高师生生态素养为落脚点,融入生态,和谐发展,让无限绿意涌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生态文化芬芳校园、浸润师生,促进全体师生和谐成长。

猜你喜欢

育人生态文化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谁远谁近?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