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关系 好活动 好课程 支持儿童成长

2019-06-11侯俊东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考题伙伴同桌

侯俊东

校长办好一所学校,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来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自各级领导的要求,来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自对已有教育的传承。校长的办学理念,一定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和受益,并逐步形成学校文化。我校建校以来,我们先后提出了办离学生最近的学校,爱心教育,上离学生最近的课,以多元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家校协作等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都卓有成效地落实到了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变为了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由此,我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高。

好关系,好活动,好课程,支持儿童成长,是我校的重要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依靠课程来实现的。好的课程,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定是离学生最近的教育,一定具有好关系和好活动,一定包括以好关系和好活动为理论基础的的合作学习和活动学习。

三好伙伴学习是我校践行三好教育理念的抓手。三好伙伴学习是一种以好关系好活动好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的合作学习。主要有同桌两人合作学习和前后桌四人合作学习等。三好伙伴学习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父母,教师和家长。三好伙伴学习包括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

我们把好关系,好活动,好课程,支持儿童成长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组织教研组开展三好伙伴学习研究。教师们结合平时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三好伙伴学习的基本模式:一是问题引领。教师设计一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伙伴交流讨论。二是任务驱动。教师设计一个明确的任务,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伙伴交流讨论。三是伙伴帮扶学困生。教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一个热心的优秀学生,作为同桌坐一起,时时给予检查和帮助。四是伙伴提升优秀学生。优秀的学生在伙伴学习的活动中,帮助别人,发展自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自己进一步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自己不仅会学,而且会教,自己的学习会更好。以下是我校教师开展三好伙伴學习的几个典型案例。

安雯:“伙伴学习”在考试以后的应用

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通过练习的错误率,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们在知识上的遗漏点。但是每次的练习中,都会发现同类型的题目,部分孩子还是会反复错,针对这一问题,我不禁思考,如何将考试的作用最大化利用,于是想到了伙伴学习。我尝试将伙伴学习在每次的考试后进行实践,教师评讲错题后,留一部分时间给孩子,让他们伙伴之间交流讨论,把错题弄懂,对遗漏的知识进一步强化。效果很好!通过每次考试后的伙伴研学,不但组长通过思考,对错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组长的能力提升,而通过它们的相互合作,组员也能把错题真正解决。组长帮助组员,组员相互竞争,通过小组内的信息交换,不经意间加深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认识和思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后进生通过伙伴学习的信息的刺激得到提升,中等生通过这样的信息交换得到提升,优等生的责任感、决策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我的几个小组长们很热心也很积极地在做这些事,组员们也很乐于相互探讨。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教师真正地进行了减负,一部分的难题孩子们自行解决,教师的时间也可最大化利用在更加需要的孩子身上。

董青:好关系 好帮助 好学习

在《得数在5以内加法》例1和试一试学习完之后,我出示了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的图,第1幅小鸡吃米图先带领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均能完成。第二幅青蛙跳水图。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列式计算,再全班交流,这时出现了“意外”。一个小朋友F说算式是4+0=4,“你是怎么想的?”我问,小朋友说:“这里是四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这……”话还没说完,他的学习好伙伴小A也是他的同桌在旁边拉着他的衣袖小声说:“看错了,看错了。”我微笑着问小A:“你有信心帮助他弄懂嘛?”小A认真地点着头。“课后请你教教他,老师也在旁边做回学生。”课后小A像老师一样要求他准备学习用品、打开书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它的意思”说完小A伸出右手在左边的两只青蛙那里画一个圈,在右边两只青蛙那边又画一个圈。“你的数字要写得规范一些,这里擦了重写,现在写得有进步了……”小A认真地说着。F听得直点头,被小A夸奖后露出了微笑。“谢谢你,你说的我都记住了,妈妈买了一种巧克力很好吃,明天带给你,可好吃了。”“老师我也带给你吃”F望着我说,“谢谢你,去玩吧。”小A的帮助让F明白了怎样解题,还注意了书写这个小细节,课堂上的“意外”变成了课外的“惊喜”,好伙伴给与了同伴好帮助,学习变得更有趣和有效。

彭海林:伙伴学习互帮互助

在一次考试之后,有个孩子拿着试卷的一道思考题过来问我,当时我正忙于批改家庭作业,没有时间去详细地为他讲解这道题。但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我知道班上的a同学这道题完成的很好,并且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也注意到a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于是我便让这个孩子去询问a同学,并且叮嘱a同学要结合线段图详细的为这个孩子解惑。事后我问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孩子很自信的告诉我,他已经听明白了。a同学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非常的有耐心,循循善诱。像这样的故事,在班级中时常出现,人人争当小老师,人人乐于助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作为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

张涵砚:考试之后的同伴互助

每次考试之后,如何评讲试卷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错的题目都不一样,如果一题一题讲,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不够;如果只选择孩子们的错误率高和难题讲解,少部分后进生易错的题目又会被忽略。考虑到我们班同桌两人,基本是强弱搭配,并且大部分优等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强的,那么可不可以让他们来做小老师,给同桌讲题目呢?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在某一次考试之后,我挑选出试卷上的部分题目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留出8-10分钟的时间,要求同桌相互帮助、相互讲解,解决试卷上其他的错题。在同桌讨论的过程中,我一边巡视,一边给出一些提示(比如:这道题目应该怎么讲,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你同桌为什么会写这个答案……)我发现孩子们的能力比我预期的要好,讨论的也很认真。中午我又利用午自习的时间,让90分以下的孩子重考了一次,大部分孩子完成的时间在25-30分钟,并且基本在95分以上。以后,我经常会给孩子们留一些时间,同桌相互帮助,相互讲解。坚持了两三次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并且课堂的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濮冰洁:任务驱动助力伙伴学习

本学期,我将班级的44名学生重新划分伙伴学研学习小组,按每组4人,一共能分成11个小组。每组成员按照“A+B+C+C”这样的模式编排。A类学生为班级的优等生,会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积极思考,并具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的学生;B类学生为班级的中上等生,稍比A类学生逊一点点,不过在班级成绩也是比较好的,而C类学生就是班级里稍微后进一点的学生。这样编排学习小组,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班级优等生的带动作用,以便于学研小组成员利用小组学习機会,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我常常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给各小组都布置一定的操作、思维题等数学小活动。在每天的午自习中,挤出10分钟时间,由学研小组的小组长A带着组员进行研讨和学习,在交流和研讨中激发起思维的碰撞,一方面培养了小组长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后进生学习上的一种弥补与提高。伙伴学习活动的实施,班级数学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好,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成绩越来越好。

毛冬雯:三好伙伴学习促进思考题教学

在10月份的时候,我曾经上过一节关于“集合”的思考题练习课,教学思路是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数学抽象、从易到难,一步步进行探究。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教学目标初步达成。但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过于耗费教师的精力和教学时间,对绝大多数思考题的教学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学生是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有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无法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学习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在开展伙伴学习以后,我转换思路,把思考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借助伙伴学研的形式,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②和伙伴(同桌、同学或者是家人)初步交流想法,有困难的可以从伙伴那里获得提示或帮助;③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可以用文字/算式/画图等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录制一个小视频,像小老师一样进行思考题的讲解。④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判断正误,分类整理。⑤学生作品在班级里展示,进一步交流、点评,确定较优的思路,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修改、优化。整个过程看似复杂,实际是需要老师做的只有④和⑤,即最后的整理和评价。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参与程度也非常高,思考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两个班级,每个学生都上交了书面的解题过程,一半的学生录制了讲题小视频,并且形式多样,思路各异,有的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家长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家长说:“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家长和我进行了深入交流:孩子平时学习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就犯难,讲解后说会了,但再做还是出错。这道思考题孩子也说会了,但录视频讲解过程却是一波三折、磕磕绊绊。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很快思考出了答案,但是不会表达、不愿意说。这样的现象说明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思考还停留在浅层。如果题目稍作改变,他们可能就无从下手了。孩子不同层次的情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下,是很难表现出来的。但通过独立思考、和伙伴交流和展示学习,很多孩子不仅真正经历了思考的过程,而且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都更加融洽。

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师中去,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对于教师们的实践成果,我们不断组织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们总结,改进和提高。例如,对以上教师们的三好伙伴学习实践成果。我们从多个方面给予肯定。一是从爱心教育和教师工作负担的角度,二是从后进生在学习的第一时间得到离自己最近的因材施教的角度,三是从优秀学生帮助别人发展自己的角度,四是伙伴学习将学习引向深入的角度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教育创新的重点和要求。由此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将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步上升到学校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思考题伙伴同桌
我的“好伙伴”
换同桌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同桌有病
羡慕我同桌
六个连续的数
减法变成加法算
别让“风”迷住了眼睛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