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9-06-11陈沁灵曾芳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陈沁灵 曾芳芳

[摘要]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给出战略选择,并提出以“自然茶都”为主题开发生态茶产品、以“历史茶都”为主题开发休闲文化产品、以“客家茶都”为方向开发民俗体验产品三个选择,提供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以促进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期传承农业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武平绿茶;农业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源远流长的农业文化在历史悠久的农业中孕育而生,在实践基础上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农业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和发扬,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文化的发展面临挑战。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方式。福建龙岩武平绿茶入选2016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曾20多次获得福建省级名优茶称号,近年来,武平大力发展旅游业,树立武平绿茶品牌,将武平绿茶文化和武平县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传承农业文化,使武平绿茶文化能在现代化发展的挑战中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1    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条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綠茶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武平绿茶因产自福建省武平县而得名,武平县的桃溪镇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是福建省最大的炒青绿茶生产基地,武平县亦被称为“福建炒绿之乡”。近年来,武平绿茶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量逐年上升。2016年武平县茶叶总种植面积达3684hm2,产量达4032t,2017年武平县茶叶总面积3898 hm2,总产量4405t,是全省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种最优的炒青绿茶生产大县,资源十分丰富。而武平绿茶以其特有的品质而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因种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境内,利用原生态的自然条件,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保证了武平绿茶的优良品质,形成了“香气高锐,滋味清爽,色绿形美”,是难得的茶中珍品。武平绿茶共获得茶叶比赛奖项100多项,多次获得绿茶类“茶王”,曾获得全国名优绿茶赛金奖。

1.1.2    旅游资源基础良好,周边客源丰富。武平县属于客家地区,是革命老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相连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以及红色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构成了武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天然溶洞岩前狮岩、刘亚楼将军故居、湿地公园千鹭湖和文博园等多处旅游景区,上刀山、下火海以及船灯等客家民俗文化众多,旅游资源基础十分良好。且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历来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福建、江西内陆地区联接沿海的重要通道,国道、省道贯穿境内,高速公路直达县城,交通便利,且武平县乡村旅游成本在周边城市居民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经济圈覆盖三省,从而为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1.2    劣势分析

1.2.1    缺乏绿茶文化乡村旅游方面的人才。大部分武平绿茶茶园种植者和经营者都是茶农,种植和经营的茶园都缺乏文化底蕴,也没有利用武平绿茶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的意识和观念,不敢冒险尝试,部分休闲项目也仅仅局限于采茶方面,武平绿茶的农业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引领茶农转变经营的方式和理念,而茶文化乡村旅游方面设计规划开发的人才恰恰十分缺乏,是现今开发旅游的劣势。

1.2.2    中低产茶园面积大,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近年许多茶园出现无人管理、抛荒等状况,2016 年武平县的桃溪镇抛荒和中低产茶园占桃溪镇茶园总面积的 53%。其中,中低产茶园面积 185hm2,占茶园总面积 29%。另外,武平县的绿茶茶叶加工科技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缺乏高端人才,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弱。

1.3    机会分析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以及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7年,武平县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文明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武平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而武平绿茶是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业文化遗产,武平县在近几年不断树立武平绿茶特色品牌,将武平绿茶的品牌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强武平绿茶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把武平绿茶的品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1.4    挑战分析

尽管武平绿茶的专卖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畅销部分国内外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但总体而言,武平绿茶的知名度依然不高,未形成品牌效应,总体销售产量和销售区域都远不及“安溪铁观音”等知名绿茶品牌。武平绿茶发展受到了品牌知名度的压制。而于武平县乡村旅游业而言,愿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的并不多,还没有建设出完整的乡村旅游项目,现有的农村休闲项目功能少,服务范围有局限,不能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此外,以武平绿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还未出现,武平县乡村旅游业缺乏农业文化底蕴,需要有创新性地发展。

1.5    战略选择

武平县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要实现武平县绿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深层次挖掘茶文化的内涵,“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实现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互相之间的充分结合。必须坚持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理念,结合客家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抓住政策机遇,创立特色品牌,积极引进人才,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第一县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茶文化乡村生态旅游,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传承优秀文化,打造美丽乡村。

2    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向选择

2.1    以“自然茶都”为主题开发生态茶产品

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武平县生态优质,自然风光秀丽,坐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缭绕的武平县桃溪镇茶园位于梁野山境内,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结合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建设依山傍水的漫步观景栈道,在森林中,观山间一梯叠着一梯的茶园景观,坐在道旁的饮茶亭中细细品茶,体会茶中文化之道,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等传统工艺,形成自然与绿茶文化的融合,打造“自然茶都”,让游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原始回归,体验慢生活,使精神感受提升,得到心灵和精神的享受。

2.2    以“历史茶都”为主题开发休闲文化产品

武平县中山镇现存有较完整的古民居、古城墙、古井、古街和古巷等建筑,常称“中山古镇”,源远流长的中山镇百家姓故事使其具有了更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武平县的何仙姑、南海国遗址、定光佛等历史故事也为武平的人文历史增添色彩,且武平县是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优秀红色文化多。适宜的自然条件使中山镇拥有大片武平绿茶茶园,若通过茶艺展示、茶故事讲述等方式将武平绿茶文化的茶道、品茶、茶艺和茶故事等融入古建筑环境中,再将武平历史文化故事以及武平特有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可更好地将茶文化与武平县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历史茶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品茶,观看茶艺展示,了解茶道、茶精神,感受武平绿茶文化,聆听武平故事,继承红色文化,追求身心放松,推动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2.3     以“客家茶都”为方向开发民俗体验产品

武平县属于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悠久且浓厚,将武平汉剧、舞龙舞狮、船灯文化和中湍村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民俗文化以及客家美食、药膳、藤编、竹艺、木艺等传统手工艺与武平绿茶文化相结合,使武平绿茶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更有观赏性、参与性及艺术性。如客家美食的制作工艺中在一些菜品中加入茶作为辅料,增加茶的味道使其更具特色;在武平绿茶采茶等过程中,用传统的藤编、竹艺及木艺等客家手工艺来制作器具,茶园内让手工艺者现场制作,不仅使绿茶文化得到传播,传统手工艺也进行了宣传;定期在茶园举办汉剧、上刀山、船灯等武平客家民俗文化的表演,在汉剧、船灯等节目上增加关于绿茶文化的内容,吸引游客观赏,增加武平绿茶文化的影响力。

3     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3.1    注重理念创新

武平县应挖掘武平绿茶文化自身的文化内涵,绿茶文化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要使游客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武平绿茶的文化底蕴,接受文化的熏陶。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并不仅仅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就业增收,更是弘扬农业文化,提升整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从而真正意义上带动武平县全方面的发展。因而,武平县发展乡村旅游中应创新理念,在武平绿茶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路下,推出绿茶文化旅游特色,宣扬武平绿茶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弘扬武平县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客家传统文化,重视武平绿茶文化在武平县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带动武平县乡村发展。

3.2    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一是要完善交通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地区的交通条件,增加停车场以及旅游观光车,提高旅游地区的可进入性;二是完善配套设施,保证酒店和宾馆的安全、供水、供电、卫生、通讯等设施的完备,以及注重公厕、步道、绿化景观和商业街的规划;三是完善服务系统,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不允许出现强买强卖、乱收费等现象。从而给游客带来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优质的服务,形成好的口碑。

3.3    重视茶文化乡村旅游的人才培养

武平縣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涉及管理、规划设计、营销、绿茶文化、宣传等众多领域,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性人才队伍,而武平县恰恰缺乏相关人才,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应注重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加强当地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组织茶农学习其他地方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只有在管理、规划和经营上花心思,才能使旅游发展受大众欢迎,才能推动绿茶文化乡村旅游持续生态良性发展。

3.4    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广泛,故武平绿茶及武平县旅游影响范围不大,必须做足宣传工作才能吸引游客,武平县应树立好特色文化品牌,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牌、网络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如结合红色革命文化、客家传统文化,主推武平绿茶文化,拍摄生态乡村旅游宣传片进行推广;利用名人效应选出形象大使;制作旅游周边产品免费发放以达到宣传效力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自身做好优质的服务及舒适的旅游体验,提高满意度,通过游客口碑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同时,应引进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要做好武平县绿茶文化乡村旅游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建设,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之一,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困境,还带来了社会、人力等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4    结语

武平绿茶文化与武平县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创新和完善。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绿茶文化是核心,要紧紧围绕文化,抓住绿茶文化与武平县其他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联系,多种文化共同深化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农业文化以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了积极作用。但武平绿茶和乡村旅游的融合还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及农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从而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以期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众.茶旅产业融合视角下信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探究[J].福建茶叶,2017,39(01):125-126.

[2] 李丽娜.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农业考古,2014(02):245-249.

[3] 黎玲.乡村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16,38(11):132-133.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