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原因,树牢防“腐”篱笆
2019-06-11谭国发
谭国发
遏制班级“小腐败”,首先要找准“小腐败”产生的原因,如此方能对症下药。
职权。班主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必须将有些工作分解。如,成立班委会,通过选举或者任命等方式产生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这些班干部要履行某一方面的职责,就必须拥有相应的职权。班干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有时被主观意志所左右,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产生“小腐败”。
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但趋利手段要控制在规则范围内,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追逐利益,更不能将对利益的追求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如,学生都喜欢坐在教室的最佳位置,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都想获得优秀等次等,这些都属于利益的范畴。对利益的正常追求是应该保护的,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沾染了腐败气息,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去矫正。
喜好。青少年学生中的“小腐败”行为一般还未涉及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因而具有偶发性、随意性,往往因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如,张老师班上的安数学成绩不大好。有一次,张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安的作业质量明显比以前要好很多,而且字迹也和以前不一样,张老师初步断定是安请其他同学代做的,于是,马上把安叫到办公室。安很直爽,说作业是请小彬做的。张老师又把小彬叫到办公室,要小彬说出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胆小怕事的小彬说出了实情:当安请他帮忙做作业时,他是拒绝的。可安说送给他一本名著,按书后面的标价,每做一次给10元报酬,直到凑满书的标价就将书送给他,并且不能告诉班主任。名著的诱惑让小彬接受了这桩买卖。由此可以看出,喜好是诱发班级“小腐败”的第三个原因。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极强,班主任可编织三张“网”,为青少年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制度网。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明确班干部的权力与职责,确保制度制订公开透明,对班级“小腐败”的处理有理有据,及早培养学生对制度的敬畏感。制度既要涉及班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还要涉及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师生都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监督网。分析判断力弱,自我约束力、控制力差的中小学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监督。虽然中小学生天真烂漫,心思单纯,但有些人性的弱点是小孩子难以克服的,因此对中小学生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可设立纪检委员,还可以下设纪检小组,既抓全班学生纪律,也抓各職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违纪行为,以及处理学生的日常投诉等。
问责网。制度制订了就一定要执行,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班主任要设立制度执行小组,定期汇总违规违纪事件,对照规章制度研究如何处理违纪事件。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于“小腐败”问题要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处理,涉及班级管理人员要从严追责。
成人的一些坏习惯、坏品质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反“腐败”教育,会及早在学生心中树牢防“腐”篱笆,长大后才会成为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