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爱的班主任
2019-06-11李伟
李伟
雅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说过:“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才能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眼睛明亮。”若能真正领悟这句话的真谛,我们就会更加自信地说:做一位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方法、技术、策略,或者各种“兵法”,而是爱。
做一位有“父母之爱”的班主任。笔者曾接触过武汉市一所小学1958届的一个毕业班,这个班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每隔数年都会自发去给当年的班主任扫墓。问及“为什么你们现在都没有忘记班主任段老师”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她善良,是个‘伟大的母亲,在她心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她的孩子。”班主任这种“父母之爱”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种子,并且一直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做一位有“公正之爱”的班主任。再次问这群1958届的毕业生“班主任段老师当年最喜欢班上哪名学生”时,无论是当年的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会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回答:“段老师对我是最好的,段老师最喜欢我!”这也许正是半个多世纪后,这些老人仍难以忘却和感恩段老师的重要原因所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为了解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是什么样的,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写的信。由此,他概括出好教师应该具有的12个特点,其中就包括“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位班主任若能够做到公正地对待自己所有的学生,不以学生出身、天资、外貌等外在条件来决定自己付出情感的多少,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高尚、最纯洁、最本真的。
做一位有“宽容之爱”的班主任。教育的核心在于始终让儿童体验到尊严。学生做错了事,很多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冷嘲热讽,把尊重和爱护抛到了脑后。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轮月亮,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当我们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时,我们的心中就有了宽容,如此,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诚如夏山学校创始人尼尔所言: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与孩子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班主任的“宽容之爱”近乎敬畏地呵护着孩子宝贵的自尊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保驾护航。
做一位有“无条件之爱”的班主任。浮躁和功利是当今社会的通病,有些教师或多或少受到这种浮躁风气的影响,无法真正爱学生。教育中的真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引导其发展,不求私欲之利”的爱,是“不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你都接纳他,要绝对避免把他和你自己作比较”的爱。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持有“无条件”“不求回报”的关心与爱护,这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会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做一位敬业自爱的班主任。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工作认真敬畏、一丝不苟,在为人处事方面坚守原则,这些珍贵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受访的那群1985届毕业生都指出,当年段文兰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很敬业,从不趋炎附势,这种敬业自爱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学生日后对待工作、生活和社会的态度。有时候,无声的教育比有声的教育更有效,班主任通过自己的无声示范引导学生学会对班级负责、对同学负责、对自己负责,这份最初的责任心会成为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