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自己的“主治医生”
2019-06-11周欣
周欣
医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病人平日里讳疾忌医,等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才到医院来寻医问药,却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预防胜于治疗,早治疗早康复。
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是“神医”,无法让每个已经“身患重疾的人”立刻“药到病除”。教师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便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和“治疗手段”,让其具备预防意识和自我诊断能力,成为自己的“主治医生”。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学生可在第一时间“自救”。
近年来,青少年因遭遇挫折而产生不良行为与后果的案例屡见不鲜。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困难,他们常常手足无措。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提前进行抗挫折教育,给学生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
挫折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通常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从这个定义来看,从婴儿时期蹒跚学步开始,我们已经在经历挫折了。所以,我们要时常与学生分享这样的典型事例,做好初步的心理建设,让学生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处不在,遇到挫折时,不必惊慌,坦然面对,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了解挫折后,如同吃了“定心丸”,接下来我们便要带领学生自己累积“临床”经验。一千次的纸上谈兵,抵不过一次“临床实践”。我曾专门设计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向上依次叠放纸杯,3分钟以内,看哪个小组的纸杯堆得最高。第一次尝试,每个人都全情投入,杯子堆得越高他们越兴奋,但越往上也搖晃得越厉害,倒塌的瞬间,哀叹声一片,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小组都有过。有一个小组甚至在倒计时3秒时还处于领先状态,却在最后一秒前功尽弃。
游戏结束后,学生的交流欲望空前强烈,大家要求再试一次。于是,同样的规则,学生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大家的做法改变不少,结果也普遍比第一次好了许多。我采访了几个成绩最好的小组,他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第一次堆得很高,但是太过激动,不小心把桌子碰了一下,最后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这次专门派一个人扶稳桌子,就没有失误了。”“我们组上次堆得很高,结果全倒了,所以我们这次调整了战略,不求多,但求稳,只要能保持领先优势,就不再往上加了。”“我们组之前把第一个杯子口朝上放,后来观察到其他组大多把最下面的杯子倒扣,这样底座更稳固,所以第二次我们也这样摆,就比上次堆得高多了。”……
无须教师说教,学生自己从第一次挫折中总结失败的原因,调整了自己的目标,还从竞争对手身上学习好的经验……这不就是战胜挫折的良方吗?一切皆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所得,水到渠成。
此时,教师只需顺水推舟,让学生明白:其实你们都已具备战胜挫折的能力,只不过越是接近目标的失败,挫败感越强烈。所以,面对挫折,何不让自己再试一次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学生能坦然面对挫折,用科学的方法自我化解,当好自己的“主治医生”,那便是挫折教育的最大成功。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