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研究述评
2019-06-11王乐俞爱宗
王乐 俞爱宗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形成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本文通过对课堂提问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后发现,我国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提问技巧、不同类型问题使用及提问主体上,而对提问的理论研究、提问载体研究、促进主体转化的策略研究较少,存在多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运用不当、视角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3-011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3.021
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将课堂提问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国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起源于张玉成的著作《教师提问技巧》。课堂提问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经过思考并得出答案的教学方式[1]。小学科学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所以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在中国知网(CNKI)以 “课堂提问”“小学科学”等关键词搜索了2010—2018年的文献,搜到相关文章83篇,9年内文献的数目以每年9篇上下波动。笔者从中选取了26篇相对权威的文献,并综合两部著作进行了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朱利明认为,组织得当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该观点强调了提问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功能,但没有明确指出提问的内在作用机理,即教师通过提问来对学生产生刺激信号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令学生产生反应,通过搜寻原有记忆进行思考并给出有效答案。董苏珍认为,提问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批判性地提出相关问题[3]。该观点从以问引问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教师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研究者刘锋和梁素平在引用此文献时也充分肯定了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价值。邱祖英认为,科学课堂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4]。该观点强调了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迁移,不足之处在于该文献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哪种类型的迁移。迁移的类型可分为:(1)认知迁移,指人脑的认知结构发生的迁移;(2)态度迁移,指一种态度对另一种态度的影响;(3)技能的迁移,主要包括认知技能的迁移和动作技能的迁移。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即认知迁移和认知技能上的迁移。耿晨曦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科学学科的新手型教师通常利用提问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而熟手型教师却善于利用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检查已学的知识或对新知识做铺垫[5]。研究者林萍萍在此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如何运用课堂提问的策略。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帮助教师调控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三是反馈教学效果,为教学过程的开展作铺垫。但是,此项研究多集中于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功能,对教师功能的研究较少,现有关课堂提问是否影响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的研究较少,还不足以解释课堂提问对教师的功能。课堂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活动,应开展课堂提问对教师的功能研究,着力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的提升过程,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二、课堂提问内容与载体的研究
课堂提问问题内容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布鲁姆的问题分类,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类型。记忆类和简单应用性问题属于低认知水平问题,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属于高认知水平问题。学者张海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提问的内容偏重记忆性知识点,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内容使用频率较高,原因是多数教师提问学生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没有上升到挑战学生智慧的层次[6]。该观点从侧面反映了现今教师注重成绩的价值取向,两位研究者赞同并引用了此观点,提出了教师应注意高、低认知问题内容相结合的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内容,研究者存在一定分歧。廖小玲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先提出内容为记忆类型的问题,再提出应用性问题,主张由易到难的原则[7]。对此,吕青江却认为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内容应是由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再提出封闭式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8]。以上两种观点都侧重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内容应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足在于两种模式都没有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性有待考量。沈小碚认为:“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课程目标要求设计最合适的提问内容。[9]”不同于上述两种固定的模式,该观点提倡问题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目标来决定,比较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给出的教学设计建议。23位研究者赞成并引用了此文献,研究者陈怡肯定了问题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观点;尹建文引用文献时,对问题内容应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给予了肯定。在课堂提问载体的使用上,学者谭燕玲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利用语言和PPT提问学生的情况常见,而对板书和手机辅助的使用较少[10]。研究者杨江平等人认同此现状,并主张教师应多利用其他教学工具,如教具的使用和视频、音频的播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進行必要的思考。
综上所述,研究者倾向于问题内容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在教师应多使用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内容上达成了共识。陈羚等人认同我国课堂提问研究结论的广泛性,但目前研究存在脱离具体课堂的不足,没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相应问题。目前研究多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研究主体多为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研究成果多以自身的经验总结为主,对具体年级学生的适应情况没有加以详细分析,不足以解释是否所有学生都适合高认知问题内容。研究者仅指出板书、语言、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情况,针对提问载体可供参考的实证研究较少,缺少新载体使用的开发。笔者认为,今后研究应集中在不同学段学生对两种水平问题内容的适应水平上,根据适应水平分析出最优化的问题比例。在课堂提问的载体上,可分析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技术工具在小学科学课堂的适应水平,或开发新型课堂提问载体。
三、课堂提问主体转化的研究
(一)提问主体现状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一直是教育者所提倡的理念,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目前课堂提问主体的现状却与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顾明远认为,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思想虽然被肯定,但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11]。该观点切中时弊,分析了教师、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成为主体的阻碍性,并将理解上升到哲理层面,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胡静认为,课堂提问的主要模式是师问生答,教师掌控话语权,存在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12]。该观点阐述了课堂提问主体是教师的现状,文献从四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教师霸权的特征,为转化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李茂森认为,学生提问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学生提问的权利与教师留给学生的提问时间不协调[13]。张毓等人在引用此文献时肯定了此现状,但可喜的是他们认为我国的研究趋势逐渐由单一问答模式转向师生对话交流模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将更加凸显。
(二)阻碍提问主体转化的归因
阻碍学生提问的外部因素如赵明仁认为,应试教育对学生存在一定的束缚,教材、教师有着较高的权威性[14]。该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教材缺乏弹性、教学模式死板的问题,强调了思想文化对学生的束缚。不仅如此,焦德宇认为,教师很少指导学生提问,原因是恐怕学生提问后弱化课堂气氛,或学生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相关,教师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15]。该观点强调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刘桂章在引用此文献时,肯定了该结论的价值,也指出没有提供具体策略的不足。而内部因素正如路静所言,由于学生提问能力低,缺乏探究动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质疑,导致学生不能成为提问的主体[16]。该观点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问题意识、主观意识淡薄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学生不良的日常学习行为和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较为积极活泼,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主动性较差。
(三)转化策略
为了改变教师课堂提问主体的现状,我国研究者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如林礼富认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应给予肯定,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再采取其他办法解决[17]。该策略以构建学生心理安全区为视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李永铸认为,“学生主动提问是主动求知的表现”,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以提高提问能力[18]。许海丽充分肯定该观点,并提出了教师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提问能力。顾明远认为,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成绩,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课外的表现情况[19]。该观点从课改矛盾的大视角出发,指出了教师过分关注成绩的价值取向,论述了教师思维的转变可以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堂提问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依然严重,可喜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得到高度重视。研究者详细分析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认为教师错误教学行为和学生意识淡薄对学生成为主体的影响较大。研究者黄伟、张毓等人认为如今的研究多以对话观念、以师生互动的视角来进行是可取的,但是多数研究以直觉式进行,其有效性有待考察,研究内容也普遍存在批判教师霸占课堂的不足,内容重复没有创新点,只是单纯体现了期待师生平等关系的产生。但是师生平等的关系即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吗?在师生对话视角下,该是怎样的课堂提问模式?课堂提问如何才能达成有效的师生对话?而且,我国对学生提问过程的思维模型、提问能力的形成过程、问题意识内在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同样较少,这是造成所提建议缺少针对性的主要因素,而且今后对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开发研究亦是一种新趋势。
四、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
(一)精心设计问题
李如密在著作《教学艺术论》中指出,课堂提问艺术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基础,高质量的问题是高效提问的首要条件[20]。该观点强调了精心预设问题的重要性,好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增光添彩。钱东英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本[21]。该观点强调了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的重要性,不过教学内容是课堂实施的基础,所以学生的兴趣是设计的原则之一并不是基本。周李杰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注意难易程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22]。该观点强调了精心设计问题的重要性,刘珂对合理设计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积极态度。
(二)提问的技术
巨思义认为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叫学生名字比叫学号更易使学生产生幸福感,掌心向上的叫答方式可以让学生倍感受尊重[23]。该观点突出了课堂提问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存在主义的学生观。杨楚贤认为,课堂提问应把握好提问时机,在激发兴趣引发思维处、重点难点处提问[24]。该观点从科学课堂问题应具有探究性的原则出发,王天平对此结论给予了充分肯定。冯大霓认为课堂提问方式有:直问、曲问、单问、重问、正问和反问,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的思维情况来决定[25]。该观点对提问方式分析较为详細,不足是没有详细分析每种提问方式应怎样使用。
(三)教师的评价
高佳认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不当回应是造成学生消极的主要原因[26]。该观点体现了教师评价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指出教师的积极回应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贾云玲经过调查发现,教师概括准确答案的概率较低,学生回答后,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或者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重复[27]。该观点是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得出的数据,并分析了教师的回应方式,基本反映了教师的回应现状,但是访谈对象为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教师回应方式的适应水平。王中荣认为教师回应学生时,要给予学生思维和方法的引导,适当增加待答时间,留给学生时间思考[28]。该观点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是正确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迁移,更需要认知技能的迁移。
综合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得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精心预设问题、提问方法多样化、采用积极鼓励的回应方式等。但研究者马炳军等人认为,我国关于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重复性较多,研究主体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不够系统,尤其是关于基础教育不同阶段课堂提问技巧对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更是寥若晨星。而且在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上,调查对象多为教师,多以教师的视角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不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适应情况和群体差异,在评价方式上也缺少创新性。
综上,国内对中小学的课堂提问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结合不同学科特征进行的研究更有价值,研究多集中在提问艺术的技巧、内容以及提问主体的实践研究上,提问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模型建构的成果较少,在促进学生提问的策略上较为宽泛泛。研究方法的选择以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居多,研究成果大多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从学生实际的思维状况、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等角度来考察提问的效果;在探索视角上应多元化,以不同学段的心理特征、新型师生关系和对教师教学能力、职业发展的影响等为视角对课堂提问进行深度探索。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20-321.
[2]朱利明.基于科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对学生思维培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39-40.
[3]董苏珍.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有效提问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5(5):42-44.
[4]邱祖英.让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刍议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策略[J].学周刊,2015(11):52.
[5]耿晨曦.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33-34.
[6]张海光.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15-16.
[7]廖小玲.科学提问成就有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2:108-110.
[8]吕青江.试论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J].读与写,2015:207.
[9]沈小碚,袁玉芹.影响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效能的因素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8):36-41.
[10]谭燕玲.基于实证的初中物理课堂现状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22-23.
[11]顾明远.优秀教师无不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J].中国教育学刊,2012(8):3.
[12]胡静.课堂提问中教师话语霸权表征及消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4(10):50-52.
[13]李茂森,汪红梅.学生作为课堂提问主体的实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4):102-104.
[14]赵明仁,潘存禄.论课堂提问主体的转向——基于生成性教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5-47.
[15]焦德宇,郑东辉. 学生课堂提问困境的新制度主义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3):67-74.
[16]路静.自主提问,带领学生展开主动的数学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J].学周刊,2016(22):99-100.
[17]林礼富.浅谈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88-90.
[18]李永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4(11):171.
[19]顧明远.把课改落实到课堂上[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5-6.
[20]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56-357.
[21]钱东英.有效提问:让课堂教学更优效——《埃及的金字塔》课堂提问观察报告[J].教育科研论坛,2010(8):52-53.
[22]周李杰.以生为本——合理设计问题 塑造高效科学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77.
[23]巨思义,巨瑞莉.课堂提问“四忌”[J].中国教育学刊,2010(7):90-91.
[24]杨楚贤.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1):49-50.
[25]冯大霓.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提问方式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4-136.
[26]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4):51-52.
[27]贾云玲.小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25-26.
[28]王中荣.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84-88.
(责任编辑:赵淑梅)
Abstract: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transfer knowledge points,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ore. 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s of function,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he usage of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 problem, questions the subject into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are analyzed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focus on questioning techniques, us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roblems and questions on the subject,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question, asking the carrier,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study is les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aking teachers as research objects, improper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single perspective and lack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questioning;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