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研究
2019-06-11罗爱社
摘 要: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研究,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围六点进行分析:缺乏明确定位,缺乏有效管;拨款滞后,结题不结账问题严重;人员违规,潜在风险;科研经费行政化管理问题严重,影响项目开展;缺乏评价体系,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有效预算机制,经费使用不合理。基于此,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工作质量;共享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财务管理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经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高校发展重要环节。但是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高校财务部门面临一些无法控制的经济问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研究进行分析。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
(1)缺乏明确定位,缺乏有效管理。高校科研项目中,经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有明确的使用规定,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率。目前,在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费无法发挥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确定经费的法律属性,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我国财务部门曾出台过相关政策,就是项目承担单位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将其纳入单位统一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虽然有文件的规定,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落实政策,导致高校经费管理问题十分混乱。此外,我国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科研资金的管理十分严格,一般采用横向管理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科研资金的使用,不利于科研项目开展。
(2)拨款滞后,结题不结账问题严重。在高校经费管理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解题不结账,这对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学校及当地政府对科研项目虽然投入较多,当学校科研项目已经确定或者结题时,科研经费还没有投入进来。这样一来,只能是科研人员垫付项目运行资金,这种方式,不仅对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影響,同时会影响科研工作开展,不利于经济发展。此外,有些科研项目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若是因为经费到位不及时的问题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会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首先,项目使用设备需要较长的时间用来招标,涉及工作较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若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后续工作。其次,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时间在合同上有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在项目运行时,若是资金到位不及时,将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3)人员违规,潜在风险。在高校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仅经费的使用投入上存在问题,同时合理使用经费也是项目运行中必须要掌控的问题。在科研项目运行中,人员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虚假采购合同,虚假发票、将经费转化为个人收入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科研项目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该类问题出现,应该加强经费的管理与审查。此外,经费违法使用还存在一下问题,如未经批准私自购买设备,支出与预算不合理,设备招标时未按规定进行等等。就此类问题,不合理经费的应用在科研项目总经费中占据较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仅是科研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经费合理使用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经费使用中,应该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避免出现乱用,挪用的问题。
(4)科研经费行政化管理问题严重,影响项目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主要模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在项目运行前,需要大量的时间采购专业设备,由于采购过程和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合适的设备出现在招标会中,无形中对项目开展造成影响。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设备采购方式,减少采购流程及时间,以此促进项目快速开展。在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各地政府会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专项管理,因此也会受到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专项基金的影响,此外,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高校内部财务应用情况。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与行政支出报销上应用的是同一方式。这样一来,科研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将精力放在如何报销经费上,对项目的投入就会减少。此外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方式比较死板,报销过程繁琐,会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5)缺乏评价体系,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高校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较多,因此对此期待也是比较高。正是因为此,高校将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经费作为重点,忽略对其财务管理与运行状况的评价。在科研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性的监管与评价策略,将重点放在经费的审核与计算上。这样一来,不仅影响项目的进行,同时会降低项目的转化率。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强调论文导向,对科研项目的转化率并没有过多重视。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结束后,会利用一篇论文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总结。项目结束时,对经费的使用没有严格要求,若是经费使用情况与预算情况相同,则不会对项目造成影响。此外高校科研项目的开展,主要是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以帮助人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忽略了科研项目转化率,导致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较少,无法实现科研项目开展的目的。就目前情况来讲,这是比较严峻的问题,也是影响科研工作开展重要因素。在科研项目中,有效的评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对科研项目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6)缺乏有效预算机制,经费使用不合理。预算管理作为经费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经费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经费预算情况合理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发现,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算机制,导致后续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条理。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将要进行项目缺乏明确了解,导致在预算的过程中无法将所有的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无法保证预算的准确性。第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策略
(1)结合院系,建立完善经费管理体系。由于高校主打专业不同,因此其发展方向也就不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时,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国家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为基础,制定合理经费管理体系。这样一来,科研项目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以我国某院校为例,其以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经费使用要求,对学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规定,在经费使用规定中,将与项目相关的院系作为经费的管理人,减少审批环节,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将精力放在科研项目研发中,工作效率提升。这种管理方式,不仅监督经费的使用过程,同时对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2)丰富科研经费来源,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科研项目,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但是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的预算,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可以丰富科研经费的来源,为项目开展提供资金保障。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和当地政府,其中高校的科研水平与获得资金是挂钩的,若是科研水平,那么获得资金支持也是有限的,这对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为了促进科研项目发展,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拓展科研经费的来源,以此为项目开展提供保障。拓展科研经费渠道时,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而企业则是为学校提供资金,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互惠互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移因素。此外,学校可以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若是科研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在其成果转化率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资金获取渠道的拓展,正争取多方的支持,以此提高高校科研项目开展质量,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3)重视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建立,提高工作质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此的监督与审计。为了保证经费的使用,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组织,对科研项目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以此保证经费的使用。但是由于高校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进而影响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基于此,高校应该重视审计工作,加强人才的引进,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建立审计队伍。此外,高校应通过校外监督与校内监督联合方式,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通过这种发生,可以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行为,也可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校内监督,就是在学校内部成立专门监督组织,校外监督,则是利用社会或者政府资源成立监督组织,对科研情况进行实施监督,以此,保证经费合理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变得透明化,提高经费使用率,保证项目完成质量。
(4)建立经费共享平台,提高经费使用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我国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生一些变化,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一些便利。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可以将经费管理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建立经费共享平台,解决高校面临经费管理问题。首先,应该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将经费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此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共享平台,将经费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避免出现重复投入的情况,提高经费使用率。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经费的管理,重视信息平台的使用,为科研项目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定期整理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信息的准确定,为科研项目的完成、评价提供依据。
(5)重視预算制度的完善,保证经费的使用。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为例保证经费合理应用在项目运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保证可以发挥经费的作用。在经费预算上,应该将科研项目的领导者与经费预算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对项目运行中,将要使用的设备、出现的问题、人员投入等等进行全面分析,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在科研经费预算过程中,应将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以此保证经费应用在项目运行中。此外,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批制度,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进行反复审核,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不良现象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资金预算制度的建立,为项目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工作人员对预算的认识,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以此提高经费使用率,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6)建立评价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中,应根据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与激励制度,利用此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工作需求,反映出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经费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评价机制的建立。传统的评价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研人员需求,因此应该在传统评价基础上完善,结合高校科研经费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在一起,对工作良好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经费管理工作质量,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可以利用评价机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制定完善制度,以此提高经费管理质量。
(7)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高校经费管理中,财务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证财务工作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地,也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环节,其具有较重要的地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可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需而生,学习不同类型的经费管理内容,以此丰富自身能力,了解不同经费需求,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中,其可以科研项目类型,进行针对性手段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以促进预算工作与评价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为科研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培训活动,引导工作人员从中学习,掌握多种不同的财务信息,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此外,应加强对违法乱纪的打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避免对科研项目的开展造成影响。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将经费挪用,或者当作个人收入。这种行为在科研工作中是不合法的,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出现,应加强对此类事件的打击与管理,以此提高工作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工作。同时,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不要过于严肃,使其心理产生抵触心理。高校监管部门可以在科研项目中成立监管小组,通过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的结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科研项目发展造成一些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此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合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以此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優,何苏,杨兆中.科研经费之“测试化验加工费”在高校内部的使用与管理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249-250.
[2]何其恩.“松绑+激励”政策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1):67-68.
[3]苑泽明,张永贝,宁金辉.京津冀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基于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J]财会月刊,2018(24):26-32
[4]毛茂,蔡飞艳,陈书剑.“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以A大学为例[J]会计师,2018(21):77-78.
[5]徐捷.“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8(19):105-107.
[6]于洋,魏益凡,王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变化—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09):18-19.
[7]徐捷.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公开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陕西省2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会计之友,
2018(17):98-101.
[8]高升,孙会荟.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概述与评论[J]江苏商论,2018(07):87-89+98.
[9]张皓.“放管服”下高校科研经费报销管理办法研究——以M医学高校为例[J]纳税,2018(19):115-117.
[10]孙颖,王红.“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研究—以Y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8(06):199+201.
作者简介:罗爱社(1979-6)男,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国家科研经费审计、企业年审、税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