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风险理论概述

2019-06-11袁月英

财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

摘 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都存在风险,审计工作也是如此。审计风险是由两个定义的结合体,即审计和风险。审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作为独立监督经济活动的一种,对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促进和约束的重要作用。风险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产生结果的可能变动。本文以审计理论和风险理论为基础,从审计风险的分类、特征和成因等几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审计风险理论系统,深化了对审计风险相关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市场逐步发展,但是有关的监管环境却并未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经常面临着极大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比较繁杂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算化的实施对审计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科技的进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审计工作的风险不断扩大。中国现在所处的经济体系并不是特别完善,还需要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所以要加大力度去研究出具体可行的审计风险防范方法。

一、审计风险理论

(1)审计风险的定义。洛贝克与A.A.阿伦斯(1991)年在《当代审计学》中提到他们对审计风险持有的观点是,它是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误时,事务所却认为财务报表合理公允地表达,且出具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的这种风险。胡春元(2006)在其发表的《风险基础审计》中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阐述,表明作为风险中的一种,审计风险具有风险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在国内外,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概括其相同之处,审计风险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公允的揭示,但又由于如签字的注册会计师等财务报表的审计人员将已经公允揭示作为事实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表表达了不当的审核意见。

(2)审计风险的类型。一是按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朱伟光(2017)可以把审计风险分类为两种,第一种是重大错报风险,第二种是检查风险。宋鲁宁(2016)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其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方面存在着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检查风险,则是因为事务所在时间问题上存在限制,无法极其详尽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逐一审查而可能未侦查出重大错报的情况。二是按照形成时间不同,关于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可以划分为审计期望风险可以把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分为、未审计风险和审计终极风险。三是按照审计风险的可控程度,审计风险可以

划分为审计的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四是按照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将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分类为准备时的风险和进行取证时存在的风险和发表报告时存在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宋波(2018)曾对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划分归类,最终具体的将基本特征概括为隐蔽性、普遍性、客观性、可控性、利害双重性和偶然性。

客观性。审计风险受多因素影响,存在是必然的。

隐蔽性。审计风险是无形的,有隐蔽性,只能依靠会计师的经验来发现。

可控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人员逐步认识到了审计工作的高风险性,同时,不难发现,审计风险虽然无法完全彻底地消除,但是可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来降低审计风险。

利害双重性。允许适当的审计风险的存在,对于事务所审计人员有益,但这种风险的存在也意味着损失发生的可能。

普遍性。审计的风险存在于各个审计程序之中,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带来审计风险,因而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谨慎。

偶然性。审计风险亦是风险中的一种,它意味着一种或然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应尽量防范风险,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重大错误。

(2)审计风险的系统特征

对审计风险的系统特征的阐述中,王瑞瑞(2017)曾在文章中提及审计风险的系统特征的类别,并具体将其分为审计风险的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结构性。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结构,即审计风险按照形成原因的三种分类,它们会共同促使审计风险的形成。

整体性。在审计财务报表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意从财务报表的整体层面来识别其审计风险,而不能单独从客户角度或外部环境角度出发。

层次性。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其内涵可以分成三层,即侠义层、一般层和广义层。

相关性。审计风险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对审计的最终风险产生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相互影响着,这是审计风险的相关性。

动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审计风险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数据爆炸时代,需要不断创新、更新技术。

目的性。其目的主要就是使得审计风险降低,让审计意见更加贴切。

环境适应性。在大环境下,审计风险系统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创新,适应审计所处环境的发展。

三、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风险主观成因

1.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在审计风险存在并发生时,对审计风险的在对审计风险的可承受程度和对于该风险率的接受范围,社会各界存在着矛盾之处,因此,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看法上,总是无法满足公众的期望,这种矛盾是无法消除的。

2.审计人员的自律。若审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存在问题,没有严格遵守审计的准则、没有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抱着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或因其疏忽则极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是由被审企业承担,进行支付,这也使得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审计风险有所加大。

3.审计模式的不足。与以前的审计工作相比,如今處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模式要求工作人员常常用电脑来处理审计工作,这样确实能够加快数据处理的效率,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审计人员对数据资料的了解不够深入。

(2)审计风险客观成因

1.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法律的制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审计环境才能更加规范,只有如此审计工作才能够进行的井然有序。即使如此,也会一直存在着审计风险。提及法律法规的影响,李金辉(2017)提到虽然制定的法律给予了会计师事务所一定的权利,但也施加了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必须承担好相应的责任,确保审计工作合法合规。

2.审计工作包含方面的复杂与广度。审计的工作内容正在不断扩大,最初的审计只是确定相关人员对现金的管理是否规范,随着被审计企业经营发展及客户业务的扩大,审计工作也相应变化了。

3.审计意见的作用的加大。支经纬(2017)认为最初的审计只是在审查个人的行为规范性,慢慢发展到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也继最初的只有资产所有者逐渐发展扩大到社会的各界人士。

4.被审企业的管理情况。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规范、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报销流程及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四、总结

防范审计风险,对于审计行业及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归纳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有关经验,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及措施,对于企业有序地经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都起着激励作用。它能够更加完美地为整个社会服务,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审计责任感,为我国审计风险的防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所以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林艳.DT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7.

[2]孙胜立.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J].纳税,2018,12(02):11

[3]王瑞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4]支经纬.HP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程序优化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7.

[5]朱伟光.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研究--以DX安徽分所为例[D].安徽:安徽财经大学,2017.

[6]宋鲁宁.山东天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改进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6.

[7]宋 波.风险导向审计在会计师事务所部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8,39 (01):42-43.

[8]李金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解决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富,2017,3(28):86-87.

[9]Yurong Gao.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Risk and Its Prevention[R].Weihai: Jinan Guanping Meeting Service Limited Company,2017.

作者简介:袁月英(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學生,会计学硕士,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
证监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方面的应用
美国律所生意开始难做
探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道
财政部修订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办法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香港会计师可成为内地会计所合伙人
合并真的适合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