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税收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

2019-06-11何珍卿

财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何珍卿

摘要:财务会计与税务是经济领域两个不同的分支,遵循不同的规则。我国现行普遍认为税务是财务会计的自然延伸,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务会计与税务合一的会计制度。随着税法、税制日趋完善,与财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差别日趋明显,单进行会计核算已无法实现两者兼顾,会计工作需要具有丰富税务知识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社会对于专业财会人员的需求量增大,但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欠缺对企业涉税实务处理的能力。

关键词:税收基础;教学方法;课程分析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企业对涉税人员的需求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要重视其纳税人基本权利的行使。如何在合理、合法、合规范围之内,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进行纳税筹划,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税收征收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以税收法规作为准绳,要求会计人员能非常熟练地运用税法进行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纳税筹划,且能够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尤其是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及之后不断进行的增值税改革,企业是非常需要精通增值税的计算、缴纳及会计处理的多能型人才。

(2)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

税收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财务会计等共同构成涉税相关知识的完整体系。

虽然税收基础课程内容在财经法规等课程中有部分会涉及到,但内容简单零散,无法满足專业学习的需要。而财务会计课程及会计实训课程则以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重点,对于涉税处理及操作的内容讲解并不全面。如果没有开设税收基础课程,学生会漏掉税收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会缺失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实践内容的掌握。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开设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与税收基础等税收法规课程分别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而开设的会计实训,也是侧重于会计经济业务的处理,对于日常的财务工作中的涉税业务核算、各类税种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没有与结合衔接讲授。课程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涉税事项处理需要的会计人才。

二、课程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高,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税制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行着。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的政策在不断深化改革,学科的知识内容也不断变化更新。但很多时候使用版本陈旧的教材,教材中的“古董内容”太多。这些教材内容是很早以前的,内容过时,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税收政策。税收基础教材的时效性,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应用方面实际案例及练习很少,缺乏报税模拟系统练习,不能实际进行运用和练习。实际操作的练习的缺乏,影响着课程教学的质量。

(2)学生素质的参差

中职院校的性质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同于本科院校中职的招生主要来源是初中毕业生。随着近年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生源情况日趋复杂,中等职业学校的“优质”生源不断萎缩,所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的成绩不是很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3)教学手段落后,脱离企业需求

税收基础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核算、各类纳税申报表填制及涉税账务处理能力。教学中往往采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理念,实施“满堂灌——填鸭式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偏重传授书本内容,忽视了实践教育,而税收又恰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课程设置往往脱离企业单位的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设置无法与企业单位的需求衔接。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现实的税收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对所学内容不懂得应用,税收综合运用能力弱,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同时,教师素质这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由于脱离企业,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自身缺乏相应的纳税申报知识,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水平。

三、对((税收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

(1)让学生重拾自信

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源于中考落榜生和个别社会青年,他们大多有厌学情绪,学习自信心不足。教学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改革,选择合适学生的内容,低起点,慢教学,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或者进步就要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去掉自卑心理,重拾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上好第一节课,通过介绍往届优秀毕业生成功,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只要奋斗就有希望。

(2)加强课程体系的合理建设,更新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虽然中职生源基础课程较为薄弱,但智力素质并不差,应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实施“因材施教”。会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践的教学,而当前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不适合中职院校的学生特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操能力差。毕业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能马上从事对口岗位,就业形势严峻。

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熟记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要合理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注重理论的教学,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记,不过由于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低,缺乏积极主动性,枯燥的理论知识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因此中职院校关于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更侧重于实践课程的建设。通过建立模拟财会实训课堂,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财会工作流程,使学生对于财会工作熟练操作。

另外,税收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实案例阐述基本原理,透过案例,学生能对相关税收知识有更深刻理解,自然地将书本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从而有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

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向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分组形式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从旁引导。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有很强的时效性,税法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变化。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中职院校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所以要注意对中职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外派教师进修专业实习或招聘专业财会人员,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达到企业要求。

(4)深化校企合作

在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非常重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把自身需求及标准信息传达给学校,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把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相衔接,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学校还可以利用合作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去各单位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学习用发票的开具、发票的认证等工作流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学生以后就业奠定基础。除了学生,學校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让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了解会计政策的更新变化,从而保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工作中对财会人员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重视会计专业教学,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训室建设,提高会计专业技能,并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芙蓉.优化高校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74-275.

[2]徐娜力.企业税务会计需求浅析[J]价值工程,2014(16):208-209.

[3]苑辉,杨桂芝,刘桂珍.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实践研究[J]消费导刊,2015(6):337-337.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