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研究进展及评述

2019-06-11李福林

财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历程途径

李福林

摘要:普惠金融是缓解我国金融排斥现象,为我国弱势群体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强有力的手段。论文通过对普惠金融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明确普惠金融概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普惠金融;历程;途径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在宣传“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时首次使用。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把发展普惠金融第一次写人党的决议,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以可负担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普惠金融展开了研究。

一、普惠金融相关简介

(1)普惠金融定义

国内外组织机构、相关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对普惠金融做出了多样化的定义,但大同小异。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一个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国内学者普遍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一个能够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广泛、持续地提供合理、便捷、安全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2)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普二惠金融的理念和思想形成已有较长历史,在实践中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普惠金融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

第一阶段是小额信贷。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尤努斯进行小额信贷的实验,创立“乡村银行”有效的为该国乡村地区的贫困人群提供基础金融服务。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率先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支持下成立“扶贫经济合作社”,并在河南虞城县、河北易县建立了小额信贷扶贫社。

第二阶段是微型金融。20世纪80年代微型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兴起,发展势头迅猛,使得微型金融很快成为发展中国家传统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微型金融相较于小额信贷而言,向商业化方向演进并引入私人投资者,追求可持续性成为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一个突破;产品范围不再仅是信贷产品,而是包括提供储蓄、消费、紧急贷款、保险等在内的一系列基础金融服务。

第三阶段是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的t直接目的是改变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排斥,消除金融歧视,致力于“建立一个惠及所有群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概括来说,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突破,普惠金融更加强调“公平获取金融服务机会”的理念,并力图通过全民参与来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

长久以来,普惠金融被视为可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包容性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在增加金融系统稳定性,提高民众的“金融获得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普惠金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PR待解决,相对突出的有如下三个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协调沟通机制。

(1)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普惠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二是监管模式不合理。

(2)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普惠金融所需要的金融基础设分为前端基础设施和后端基础设施。虽然经过不断努力的探索,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进步,但与旺盛的需求相比,相差甚远,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金融基础设施空白的现象。

(3)缺乏协调沟通机制。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涉及到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如何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难题。

三、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1)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法律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规则,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决定着金融的公平性和开放性。我国法律制度可谓完善,但在普惠金融方面表现为限制与约束,完善有效的普惠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一是明确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在法律制度上承认小额信贷机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平等的享受正规金融体系的相关优惠政策。二是构建合理的普惠金融监管模式。

(2)建设协调沟通体系。首先要确定发展普惠金融的领导机构厂具有较高威望和政治独立性的中央银行作为领导机构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其次,建立制度化的普惠金融议事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内部如何合作,政府部门和其他非政府机构、社会公众如何沟通,以确保在落实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和执行具体措施时都能够实现良好沟通和协调运作。

(3)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优先办理和批准各类金融機构在县域或村镇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严格评估和审查在县域或村镇地区的网点撤并,有效控制农村金融机构将业务重点由村镇向县城转移的趋势。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立足实际,进一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参考文献

[1]尹振涛,舒凯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01):103-107.

[2]贝多广,张锐.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02):5-12.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历程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