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城区环境卫生治理情况调查研究
2019-06-11英青措
英青措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对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美丽黄南,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就必须要改变城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一、基本现状
黄南州四县县府所在地城区保洁面积为429.36万平方米,环卫工人571人,人均保洁面积为7518余平方米,有环卫车辆63辆,环卫车辆司机64人。自2017年7月1日起同仁城区的卫生由河南郑州清尘公司承包管理,其他三个城区卫生均由本县城管所管理。为了彻底改变黄南州环境卫生差的现象,在四县城管及全州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
1.划分卫生责任片区。在全州范围内划分卫生责任片区给各个单位,各单位负责自己的区域卫生,每周清扫一次,由“爱卫办”监督检查,并下文通报区域卫生清扫情况,通过这种治理办法,各单位行动迅速,集中治理效果突出,城区环境卫生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2.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四县城区加大了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对损坏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修复主干道路破损路面,安装各种路灯,增设垃圾斗、果皮箱,增加各种环卫车辆,改善了基础设施。
3.监督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各县城管及爱卫办经常组织街区内道路两侧个体商户、居民等责任人,打扫其营业、办公场所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劝阻和处理道路两旁堆放杂物的责任人,并组织他们对主要街道环境卫生及死角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
4.加强市场秩序管理,整顿占道经营。各县城管下大力气整顿流动摊点和占道经营,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在沿街沿线、农贸市场周边的流动商贩给予固定场所,不仅使城区形象得到了质的提升,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二、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1.市政设施建设滞后。四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城区市政设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导致市政设施功能布局不完善,城区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公园、广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达不到城市建设的要求,城镇建设中出现了规划滞后的问题。全州没有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倒入公路两侧及河床内的现象时常发生,影响了城区市容市貌及卫生状况改善。
2.垃圾场出现安全隐患。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及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加,近几年城区垃圾不斷增加,而四县垃圾处理厂都是以前几年的垃圾容量建设的,导致垃圾填埋处理的压力与日剧增。垃圾场的设备不完善、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垃圾分类实施困难,存在自燃、垃圾堆体坍塌,污水回灌、气体爆炸等隐患。
3.资金投入不足及监管力度不够。城区环境卫生需要投入的资金数目较大,政府下拨的资金无法满足当前的投入需求。如:城区市政道路定期升级改造、城区路灯及线路维护、园林绿化及日常管护、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运营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目前四县财政投入的经费有限,且无后续日常管理经费保障,制约着环卫工作的深入开展。
4.职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黄南州环卫工人待遇低、工作量大,且工资结构不合理,不少环卫工人没有社会保险。目前,四县城区环卫工人每月平均收入在1260-2000元之间,其中大多数以50岁以上的女性,老龄化趋势严重且队伍不稳定,人均清扫面积是7500余平方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500平方米的标准。
5.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发达地区普遍建立了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运用数字监控设备来查看日常环境卫生工作,并对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文进行监控,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减轻了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的负担。但由于我州财力有限,拨不出购买与安装设备所需资金,目前仍然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
6.环保意识不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还不高,随意丢弃垃圾、将自家垃圾倒入路面、焚烧垃圾、破坏城区市政设施、不配合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甚至暴力抗法等情况时常发生。
三、对策建议
1.做好统一规划。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和集贸市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要跟上,同步规划,统一考虑,使市政设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2.破解填埋场瓶颈问题。一是相关部门要及时编制垃圾处理规划,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厂人员配备及资金投入,并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检测,尽快妥善解决填埋场安全隐患问题;二是为使垃圾分类和处理科学化,减少蚊蝇的滋生,提高车载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运行成本,建议在四县城区建设多座公厕连体的垃圾中转站,这也是改善城区卫生环境最为有效的办法。
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财政保障和增加环境治理专项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社会通过市场化的作业方式自筹解决;落实“门前三包”日常管理经费;城管组织志愿者、执法人员,对城区范围内生活区、以及沿河一带进行主要针对积存的垃圾死角、绿化带不洁、随意倾倒垃圾、垃圾满溢等问题进行媒体曝光,罚款等方式加大监管力度。
4.大力扶持环卫工作及提高待遇。一是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环卫工作,多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多招聘零就业、下岗人员到环卫工人队伍,给环卫部门提供公益性岗位,从而扩大队伍,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二是加大工资和岗位津贴向环卫工人倾斜的力度,保证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让所有环卫工人享受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工伤、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增加福祉;三是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踏实、认真、负有责任的给予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5.建设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下拨资金,在城区安装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积极打造智慧环卫,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对人员、车辆、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等情况实时监控操作、实时调度;为所有环卫作业、管理用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终端,实现车辆管理监督“即时化”。
6.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相关部门全面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力度,运用藏汉双语大力宣传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决定,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民支持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总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