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出爱的“圈套”

2019-06-11申紫薇

心理与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圈套客体潜意识

申紫薇

校园恋情最为纯情美好,花前月下,你侬我侬,避开了很多世俗纷扰。然而,来向我咨询情感问题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多是女生,无论是纯净的初恋少女还是热情洒脱的姑娘,无一逃得过感情的劫数。按理说,相互吸引是令人激动和愉悦的,这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可为什么朝夕相处的感情倒充满了烦恼?

上周我收到女孩敏敏的信息,内容如下:

老师,我和男朋友之间总有些问题无法解决。每次吵架的时候他都会躲避我,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他的时候就像一挺机关枪,等我愤怒到极点情绪崩溃的时候,他才来安抚我。可是这一次他连安慰都没有,直接走掉,把我扔在大街上不管……如果没有吵架,我们的感情还是很好的,我想过分手,但真的舍不得……

因为当时在忙,看到信息已经到了临睡时,人在晚间的思绪是最为奇妙的,纷纷扰扰看得清楚。这个女孩曾是我的来访者,她的个人信息我是基本了解的,如果从客体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或许姑娘能够明白这也许是她为这一段感情设下了“圈套”。

在关系中成长

敏敏曾来访四次,访谈中我收集了她的成长史。幼时,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由母亲一人打理。在敏敏回忆中,童年过得衣食无忧,但好像不那么快乐。那时的母亲不爱说话,记不起她曾对自己笑过。如果放假在家,母亲一般会边唱歌边做家务,很少和敏敏有情感交流,也从未陪伴她去过儿童乐园。每天下午从幼儿园回到家,敏敏都会大哭不止,毫无缘由,更会引来母亲的责备;敏敏是不敢向母亲提要求的,诸如逛街时想要一瓶饮料、想买一件衣服,要求提出后定会引起母亲不满。在这种不快乐的家庭氛围中,敏敏逐渐建立了强大的内在防御,学会时刻关注母亲的情绪变化;而在与他人的社会性交往中,敏敏拥有超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小心谨慎、谦卑温顺。自从有了记忆,敏敏基本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乖巧听话学习好,一路顺利地长大。母亲也当然是一位尽心尽职的好妈妈,用自己的方式无微不至照顾敏敏的生活,因此敏敏和妈妈到现在依然是最为亲密的母女。

在敏敏的内心世界中,母亲显然是自己最重要的照顾者和依赖者,因此同母亲的关系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敏敏如何建立自己同他人的关系模式。一般来讲,母亲给予什么,孩子接受什么,但优秀的母亲会更加懂得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由内而外的需求并给予满足,显然敏敏的妈妈由于当时独自背负工作和家庭的重担,时刻处于情绪的低潮,因而向敏敏传递出来的也是低落、敏感、焦虑。“被裹在襁褓中沉睡的婴儿”能够很形象很直接地反映出敏敏同母亲的互动模式:沉默。由于经济紧张、情感落寞,母亲时常拒绝敏敏的要求,那种要求不被满足的体验被敏敏压抑到潜意识中,来隔绝出被拒绝的痛苦,同时将拒绝的客体关系内射到心理结构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咨询过程中的敏敏客气而礼貌,但表达欲不强,有时会因我没有充分理解她的意思语气带一点愠怒。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敏敏描述中同样不动声色却内在紧张冲突的母亲,两人的人格中诸多相像。

表面上看,敏敏是个温柔如水、善解人意的好姑娘,跟同学、舍友的关系都不错,也有几个知心好友,但自从恋爱后,整个人像是被施了魔咒一样,面对男友时自卑、敏感而脆弱,难以理解的控制欲、生气时的歇斯底里……所有这些都让原本亲切可人的敏敏像变了一个人。

爱≠爱的“圈套”

在充分尊重、充满关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值得被爱,对自我的价值感来自于自信的人格,而不需依附于外物,但这种价值感却是敏敏所缺失的。在朋友那里,敏敏时常迎合他人来获得“被需要”、“被重视”的价值感;在男朋友这里,敏敏更渴望得到重视。敏敏每一次动怒发飙的动机均相似 寻求关注,渴望怜爱。她的内心己做好了不合理的假设:你只有来安抚我,才能证明你爱我。就这样,这个姑娘用一次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换来一次又一次的不离不弃,仿佛这样便可以证明自己是被呵护着的。但显然表面和谐的情感却始终蕴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让默默承担这一切的男友心惊胆战。而这一次的争吵恰恰事与愿违,男友不再继续满足对方的预期,不再愿意走进敏敏为这段关系设下的“圈套”。这仿佛又回到了幼时,一再向母亲提出需求被驳回之后,敏敏体会到一种愤怒的羞耻感。在敏敏的潜意识中,或许早己将男友视为可依赖的“母亲”,弥补自己幼时未曾得到过的重视。

投射性認同,简单来说,即个体会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作出反应,而这种限定的方式来源于自体中同早期照顾者的内部关系模式。可以说,每一个个体早期的心理创伤都在源源不断地制造投射性认同,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中,亲密关系的发生和发展深受其影响。

曾有前辈如此描述投射性认同:“我们的心灵常玩‘刻舟求剑的游戏。”个体不由自主地将早年的关系模式投射于新的亲密关系中,就像是在重演童年的历史。用预先期望的行为模式要求对方做出反应,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对方的情绪、感受、事情发展的方向。如果配偶能够毫无条件地配合,个体便能刷新早年不良的客体关系,某种程度上得到心灵治愈;如果配偶不愿意配合,场面即无法控制,久而久之,对方逐渐会产生被压迫感。现实情况是,爱情发生在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契合的瞬间,这种契合因意外而可贵,如果用爱将另一半的心灵“绑架”,甜蜜会逐渐变成折磨。没有谁愿意自始至终迎合别人的内在需求,幻想从另一半身上治愈早年的创伤,对彼此来说都将是一件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情绪平复后,我邀请敏敏一同做了一个深呼吸,在脑海中慎重、认真地勾勒出男友的形象:“温暖、踏实、包容……”我微笑地看着敏敏,这张挂满泪痕的面庞也一点点微笑起来,带着一丝羞愧和内疚,越来越释然。关系——总是复杂的,很难用“爱”或“不爱”的结论去草率定义。“他不爱我”实则是敏敏因无法控制关系局面而产生的结论,并且因为这样的结论证实了自己潜意识中“没有人爱我”的怀疑而更加笃定,越笃定,所体验到的情绪就越是绝望。

“恋爱时甜时苦。起初双方相互吸引的光环便缘于对方与内心中重要他人的某种联结,随着情感的发展,每一次磨合都相当于重新刷新双方各自的内在关系模式,逐渐摆脱早期不合理的内在客体关系。这个过程必定充满着痛苦,因为成长本就是蜕变。”

猜你喜欢

圈套客体潜意识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狼的圈套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蜘蛛的圈套
浅议犯罪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