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人团聚引发的风波与思考

2019-06-11周丽瑗

心理与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评判经历家人

周丽瑗

与父母和解之路,每个人都走得辛苦而漫长,于我而言,也不例外。但其中有一个关键点,是我自己在若干年前的一次春节家庭聚会上体悟到的。

那年的我,满怀着期待和激动在春节与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家庭,体会爱的地方就是饭桌,推杯换盏间,爱的记忆被唤起时,与成长相关的其它记忆也被一并唤起。边吃边聊中,妈妈因为一个话题,半嗔怪地拿食指戳了一下我的脑门。在她有力的手指触到我皮肤的那一瞬间,与这个接触的所有的相关感受一下子从我心底涌起,瞬间就淹没了我。身体的记忆远比我想像的强大,那些储存在潜意识里的与这个动作相关联的指责、评判、嘲笑都像放电影一般,跳出来一幕幕给我看,将我硬生生地与这个团圆的饭桌隔离开来。

由于连续的大鱼大肉的“灌溉”,终于让我的头痛病再次发作,痛到连睁眼都十分困难。但由于之前已经答应父亲老同事的回请邀请准备赴宴,而父亲由于身体不便无法参加,他强调我和先生必须要去参加,不能驳了对方的面子。先生一再表示他自己作代表参加即可,让我好好在家休息。但父亲言辞激烈,不依不饶,再三强调头痛算什么,忍忍就过去了,不能这么不懂事!此时此刻对我疼痛的否定和因为不能满足他的期待而给我的评判,又再一次唤醒了从小到大被忽略的那份感受,我静静地忍受着这份疼痛,勉强答应赴宴的事。

当事情过去后,我默默回想着整个过程。我突然明白了“和解”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父母是怎样的一群人?

我们的父母基本都是40后、50后,他们是“红旗下的一代”,同时也是“被耽误的一代”,“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动荡,刚刚还在物质的匮乏中挣扎转眼又投入到集体狂热的无边斗争中去,接下来又是眼睛眨一眨就错失赚钱机会的改革开放。这样动荡的经历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人格影响。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个年代的老人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转发的都是些莫须有的骗局,他们的眼里,“不安全”是一种常态,信任是个很昂贵的产品,所以能“相信”的理论他们就会一辈子抱着不放。这代老人具有非常明显的“二元对立论”,那种对一些概念的根深蒂固的非黑即白以及整齐划一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教育的结果,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会有“是非对错”,处理问题也很少有折中或妥协。他们是不被允许表达真实自己的一代,不要说感受了,连想法都不能真实地表达,要生存,宁愿对外人千篇一律的好、对家人稍微狠一点也没有关系,毕竟顾全大局才能活下来。

他们是有爱的,尤其是对孩子。由于他们从小经历的物质匮乏,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好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吃好喝;也由于他们要一直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而淡化个人需要,他们触摸不到我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正如他们屏蔽了他们自己的一样。

70后、80后们成长起来的时代,虽然是渐渐多元化的时代,但也是“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要管”的一代。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后明显缺乏独立性,再次认同了父母所投射的个人无能感,很多人也很难离开原生家庭,即使组成新家庭也在心理上无法“断奶”;但随着成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大到远超想象,于是又会回头埋怨父母对自己人生的负累。由于40后、50后所经历年代的不可复制性,又由于70后、80后經历了历史上经济跨度最大的年代,这两代人的代际冲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和解的前提是将父母给我们造成的不良感受和他们本人分开

我们之所以难受,是由于我们知道父母内心其实是爱我们的,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他们,也是因为我们太爱他们了。但70后、80后们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儿时的自己,也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看见了原生家庭给自己打下的烙印所形成的那些卡点。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好让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换一种活法,是与父母不一样的过法。

问题是,如何“和解”?

1

要觉察。对自己的情绪要有鲜明的觉察力,父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能让自己又升起那些熟悉的感受,而眼下对那些感受要负责的人不是父母而是我们自己。毕竟掌控回忆的人是我们,也就是说,我们要自己对过去的恐惧负责,而不能用它去惩罚现在的人。

2

看见父母的真相,接纳那个爱我们的存在。当我们看到父母笨拙地以伤害来跟我们进行链接的时候,尤其是连爱都用评判、否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要有能力看到,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所学会的方法甚至是生存的模式。把父母错误的行为和他们本人分开,把他们对我们的伤害和爱分开,就代表我们可以不再是一个孩子的状态。而我们要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持续成长上,改变我们顺手从他们那里学来的对待家人的“爱”的错误方式,用对的方法去学习和表达“爱”。

如果我停留在母亲的那个代表我儿时被指责的动作里,那就看不见这是母亲来表达爱意的为数不多的方式。如果我不能接纳父母这一代人的集体主义偏执思想,我就不能理解他们这种死要面子活要家人受罪的极端行为。

3

我们要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个性是会放大不良感受的。在家乡那几日的反思中我发觉,也许在当年经历那些陈年往事时,小小的我就一直沉浸在那样的不良感受里,所以会把这些感受不断地放大,放大到淹没了我的世界。毕竟有许多的案例证明,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教养方式抚养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感觉会大相径庭。

4

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模式自己走出青春期的固执状态。由于在原生家庭的感受被忽略的影响,我在自己的婚姻里也会重复体验相似的经历,按照旧有的处理方式,当我不被看见时我就会压抑自己或者转移感受,而这个动作又让我重复体验到了不被爱的感觉,不管我有没有向对方抱怨,我都是一个青春期固著的状态。但我也可以有选择,将被忽略的感受、将这份脆弱直接向对方表达出来,这就是打破了原有的模式,是一种成人对自己感受负责的态度。

与父母真正的和解,并不是要抱怨他们曾经对我们的伤害,而是到他们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他们,看见他们对我们生命的影响,去终止这些影响在我们人生中的副作用,去学习和成长,去不断地突破自己。

猜你喜欢

评判经历家人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我的家人
星与花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经历与感悟
完形填空三则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