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9-06-11葛文青
葛文青
摘 要:体育通识教育强调通识教育课程、体育课程之间的组合,是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途径,在当前的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中,存在理念、课程、师资、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困境。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总结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并探讨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通识教育;改革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活动中,通识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开展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有助于体育教学回归本源。
一、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识教育是提高学生体育健康认同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通识教育一直都是重点内容。通识教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能接触的教育为应试化、填鸭式教育,并非专业教育,在大学教育阶段,需要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致力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而通识教育也是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更多的非专业技能,以学生作为中心,帮助他们树立起整体学习的理念,更好的学习、发展、进步。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革新教学目标
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脱离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大学教育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活力,要做到这一点,首要步骤便是要改变教育目标,让教学活动更契合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化发展要求。体育教学要朝着通识教育体系下改革,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制定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关注心理价值教学和学生的情感变化,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来进行体育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收获更多。例如,以学生兴趣爱好来增加体育教育内容,这便是通识教育的具体表现。通识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锻炼学生体能的途径,而是要倡导学生、自主创新、主动竞争,培养他们开放性的视野,养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2.优化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下的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校情况、大学生需求来构建多层次的通识教育体系,在体育与健康类课程上,重点放在保健养生、预防急救、运动健身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体育实践中,体育通识课程的开展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丰富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在体育科技类课程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技术类课程上,增加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在运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形态气质。
3.改革教育方法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更强调体育教学的专业性,通识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还要改革狭窄的体育教育内容,突出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永恒性與普遍性。通识教育中的“通”并不是强调无所不知、无所不教,而是要倡导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在教学时要做到“通”、“专”之间的统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要重视他们综合素质道德品行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以往的体育竞技素质教育、运动训练等内容之外,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丰富体育内容,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诱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方法赋予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微课、电子白板、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感知力。
4.改变教育条件
要确保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一方面,建立高水平的通识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并举的方式,引入优秀的体育教师,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通识教育能力。并编制出符合学生需求的通识体育教学课程,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编辑、完善,确保体育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完善与通识教育相关的配套设施,增加资金投入,新增体育设施,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为通识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5.创新教学评价
通识教育体系下的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多元灵活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存在偏差。通识体育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工作,要将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纳入评价体系中,应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结果,也要评价学习过程。在评价主体上,要遵循多元化原则,除了教师之外,引导学生的参与,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
三、结语
通识教育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风向标,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手段之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创新方法、合理评价,将各项改革工作的要求落实至实处,构建通识教育长效机制,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章春风、陈圣江.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2]于洪涛.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4(27)
[3]杨枝创.通识教育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