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分析
2019-06-11赵亚丽
赵亚丽
[摘 要] 机电一体化的有效拓展为生产、制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不断拓展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并将其运用至电子、信息技术当中,促使生产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进行拓展,并基于其应用方法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以期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性建议。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08-02
机电一体化有效应用为制造业拓展了诸多技术支持,特别是其信息处理方法和传感技术的拓展,实现智能化的内涵。同时,一体化技术的拓展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整合,并在过程中优化了创造力的特征。因此,机械一体化技术能够全面实现制造品质的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的社会效益。
一、机电一体化概述及价值
(一)基本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涵盖了机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整合。其中,该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趋势,并通过微电子、传感、编程技术的拓展,形成了一个基本电路模型。其应用的有效拓展,实现了多元化技术的产量的提升,并形成了一个能全面应对生产、制造的发展模式。
(二)核心价值
该技术的有效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型的生命力,提高了制造产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其机理机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传感系统的应用,极大精简了传统技术对重点部位的防护措施。实现了硬件之间的系统整合,并通过数据库的规划、调控、决策能力,促进了元件之间构成一个系统的流程框架。同时,该技术将智能化及微电技术作为核心基础,并借助新型的技术软件提高了信息的联动能力,进而提高了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在系统的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双向提高,并实现多元化的应用模式。首先,该技术的安全性较高,特别是其安装、操作、制作过程都以机械化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极大地方便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并以自动、智能的模式实现了操作全智能化。特别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技术性调整,达到制造的基本需求,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几率。其次,制造技术在能够被廣泛地应用于各种制造技术当中,进而实现了针对性的技术优化。再次,该技术能够实现技术集成的优势,并通过微型化的技术处理,实现性能的全面提高,进而促使繁琐的制造技术得到简化。最后,该技术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促使制造技术的能耗量得到极大的优化,实现了环保、节能的价值。
三、应用分析
(一)数控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一体化的应用模式已经全面拓展于数控技术发展当中,个别已全面拓展至机床操作系统当中,包括经济型数控机床、多功能数控机床以及火焰切数控机床等。因此,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至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同时,该技术通过可操控的编程方法,实现了流程化的智能技术,即通过主轴箱的命令,进行了一套机械化的换刀技术、旋转技术等。帮助产业在机床操控的技术中实现了信息型、科学型、命令递进型的基本模式。如CJK6153型号的数控机床,实现了以CAD命令为核心的机床操作技术。其次,该技术的有效拓展充分确定了CAD技术和CAM技术的目标指向性的明确化,并将其更好地结合运用至实际发展过程中。进而实现数控技术趋于可视化操作,通过数据运算,使数据模型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拓展,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1]。
(二)监控技术的应用
在制造产业中,难免会涉及一些不可避免的事件,包括制造材料不足或设备零件存在运行故障的问题,进而会对制造产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全面流程的监控操作,并实现了重点步骤的细化规划与检测,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调整,保证了制造产业的安全性。所以,必须在制造过程中使用警告系统,并通过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检测与诊断,促使系统能够针对制造问题进行改进。如选择液压系统并利用相应的传感设备进行参数的诊断,若实际参数超过设备的临界值时,需要通过LED设备的屏显系统进行故障提示,引导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故障部位进行精准化整改。最后,需要将制造设备的各项元件的参数传输至调度台,通过调度台的检测报告进行数据对比。若存在明显异常,应拉警示意,促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三)传感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需要在传感技术中进行拓展,并基于设备的基本元件进行信号转化,实现不同元件之间的工作分配和工作细化。因此,需要细化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利用传感器进行信号的整合,并通过传感器对数据的分析、比对过程实现产业信息能够充分联动整个制造过程当中。其次,一体化技术实现了集成性的数据内容,并通过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拓展,下达不同的命令。如在切削设备运用过程当中,该技术能够提高系统流程的传感精准度,特别是对于关键部位的温度、转速的检测过程中,能够利用该技术的优势实现数据的准确性,进而达到传感内涵。同时,该技术能够实现传感功率的计算,并通过调度站的规划与调整,达到设备的需求。最后,传感技术的拓展能够实现不同作业的精度提高,并在过程中细化对核心部位的环节检测,达到监控的目的。
(四)动力技术的应用
一体化模式能够促使制造设备的实际运营趋于规模化进行,并在过程计算出各项设备所需耗损的能耗参数和材料参数,实现了能耗的规划性应用。因此,需要拓展该技术与动力技术的应用方式,促使制造业的产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如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融入液压机的模型,并通过一体化模式的优化,达到液压计的速度参数得到优化拓展,进而实现了科学模式的转速和压力的系统化。同时,该技术能够将其转速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合理化调整,并根据设备所需求的最小能耗值进行细化,进而实现系统模式的监控途径,也有利于动力技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五)生产线的应用
1.仿真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技术能够在基础建模中实现智能化的过程控制,并在过程中拓展仿真的价值。特别是该技术能够将管理、操作、调控技术进行整合,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相应的工期、产量、能耗的模拟值计算,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计算,达到最优化生产模式[2]。同时,该技术能够将仿真技术与产业进行整合,促使产业在实际生产中实现可视化的仿真拓展,帮助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规划制造产业中所需要的流程和操作,进而更好地优化产业的生产效率。
2.机械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将光电技术合理的拓展至实际操作当中,并在过程中实现了多元化制造技术的细化。如在饮料的生产线的应用中,该技术实现了生产可视化、操作可视化的模式,进而有效地彰显流程化产业的意义。同时,该技术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多元技术的宏观整合,包括与数控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智能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并通过动态实践的操作有效节约了制造的实践,达到了一键出入库的操作模式,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的有效应用促使不同的制造产业能够实现学科性的技术整合,并通过及时性的网络资源获取,达到信息资料的快速性传递。特别是操作核心衔接了不同的智能体系化技术,并对不同产业的运营进行拓展[3-4],达到了基础模式的操作简化,进行实现工期的有效缩减。同时,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航天、建筑、军事产业当中,有效突破了人们对制造技思维局限性,并以全能的技术模式优化了各产业的操作价值。
四、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方向
制造产业应基于机电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智能化的开发,并将智能的核心应用至实际产业的操作当中。因此,需要将智能机器人基础融入数控的产业当中,进而充分将数控理论与智能化的内涵所衔接,达到全模式化的新思路。同时,需要逐步将人力操作替代为机械操作,极大地保证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优化工作的精准率。另外,需要在智能模式中拓展有关自主决策和新思维的方法,并在过程中实现计算机技术和机械仿真、生物仿真的全应用,进而实现制造产业模式趋于科技化发展,提高智能的价值。
(二)模拟化方向
制造产业应基于模拟化的方向进行拓展,并在过程中实现数字信息与产业操作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促使制造图纸能够在基础结构中得到细化。同时,需要基于模拟的可能性进行多方向性的測试,特别是需要考虑模拟性能具体应用至哪些产业当中,并基于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优化修改。另外,在模拟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各参数的可实践性,并通过周期性的计算方法实现计算误差的有效消除,进而从核心促使产业与模拟技术进行接轨。其次,需要考虑模拟技术中各元件的适应性能力,特别是需要调研型号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切合内涵,进而形成一个模式化的发展价值。最后,需要基于产值模式进行拓展,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基础决策,并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模式进行细化调控,达到能耗的精简。
(三)网络化方向
产业应及时接轨于网络,并基于网络的信息做出细化的应用方法,进而达到制造数据能够在标准数据库内进行技术型整合,实现生产效益、产品性能的有效提高。同时,需要将远程化的操作模式融入产业的发展当中,进而在发展中形成一套远程化的发展技术,间接监控了产业制造流程[5]。另外,网络化方向实现了生产链的有效拓展,并基于产业在进行的问题得到细化拓展和主观发展,进而有效节约了技术人员对制造产业的监控时间。
(四)生态化方向
产业的发展应结合生态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的核心,进而彰显产业的环保意义。同时,需要在各项操作中对材料的支出进行技术化控制,并在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方法下实现微型化技术的拓展,进而实现制造零污染。另外,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使用无污染的操作设备,并在过程中融入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意义,进而充分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并在操作系统中实现人性化的发展,进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人机一体化”[6]模式,进而促使机械制造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本质提高。
(五)微型化方向
制造产业的发展应基于微型化的方向进行拓展,并充分贯彻纳米技术的价值于实际机械制造当中,进而在过程中实现技术与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整合,实现一体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升产业的发展内涵。
五、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制造产业的核心质量,并协调了各产业的整合发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有效应用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技术管理,通过可视化的模式实现制造效益的有效提高。因此,需要全面拓展机电一体化模式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进而提高产业的基本效益,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诗军.论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2).
[2]谭莉娜.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的分析[J].工程技术,2017(1).
[3]陈海朋.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分析[J].工业,2016(12).
[4]吕志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8).
[5]杨丽.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7(1).
[6]陈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