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其创新
2019-06-11但丹
但丹
[摘 要]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之下,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契机与挑战。出版业亦是如此,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出版需要以此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向数字化的出版进行转型创新,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因此,以此为主题展开分析,推动数字出版发展。
[关 键 词]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04-02
出版行业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媒体领域的核心产业,在信息化的时代发展方向之下,更是要向着高效、精确传递出版的方向发展,向着数字化出版转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体现出优势,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此,针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创新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明确发展方向。
一、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转型中的问题
(一)产业链及融资渠道不够完善
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契机与挑战并存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传统出版业也不能停留在原本的落后模式下,而是要向数字出版进行转型发展。但是鉴于数字出版行业的产业链条特性,所以较难达成共赢,因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当中,各个环节的收入分配是有着较大差异的。在一般情况下,在整条产业链当中,内容供应商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获利的份额较少,而广告投资、技术提供商的获利以及运营商的获利份额则较多,这样的利益分配形式显然会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我国传统出版单位在各自的经营规模及资源上都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整个转型过程当中自然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大规模的、资源丰富的大型出版产业能够更快实现转型并且得到理想的效益,但大部分的中小型出版单位却并不能顺利完成转型,因为在内容资源和融资渠道等各个方面,其实力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拟,但是中小企业的数量比重实际上却要比大型企业更高,因此整体的转型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1]。
(二)法规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政府近年来已经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并且也开始建立相应的数字出版基地。但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并不够健全,因此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的数字出版发展需求。特别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政府的资金支持或法规支持都无法确保落实到位。鉴于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产业链相对来说并不够健全,所以管理体系目前缺乏科学性。近年来,网络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参与到数字出版事业当中的知名企业不断增加,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相关的网络出版技术供应商也开始陆续加入网络出版服务供给。但是因我国数字出版体系的发展时间目前尚短,所以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三)版权意识渗透不深入,侵权得不到整治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作品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进而为阅读者提供了更方便的阅读平台,改变了大众阅读习惯,但同时也加大了传统出版企业以及网络出版内容供应商、服务商乃至作者本人的版权归属纠纷发生几率。在数字出版流程当中,鉴于出版版权等相关机制限制,如授权方式、法规体系、技术手段等都还未健全,所以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如此,许多作者在借助网络渠道去发表自己的作品时,很可能采用匿名的投稿方式,这样会使作品的作者更难确认,版权纠纷也更难解决。
(四)数字出版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数字出版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数字出版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具备出版相关的专业技术,同时对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不仅如此,还要对数字出版管理与运营体系中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且具备相应的规划决策能力。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人才概况来看,虽然国内的许多出版企业都已经建立数字出版相关的部门,但是内部工作人员普遍来自计算机专业,对数字化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与技术缺乏了解,显然并不能满足相关工作的要求以及数字化出版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其创新
(一)选题内容的转化策略
为了真正体现出发展性的优势,出版选题的变化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科技类的出版物为例,传统的科技类出版物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图书、学术专著、科技工具书、应用技术图书以及科普类图书等[2]。数字出版物的选题范围则更加宽泛,包括专业技术与专业理论,字数多在几万字甚至上亿字,信息量极大,所以一般来说刊登数字出版物的平台必须要具有检索功能,方便读者迅速查找到相关内容。所以对内容的归类至关重要,不同的选题,从题目到内容细节,都应当有检索的途径,而单纯对应不同书号或是题目,会让出版管理也更加方便。在一个平台内的所有出版内容应当在录入之后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各个相对应的选题分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阶层专业读者的针对性阅读需求。此外,还要更加注重内容的整合,传统科技出版社的经营时间长,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出版内容资源,但部分内容却因为印刷量小而很难重印,针对这类内容的整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可以依照不同的专业技术去进行细分,满足不同专业的技术学习需求;二是针对岗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依照岗位的不同将可能涉及的相关技术知识归纳起来。
(二)服务方式的转化策略
在当前的转型趋势下,服务方式的转化是推动数字化出版发展的前提条件。其主要的重点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贴近服务。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上,电子书的存在可以满足借助互联网直接向终端受众销售出版物的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下,出版传播的速度更快,受众面也更广。而且数字化的出版物不存在實体,作为数据形式的存在,可以供各个区域登录平台的阅读者去购买获取,这有效提升了数据刊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出版方与服务供应方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去与读者达成互动,并且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且广泛收集读者的建议,这即是贴近服务。二是特色服务。即是要凸显出版特色,树立专业品牌。资源的不断更新、拓展,读者对象的明确以及后续的跟踪服务,允许读者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这样能够体现针对性的服务特色。三是增值服务。专业的出版物其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物的内容更新也更快,而且读者的需求也更复杂,利用增值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出版内容咨询的服务水平。
(三)编辑工作的转化策略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编辑工作的工作转化,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一是编辑流程的转化。一般的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从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稿、整体设计、看付印样、审样书、营销宣传到重印与再版。而数字化的出版,其整个过程是从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数字化处理、加载技术、试阅读、网络销售、建立读者库、互动、更新服务或增值服务、咨询服务、市场反馈到产品和内容服务的升级。为了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在新的发展趋势下,编辑工作的内容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从选题的知识库到知识点,都会有很大变化,组稿方式除最基础的专家约稿形式以外,更多的是通过网上征稿的方式去约稿,拓展约稿的渠道。编辑应当聘请体验员,转换成读者的身份,反复对内部开发的数字产品功能进行评测,并且聘请目标读者进行试阅读,要不断对产品的适应性进行优化,满足读者需求。出版社要建立读书自身的专门网站,随着销售量不断增加,建立其越来越多的读者库,对大型的数字产品以及连续出版的产品,都要建立专门的读者库,进而对自身的市场进行巩固扩大。编辑要积极地与读者就内容展开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确保提供增值服务时更有针对性。对平台尚不能提供咨询的技术内容,在平台当前的信息涵盖范畴之外,要向读者提供与之相关的专家与机构等咨询渠道。通过信息的反馈,还可以对出版形式、选题内容、平台功能等进行调整,进而形成品牌项目。二是对编辑素质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字出版岗位的专业编辑,应当具备全程策划内容与服务的能力,同时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能力:(1)专业素养,即是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诚信服务意识等;(2)知识结构,包括语言文字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编辑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等;(3)实际的业务操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调查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经营与管理能力等。
(四)重视网络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是当前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营销方式之一,在当前的出版体系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是编辑部门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類人员。首先是研发出版物与组织内容的策划编辑,其次是文字编辑,主要负责对数字化的内容进行收集、整合、加工及后续的处理。此外,还包括服务编辑,其主要负责对内容进行更新、并且解答疑问、提供咨询服务与其他增值的内容服务编辑。二是数字化的技术部门。这个部门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与相关的数字技术商达成合作,为出版社提供数字出版的相应服务,满足实际的电子出版功能需求,并且由数字技术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选择最为合理的终端服务器,建立专业的网站,进而打造出更先进的网络化出版平台。三是数字产品的营销部门。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部门主要利用书配盘、光盘、书附网络下载、U盘或阅读器等有形载体去开展销售,加之网络上的增值服务,这样能够从单纯的实体销售、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形式进一步过渡到网上销售的方式。该部门的内部人员主要借助营销宣传去招揽客户。读者一旦转化为客户,后期主要依靠内容服务去维持。此外,这个部门还负责数字产品的销售与赢利[3]。
在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向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型,传统出版业也要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展开数字化的转型。为了真正达成发展目标,上文针对传统化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展开分析,以望能够真正促进出版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玮.基于外研社转型经验的我国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2]李军亮.基于数字出版影响下传统出版的转型及相关研究[J].数码设计,2018,7(1):171-172.
[3]韩莹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8(5):146-148.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