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机械制图与CAD结合的思考
2019-06-11郑雪娇
郑雪娇
[摘 要] 现在绝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将机械制图和CAD两门课程分开为两部分来教学,这样既增加了课时,也使机械制图的学习难度提高了。探寻一种新型的融合课程,调整机械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最优分配学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CAD;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63-01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CAD作为计算机制图的一种软件,它实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又具有和大部分的制图软件相似的操作手段,可以说它是所有制图软件的鼻祖,它的广泛性和通用性奠定了它在中职学校不可磨灭的地位,我们急需提高和肯定CAD制图与传统机械制图的关系,让其用电脑系统代替人脑,用显示器键盘等代替图板,图纸,绘图工具等,避免传统手工制图费事费力易出错难更改的缺点,同时节约制图时间,提高制图效率。
一、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中,大部分人都是利用大脑的想象能力,将脑海中的三维模型构建出来,但是大脑的思维毕竟还是有限的,难免会顾此失彼造成图样的错误,而CAD技术可以替代人类大脑来构建三维模型,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脑思维空间的有限性,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专业的制图平台上完成制图过程,然后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完美输出,并可对照机械制造的要求进行审核、检查和更改。但是CAD技术却又不能单独地存在于中职课程中,CAD绘图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機械制图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中所学习的制图的基本规定、投影规律、表达方法等,才能用CAD绘制出正确的机械图样,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中要穿插CAD教学,在CAD绘图期间也要融入机械制图理论知识,这种融合过程并不是说用CAD软件来代替人的大脑思维,而是运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及既有公式,替代老旧的图板手工绘图方式,使CAD作为新型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绘图的多样化下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结合制图学科引入机械CAD教学
(一)合理调整机械制图课程体系
根据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可将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结合为一个整体,将其合成为一门课程,这样的改变有利于中职学校机械课程的优化调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程保留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以及机件的表达方式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这些内容,适当精简几何作图内容,如椭圆的画法、各种多边形的画法、组合体的画法等,画图过程中不在拘泥于图面整洁、字体大小、草图图线及表达方法等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次序,轴侧图作为立体图直观性较强可分散于各个章节,提高看图的能力看,添加CAD制图软件的学习,同一种图样可用手工绘图和CAD分别绘制,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找寻利弊,探究最优绘图方法。
(二)采用分段、融合学习模式
新的机械制图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CAD两块,在教学过程上可以采用分段、融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学时可以用1∶1∶1的分配,也就是制图理论知识占用三分之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其识图绘图能力,CAD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制图软件,是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制图工具,用三分之一的学时来让学生学习,熟练掌握CAD软件中的直线、圆弧等工具的使用以及镜像、偏移等命令的使用,可以修改命令、设置图幅等,使学生具备独立的操作能力。最后的三分之一学时用来将制图理论知识与CAD绘图完美融合,根据制图国标规定,熟练用CAD绘制图样,输出二维或三维的机械图样。制图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过程,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以及网络技术,可以视频演示、实物展示、图样分析,让学生观察机件的特点及机器的装配组合,最后得出绘图方法、表达方式,从而完美绘制所需图样。课下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进行绘图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并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
(三)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发校本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和章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过程结合校本教材,不盲目、不杂乱。校本教材的编写要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让学生会绘制机械图样、绘制的图样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实用、让学生通过这一种绘图软件的学习解决多种软件的应用问题,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CAD绘图工具作为校本教材的辅助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综上所述,将机械制图和CAD完美的融合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实现学生识图和绘图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实现CAD绘图工具的完美运用,可使理论教学和制图软件的学习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这是突破传统制图的一种全新尝试,为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优秀中职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桂芬.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融入式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李艳.试论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J].教育科学,2016(10).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