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图促思:思维导图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11李琼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2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导图

李琼

[摘           要]  聋生由于听力部分或完全缺失,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都相对滞后,而阅读是提升上述能力的最基本的切入口。结合聋生思维特点、文本阅读现状和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借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交流性阅读、探究性阅读的实践研究,借思维导图之“形”,促阅读思维之“神”,以图促思,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乐于阅读的习惯,进而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独立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阅读是聋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聋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語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课程内容部分中明确提出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过程中方法的传授,引导聋生在实践中习得学习方法,有效获取知识,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的。

(二)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聋生的思维特点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与普通学生相比,聋生的思维发展也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只是聋生的思维一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逻辑思维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且带有直观性的特点。

2.聋生文本阅读现状

笔者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聋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阅读初期缺乏应有的阅读思路,不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阅读过程中筛选重点信息、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弱;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语句、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意义;回答问题时逻辑思维混乱,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弱;缺乏思辨精神、独立阅读能力。

3.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平时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聋生的视觉代偿功能挖掘不够,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展有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便是其中一个方面。再加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普遍较长,如在教学中不注重聋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切实有效的阅读。

二、思维导图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把思维形象化、所想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契合聋生思维特点,有利于形象思维展开;有利于补偿听力障碍,激发视觉代偿功能;有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聋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组织和表达、理解和记忆、联想和创意,形成系统学习的思维习惯。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策略的运用,促进学生围绕文本中心阅读思考。以图促思,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独立梳理、概括文本要点的能力;独立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养成乐于开展阅读交流的习惯,进而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三、思维导图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实践策略

《我与地坛》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中“珍爱生命”专题“向死而生”版块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史铁生。教材中只选取了第一、二部分。文本节选的第一部分重点写了地坛及地坛给作者的启迪,第二部分重点写了母亲以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用细腻而真挚的笔触传达着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笔者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进而形成高品质的阅读思维。

(一)借思维导图促感知性阅读先行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开端”在哪里,笔者认为预习就是这至关重要的“开端”。聋校语文常规的预习任务,主要有落实生字词、了解作者和文章创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把握文章大意等要求。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常规的预习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时候,初步感知到最后就是师生共同完成分段、概括大意的任务。为此,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从写了什么(主要涉及文本中的人、事、景或物);怎么写的(主要涉及文本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为什么写(主要涉及写作意图、思想感情等)三个方面初步感知文本,学生一边阅读文本,一边根据导图模块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细化导图,最终呈现自己初读的结果。

这一细化导图的过程提升了聋生独立梳理、概括文本要点的能力,将一定程度地为后续的深入阅读打好基础;教师借由这一初步感知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情,进而为后续的指导指明方向。

(二)借思维导图促理解性阅读深入

初步感知文本后是深入阅读文本。根据教学专题设计要求,必修二第一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而《我与地坛》这篇节选文章就是第一板块的教学重点。如何更有效地深入研习?笔者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开展精读,借助思维导图的完善达成深入研读文本的目的。

1.走近地坛——景物图

主问题:地坛的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请从文本中找出总括句,并结合文本中描写地坛景色的段落,来仔细体会这些段落又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完成如下图所示的文本研习导图。

2.走近母亲——人物图

主问题: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本中概括性的语句,并结合文本作具体的分析。有了之前“景物图”的研习探讨,开展这一部分的文本研习就比较顺利,学生能较快找到相应的点,在读到某些语句时,情感细腻的学生都红了眼眶,最后学生研习呈现如下思维导图。

3.思索关联——启示图

主问题:“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从地坛和母亲身上又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这部分研读相对难度高一些,但通过层层递进,师生共同完成呈现如下所示思维导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或合作或独立完成导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清晰地感受到导图思维模式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研读文本的方法;在进一步锻炼学生梳理、概括重点信息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特别是最后启示图,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地坛以及作者母亲给予作者的启示”的归纳完成,也自然而然地解答了预习感知时“文章为什么写”这一问题。让学生在画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梳理思路,找到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独立呈现的思维导图:

(三)借思维导图促交流性阅读展开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交流能让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加以运用,通过运用则又进一步使学生巩固了习得的语言,进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故而笔者要求学生借助之前的思维导图,再次开展交流性的阅读,将自己刚才在完善导图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点提出来,大家再一起思考探究深意。比如说“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作者理解到了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作者又为何会倔强或羞涩?带着问题再读文本,把自己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在交流中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

(四)借思维导图促探究性阅读落地

在初步感知阶段,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笔者发现学生能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但对“怎么写”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教师直接讲解作者这篇带有自传、自省特色的散文是如何寫成的,显然会因表述太过抽象而让学生无法理解。所以,笔者决定从小处着手,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探究文本细节描写的妙处,进而自己也能模仿着写一段。

笔者出示了文本第二部分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段落。片段一:母亲帮我上轮椅,看我出发去地坛的段落;片段二:母亲到地坛找我的段落。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思考这两段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而这些描写方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

课后笔者布置了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段话的人物。下面便是两段优秀的学生作品。

生1:当妈妈知道我耳聋之后,她的心情,当时的我还小,不了解。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她总是满怀欣喜地带我去医院,结果又一脸失望地抱着我回家,回家之后就偷偷地躲起来掉眼泪,妈妈,你在为我难过是吗?

生2:当我醒过来的时候,我看到妈妈趴在我的床头。这么近的距离,我才发现,妈妈的头上长了许多白发。我想抬手去摸摸妈妈,结果妈妈醒了。“宝贝,你醒啦!”妈妈边说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烧退了,真是太好了。你饿了吧,妈给你去熬粥。”照顾了我一夜的妈妈,又奔向了厨房……

四、思维导图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中的实践意义

经过实践,笔者感受到,借思维导图之“形”,能切实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一)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我们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进而激发聋生可持续的动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积极追求的。仍记得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听李老师说我们可以把自己读到的内容概括地画出来,我觉得真是有趣极了。”写这篇文章的学生语文各项能力均处于班级的最弱梯队,但他对画画则有着极强的兴趣。将文本阅读和导图结合起来,用他的强项来激励他接受新的挑战,这无疑激发了他阅读文本的兴趣。同时,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最终或团队或个人的完成最后的导图作品,这份成就感又反向激励了学生,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更为长久地保持下去。

(二)发展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依赖于个体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初期教师给予的思维导图范式,教学过程中围绕中心问题思维导图的逐步建构,之后围绕导图的交流表达,就慢慢地训练了他们的上述各项能力,进而逻辑思维能力也将慢慢得到发展。

(三)提升聋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而慢慢形成的综合能力,它包括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评价等能力。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掌握了文本阅读应有的“三步思路”(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清晰围绕这三步如何按总分的方式层层剖析的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聋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导图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