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教育体系研究

2019-06-11徐添庆吕立潘红李坚李华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

徐添庆 吕立 潘红 李坚 李华云

摘  要: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是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运动管理的重要指引。高校体育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形式之一,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还不相适应。本文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建设思路和路径进行针对性探讨,重点提出以下路径,一是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体系,确保体育课和其他课程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程体育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尤其要投入足够的经费、人力资源和场馆资源,确保活动的有序、有力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运动  教育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121-02

1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与紧迫性

青少年身体健康是社会的未来和基础。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必修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体,以其形式鲜活、内容丰富而吸引了青年大学生。当前,高校体育运动还存在着覆盖面不够广,学生参加频率不平衡,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师资力量较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运动推动学业”的指导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为目标,以阳光体育运动和主题竞赛为抓手,构建多元化、一体化的大学生体育运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  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教育的新理念

(1)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动观,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2)构建两大体系,即一是服务体系,加强专项经费、体育教师人才、器材设备、场地保障等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全校师生深度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感受运动魅力。二是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完善健康运动管理考核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确保体育运动长效化发展。(3)构建健全的联动组织机制,即在学校体委领导下,建设学校体育部——院系体育组织——学生体育协会三级组织体系,推动体育管理工作上下联动,重心下移,一插到底,确保体育活动在学生群体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3  加强高校体育运动教育教学的路径

大学生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常态化锻炼与专项比赛相结合的体育运动活动机制。

3.1 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体系

必须充分意识到体育课是大学必修课,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设置的相关规定,在学时中进行合理安排。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课程大纲、内容和形式,尤其是要提供更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方便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诉求。此外,以探索小班教学为载体,加强教学管理和考核,确保大学生通过体育必修课,学到基本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健康运动”的体育锻炼自觉性。

3.2 以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为特色,优化教育体系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以“校级、院级、班级、个人”的活动网络体系进行维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努力实现“人人均可参加体育锻炼,人人皆爱健康运动”的校园群众体育活动格局。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以趣味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为引领,以接力跑、健步行、三人篮球赛等活动为抓手,打造便于参与的集体类体育活动品牌,增强身体素质与团队荣誉感于一体。以班级为单位,内部进行趣味比赛,选拔出部分学生组建业余运动队,进行班级之间竞赛运动,从而实现“班班皆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的目标。二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开展冬季长跑、班级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各类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大学生“三走”活动可持续发展,即“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做到体育活动常态化,更新化和多样化,让更多大学生都能找到喜爱的体育活动加强锻炼,增进集体意识。三是以学校体育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的体育赛事,如每年开展学校田径运动会、游泳运动会,以及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院系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此外,体育部还要指导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征文、摄影、讲座等,丰富体育活动文化的内涵与形式。四是以学校为单位,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比赛安排,以优秀的体育学生为代表,打造模范引领,积极组织有体育体长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加强高水平比赛的宣传引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崇尚健康运动,做到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提高两不误。

3.3 以人才建设为主导,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体育运动教学的第一资源,是活动开展的关键。因此,要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在岗培训、教学经费投入、考核等过程中要给予体育教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以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重视社会资源的运动,想方设法将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引进到高校中来,兼任体育教师。

3.4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相关政策

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教育教学大纲,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为抓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专门机构,将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明细化、规范化,纳入到体育课考核中来,以制度为指引,确保大学生都严格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和各类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3.5 以多元化宣传为助手,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利用“互联网+”时代机遇,在高校设立各类体育活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利用线下和线上宣传平台,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

3.6 以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为保障,加强经费、场地设施等维护

体育教学实践性很强,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要坚持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建设安全保障机制,不管是户内还是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都要专人保管、专项经费维护,体育教学中更是要做到科学热身,体育比赛中与学校医院联系,安排医生值班等,确保教学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薛志伟.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208-210.

[2] 王鲜.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长效機制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4):5-7.

[3] 陈伟伟.高校普通学生乒乓球项目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大学生
体育运动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运动中的抛体运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