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武术发展的“本土化”回归
2019-06-11程远龙郭娜娜
程远龙 郭娜娜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从中国武术“退出军事战争舞台、中华新武术之改造、土洋體育之争、竞技武术快速发展”等近代发展中总结出中国武术今后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建议在国际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武术向“本土化回归”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武术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19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创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是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国门,服务世界取得的可喜成绩。然而,不管武术如何发展,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本土性特征,这是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时,研究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回归是中国武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1 本土化与中国武术发展的本土化回归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本土化”问题,丁传伟、薛立强、王岗在《中国武术发展之辩》中认为:“近代由于东西方发展的不均衡性,落后的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文化、西方强国之术,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本土传统文化“相背离”的趋向,向西方先进文明学习的现象。中国武术在近代的发展中也开始借鉴、模仿西方,背离了中国“坐标”[2]。武术的历史发展轨迹证明,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正在吸收西方并逐渐有脱离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趋势,武术的本土化特征越来越模糊,甚至仅仅将武术理解为是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武术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被很多人所忽略。而这种文化忽略,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不利的。数据显示,外国人学习武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通过中国武术来了解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对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武术的真正继承和发展,重心仍在我们民族本土,或者是在保持武术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本土化不变的前提下的武术世界传播[3]。”
2 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主客观原因
2.1 内在原因
地域性、民族性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客观发展规律,是其生存的土壤,带有很强的“本土化”特点,所谓本土化,就是一种非外来的,本地土生土长的身体文化,这些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武术不能脱离“本土化”发展的轨迹。
中国武术是在中华5000年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中国武术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地域特点以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的。
2.2 客观原因
2.2.1 全球化背景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与交织,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使中国武术脱离了军事战争的重要阵地,其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先后经历了“土洋体育之争、武术本质困惑、竞技与传统优劣之争、无缘正式奥运比赛”。目前,中国武术的“实战性、技击性”这一本质特征正在面临着挑战,可谓是命运多舛。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树立中国武术文化的自信心,就是基于中国文化土壤研究中国武术的本土化特征。当前,尽管“本土化发展作为中国武术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其存在价值还没有得到人们真切的关注和重视,这种重叶轻根、重外轻内的发展倾向直接导致了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了无根和渺茫[3]。”
2.2.2 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从来都是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武术文化也同样是在外来文化的交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特点和形象,比如中国武术对佛教文化的吸收。当前,中国武术正在面对其他文化的浸润,“武术的本土身体文化被跆拳道、柔道等一系列外国文化侵袭,各种柔道、跆拳道馆在中国的领土上拔地而起,而中国人们由于对中华武术的热爱转变为国外体育文化的崇拜[4]。”面对外来文化的冲突,中国武术积极入世,顺势而为,形成了“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追求“高、难、美、新”,以比赛获胜为最终目标。竞技武术缺少了中国武术“真”的研究,“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真,是指武术的本质属性,武术的真谛与生命线——具有民族特色的技击含义[5]。”关于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真”的研究就是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重要体现。随着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武术应该继续加强自身本土化特点的研究,突出其特性,通过中国武术这一中国文化载体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3 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路径探析
随着武术研究的逐渐深入,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武术研究者们的重视,比如:武术的地域性特征的研究,如“中州武、燕赵武术、浙江武术、沧州武术、武当武术、峨眉武术、中原武术”,甚至已经出现了针对某个村落专门研究的“村落武术”,以上出现的这些地域特征、村落特征恰恰说明了武术发展研究的本土化回归。中国武术本土化研究符合中国武术发展的主客观规律,能更好地体现中国武术的特征,有利于中国武术的长远发展。同时,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研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诉求。可以预见,关于中国武术本土化回归的研究将会从国家、地区、村落或更小的范围等不同范围来研究武术的本土化的特点。
4 结语
中国武术在中国5000多年文化沃土的土壤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成份,从萌芽到成为世界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在中国本土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离开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中国武术将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只有建立在本土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2017.
[2] 丁传伟,薛立强,王岗.中国武术发展之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3):231-234
[3] 明磊,石爱桥.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本土化的问题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137-138.
[4] 黄维.广西幼儿园啦啦操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5] 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