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06-11王玉陈晓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工产教水利水电

王玉 陈晓红

[摘 要] 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从水工专业的产学融合、多学科融合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三方面探讨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本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多学科融合;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42-02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离不开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各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最新统计,全国共有八十多所高校开设水利水电工程(简称“水工”)专业,为国家水利事业输送人才。在人才培养知识和能力上各校也达成共识,主要学习水利工程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的基本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水利工程由于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对环境影响大、失事后果严重等原因,相较于一般土建工程更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集成性和组织性的特点。一项成功的水利工程,不但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和可行的,也应当是高效益的,即进行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的综合平衡后,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取得满意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在2016年6月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该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对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科学质量管理规范,采用“能力导向”的认证标准,关注教育效果。这对高校培养的水利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获得国际教育认证机构的认可,这两者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基本上是统一的。

目前,水利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还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这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才之路也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针对这样的现状,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本行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一、水工专业的产学融合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7〕95号)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2018年4月教育部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覆盖在校生约26万人的“卓越工程师市教育培养计划”中,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高校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1万多家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与高校共建了62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示范经验。在国家的支持下,各高校水工专业同样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与各水利、电力部门长期合作,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合作计划、开展水利人才需求预测、共建共享水电实训基地;聘请水利专家提供教学服务,比如,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学校任教、开设学术报告和讲座等。还有,强化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可以采用提高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质量,适当延长实习时间的方法。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已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学院对水工专业实验班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用前三年时间完成原培养方案三年半的全部理论课程的学习,大四另增加了13周工程实训环节,并且大三学期末为每名同学配置了专门的学术导师,这部分同学工程实践、应用和创造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是显著的。在实习前,还应在先了解水利电力部门各岗位职能后,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深入各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亲自指导整个实习过程。除实习外,毕业设计也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内容,毕业设计建议实行双选制、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选题紧密结合实际。另外,学生参与教师横、纵向科研项目和课外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也属于实践的形式,对学生创新、实践、沟通等能力培养十分有利。

专业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引导者,只有教师本身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就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属于“双师型”人才,才能保证产教融合工作顺利进行。

二、水工专业的多学科融合

多学科融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趋势,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复杂性,要求工程师必须广泛、深入、系统掌握各方面科学知识,除地质、水文、力学、水利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工程管理等知识外,还应该包括水工生态学、海绵城市建设、景观学、建筑美学、边坡治理、电气工程、各种工程软件如理正、ANSYS等没纳入培养方案的内容。理论教学不可能传输如此广泛的内容,最好是学生在课外下功夫。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部修相关课程学分或二学位;专业教师从大一的专业介绍到大四的就业指导应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课外书籍;本专业在修订教材中加入适量的拓展阅读内容,比如《水力学》可以添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等环境流体力学的内容;在《水工建筑物》中加入大坝除险加固的章节等。当然还有许多途径促进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上的认识,参与工程建设、听学术讲座、与已参加工作学长交流、关注有关的微信号等。

三、培养职业素养是高校工作的关键内容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好工程来源于合格的工程人员,新时代的工程师应树立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服务、创新和精细化工作等现代工程意识,而這些意识的获得与个人的职业素养密不可分。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理论与实践教学增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现在的高校教育更偏重于职业技能等硬件,而职业道德、职业观念教育没成系统且流于形式。举个例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由于水电过速开发,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总长达1017公里,审计署已责令整改,这个数触目惊心。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师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如果没有顾及生态环境系统和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念,带来的工程后果可想而知。

高校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具备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身作则,有意识地灌输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大纲和教案中突出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与方法,在教学总结和讨论中反馈结果,以改进方式、方法。

高校中人文、艺术、体育等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重要作用。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清华大学黄万里教授曾坚持自己的观点,舌战群儒七天,反对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历史证明他在三门峡大坝工程中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黄万里教授也是一位高洁的诗人,诗集《治水吟草》中收錄了他毕生创作的100首诗。黄万里教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学校对工科学生增加文史哲、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等选修课,为学生提供艺术、音乐、美术等鉴赏和学习机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文化,都是素养培养的好途径。人文、艺术、体育等素养渗透到职业素养的各个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职业素养,通过这些素养来提高职业道德、观念、技能和规范,效果甚至优于直白的教学,各方面素养的培养会激活人的内在潜能,美好的品质和超强的能力得以养成。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如因材施教、细化就业方向培养等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总之,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林继镛.水工建筑物[M].5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胡泽民,莫秋云.工程师职业素养[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3]周凌波,王芮.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4.

[4]张立仁,乔娟,姜袁.某独立学院水工专业“3+1”培养模式实践与深化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2):56-59.

[5]姜海波,刘焕芳,金瑾.以“学生为中心”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17(1):26-28.

[6]魏博文,袁东阳,程颖新.工程教育认证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架构优化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5):28-32.

编辑 尚思达

猜你喜欢

水工产教水利水电
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初探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探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探讨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