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实现现状与对策

2019-06-11王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排球体育锻炼体育课

王煜

[摘 要] 大学生体育参与度不高,自主锻炼能力较差,导致整体身体健康水平较差。探索自主锻炼的阻碍,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来促进大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

[关 键 词] 在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32-02

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当代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近十年来已经整体有所改善,但近视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仍是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针对学生,这一问题的成因可能主要由于自主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较低和参与时间较低。然而,随着我国体育的迅速发展和未来规划,竞技体育回归校园作为高校大众性体育常态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甚至是社会发展趋势。本文将针对竞技体育回归校园之实现高校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提出优化对策。

一、實现高校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重要性及现状

2014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男生较为明显,女生分布不一。近视眼检出率逐渐向低龄发展,且肥胖率居高不下。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顶梁柱、接班人,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必要的。

此外,体育运动包含了多个层面的比拼性质,如力量、速度、柔韧和协调性,不同的参与者可以发展不同擅长的维度来获得运动成果以及健康的体魄。在参与者共同进行锻炼或比赛的时候,体育的社交性、竞赛性和结果不确定性可以让大家体会到身体疲累之余的高层次心理,如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认识他人和超越他人等心理认知。这些内部情感可以促使参与者对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更加愿意长期锻炼,进而实现体育的长期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的人生转折做好铺垫。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运动参与时间;要重视技能培养,提高运动水平,进而培养运动兴趣;要与竞赛相协调,营造校园文化。到2020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要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也需要有所增长。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之下,提高青少年体质,变得更加刻不容缓了。

聚焦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运动时间短且参与率低,每周达到8小时以上训练时间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1.4%,相反,约50.31%的学生每周训练时间不足2小时[1]。通过近年来我国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大学生体质健康从大二开始逐年下降,大四的不及格率几乎达到20.28%,同时及格率良好率也均低于其他年级段。

二、高校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阻碍

(一)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的阻碍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以及场地保障工作。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田径应该是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同时,女生必须在篮、排球,男生必须在足、篮、排球中选择两项来学习。其次,根据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在一、二年级必须设置体育课,高年级的体育课则不作要求。因此高校体育课通常集中在大一、大二,每周多为两个学时,每学期进行共36课时的体育课。而在大三和大四,不会有必修类的体育课程安排,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三、大四的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开始逐年下降。根据最低标准的话,在大一、大二两年的必修体育课程中,共有四个学期的体育课程。按照每学期学习一项运动的话,大学生可以有四次选课机会,两次必修课,两次限选课。但是,一个学期36学时的体育课程往往不足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甚至是自主训练方法,至于穿插学习相关运动理论知识,就会显得时间更加不够用。但是,如果将课程计划更改为每学年共72课时来学习一个运动项目,大一和大二将只能学习两个项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体育项目将会变为只有足、篮、排球的必修课程,这也违背了体育课追求多样化的初衷。因此教学大纲的实施与体育课实践理论课程并重的平衡将成为阻碍体育课设置和实施的一大难题。

2.体育理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训练,自我开展体育模拟竞赛。但是,体育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实践课程,约44%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体育课过程中,理论课占总课程的比例非常少,只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曾有过一半以上比例的体育理论课经历。这就导致了在参加运动的学生中,很少有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所参与项目规则和规范技术,更不用说区分有氧、无氧运动以及如果科学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由于缺乏锻炼知识,很多青少年在锻炼之后获得锻炼效果往往会打折扣,自主锻炼的念头逐渐打消[2]。相反的,一部分同学由于被网络流传误导,采用了不合适自身的锻炼方法,导致了相反的锻炼效果,更加打击了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个人的运动相关理论知识储备将会影响学生开展锻炼的自主程度,个人相关理论知识储备越丰富,自主锻炼的可能性越大。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篮球和羽毛球为最受欢迎的两个运动项目,紧跟其后的是足球、网球和排球。这几项运动中,除羽毛球外,其他项目均需要特定的场地来支持进行。因此,参与羽毛球的人次相对较多,篮球和紧跟其后,足球、网球和排球相对较少。同样的,这和高校的场地设置数量也成正比,羽毛球和篮球场较多,而足球、网球和排球场较少。换言之,由于没有足够的场地,足球,网球和排球的运动开展相对困难。另外,由于羽毛球多为室内场馆,篮球场也会设置室内场馆,所以,羽毛球和篮球参与度较高。排球可能由于场地数量问题,参与度受到限制。因此,运动场地的数量和设置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二)内部环境

从内部环境来看,心理和生理上的负面反应会影响自主运动训练的参与热情。

1.缺乏理论课学习的学生,对运动健康和体育美学没有适当的理解,也会因此导致对周边体育氛围感知不强,从而无法从内在心理上受到运动氛围的影响,也就不太可能主动积极参与运动训练。体育理论学习不仅会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带来的积极效果,还可以让学习者对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以及个人和职业运动员的差距建立基本的概念,从而设定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目标。此外,也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竞技体育和电子竞技的本质区别,避免学生由于现如今电子竞技的发展,在选择运动时本能的选择更加休闲、有趣易上手的电子游戏,因为电子竞技实际上对身体健康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3]。

2.没时间和缺少锻炼习惯主要体现在个人的长期生活习惯。个人习惯将会主导个人看法和思维方式,因此,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很难体会到运动的好处。而且他们将会更加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活动上,如同样意义明显的读书学习,或是简单放松的玩电子游戏上。让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建立起自主锻炼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不仅需要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建立出运动动机,还需要必要的强制手段来让学生在长期时间内尝试运动获得效果以及培养出基本的习惯。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具备内部动机支持,配合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用适当的方法排除大学生自主锻炼的阻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三、实现高校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应对策略

(一)改善外部环境带动高校体育自主运动氛围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对高校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影响最为密切。(1)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但是为了保证必修课质量,高校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由专业的体育老师来指导和保护学生进行安全、科学、有序的系统体育运动训练。学生在选择项目,并完成特定的教学和锻炼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一定比例的课外学分。西方发达国家常安排不同的体育俱乐部来配合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协同合作。同时,由于体育俱乐部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可以学到更加专业系统的技术动作、战术知识,同时也会极大地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课外运动俱乐部也不会占用体育必修课的时间,将会是配合政策解决青少年体育参与度的最佳选择。(2)课外体育俱乐部也可以适当解决运动场地的短缺问题。体育教师之间可以适当弹性利用场地来帮助学生实现运动训练,例如排球、网球利用墙壁,足球和篮球分享运动场地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运动兴趣的培养。

(二)改善内部观念建立学生自主运動意识

首先,在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同时,体育理论课就变得更加必不可少了。在体育必修课的课堂上,高校应该为教师挑选合适的体育理论教科书,来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为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对体育运动过程中体现的体育美学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处理体育锻炼后的负面反应,如肌肉酸痛的起因,或是明白并非锻炼就会练出大块肌肉的观念。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他们常常无法获得他们期望的身材或是效果,反而有可能伤到自己,也会出现盲目锻炼,最后导致身体无法负荷进而受伤。

其次,在电子竞技发展的新时代,教师、家长、学生和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监督督促,提高身边其他人的运动兴趣,在必要时候,用适当的强迫运动来促成锻炼习惯的手段也应该被利用。很多同学在锻炼前总会存在诸多顾虑,加上没有形成习惯,因此一直无法参与运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家长或是教师的强迫下,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在持续一定时间周期后,借助外界氛围的影响、运动理论的感染和长期习惯的惯性,学生的运动习惯将一定会发生积极变化,从而实现自主参与体育训练。

当代大学生自主参与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全面自主运动训练代表的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运动习惯的改变,更是大众体育普及转向竞技体育全民化的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同心协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和目标体系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14(4):1-5.

[2]王健,毛世玉.大学生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3(2).

[3]许亚薇.大学生运动情况调查[N].齐鲁晚报,2015-10-26.

编辑 尚思达

猜你喜欢

排球体育锻炼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小小“运动员”
最复杂的迷宫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