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心的丰盛超越物质的贫寒
2019-06-11辛俊卿李斌
辛俊卿 李斌
[摘 要] 新时代赋予了资助育人新的使命,由典型资助案例入手,对心理资本理论和资助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在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将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自我效能感;乐观;心理韧性;感恩;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4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學生资助工作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十大育人体系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资助育人是新时期工作的新使命,要求工作过程中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北京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意味着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资助政策相对完善,学生的资助涵盖了奖、助、勤、贷、补多方位的固定项目和一些临时性的项目,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到精准资助,协助学生实现内心的丰盛,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的方向。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颖,女,父亲残疾,母亲打零工,家中姐妹俩均在上学,母亲的微薄收入很难维持上学姐妹俩的开销,经济压力较大。该生在入校不久就表现出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不愿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新生心理测量结果中显示多项指标得分过高,属于需要老师重点关注的学生之一。她为了尽快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忙于寻找校外兼职机会,对周围事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其递交了家庭经济情况相关证明申请助学金后,辅导员及时发现该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特殊性后,给她详细解读了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打消其经济上的各种顾虑。
小颖同学和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差的同学一样,起初性格内向,不够自信,不愿意和同学多交流,目光不够长远,对学校资助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只是企图通过自己做多项兼职工作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甚至不惜以影响学业成绩为代价。但在后来自身的努力下,取得了值得骄傲、令人羡慕的改变。
案例二:小王,男,父母离异,母亲多病,靠每月微薄的救助金生活,家庭经济负担很重。该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时间观念较差,沉迷于玩游戏,对待事情消极,多门课程不及格,受到学业警示,辅导员多次对其进行深度辅导,但很难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改变不明显。
两个案例反映出在资助工作过程中是可以鼓励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够自信、抗挫折能力较弱、不够乐观的实际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心理资本的研究动态
心理资本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心理资本”作为学术概念,由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2年提出。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类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心理韧性、感恩四种积极的心理能力。在随后的几年里,相关学者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扩充和修正,强调了心理资本的可测量、可无限开发和能管理的特性。在2007年前后,心理资本理论较系统地引入国内,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特点,也初步展开了系统性研究。2009年,柯江林等人提出对心理资本理论建构认识的新观点,将心理变量划分为四类:(1)据有瞬间性和极易改变特点的。诸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2)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又比较容易改变,能够进行开发和管理的。诸如乐观、韧性和幸福感等;(3)比较稳定,难以改变的。诸如核心自我评价、大五人格维度和性格等;(4)非常稳定,很难改变的。诸如天赋、智力等各种遗传性特性等。王海燕和吴国蔚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的研究中发现心理资本主要由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两种因素构成。事务型心理资本包括进取、担当、韧性、希望、乐观和自信,人际型心理资本包括感恩、包容、诚信、谦虚。2010年,张阔等人在国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与Luthans等人研究大致相同的结论,认为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四个因素组成。张阔等人在文献分析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测量工具以及初步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181名在校大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最终形成了包含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希望等4个因子共计26个题目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PPQ)。
三、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资助育人对策探索
(一)相信自己,别人定会相信你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不够多,遇事往往表现出不够自信。而实际上他们积极要求上进,有勤奋努力力争向上的内在动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建议学生设置合理有效,但又具有挑战和清晰时间节点的短、中、甚至长期目标,这样一来,每完成一个目标都给予自身一定的自我激励,从而提高对未来的希望感。同时,要积极担任各类学生干部,多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广交朋友,为自己争取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院学生交流的机会,拓宽自身知识面,通过各项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请心理素质中心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等多项活动,鼓励他们要正确认知自我、分析自我、展现自我,从一次次成功中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事实证明,成功有助于增强自我效能。
(二)微笑面对,阳光总在风雨后
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个体的归因方式越乐观,越倾向于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与情境有关的原因。尝试合理的归因模式,成功的时候多从自身努力和能力角度进行归因,遇到挫折的时候多找一些外部原因,不要归因到自身素质,要始终坚信努力能改变现状,取得进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要打消其会因经济原因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想法,鼓励他们多看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书中汇集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精华,通过阅读,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另外,要让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可以幫助人减压,释放负能量,使人变得乐观开朗。多项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乐观情绪的增进,因此,要支持鼓励他们放下手机,走进操场。
(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面对挫折,有些人选择一蹶不振,有些人选择越挫越勇,其中关键正是心理韧性的力量。没有人希望遭遇挫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正是生命中这些不如意的部分,试探了我们自己的潜力,让我们变成了更加坚强的自己,就像流过血的皮肤愈合以后通常会变得更加坚硬。理性面对挫折,增强坚韧品质,建立成熟的心理预防机制,这些将能缓解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承受的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将身边的成功案例分享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会如何面对挑战与困难,增强其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
(四)珍爱生活,铭记恩情
有人曾说,懂得感恩,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一味怨天尤人,不懂感恩,最终可能会一无所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知,在求学阶段,我们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国家、学校给了我们很多的经济支持足以保证我们顺利完成学业,帮助你的同学也适时出现,你们终将成为朋友。所以要学会感恩,因为曾有过遇到困难内心沮丧的体会,我们更不应该在别人不如意的时候幸灾乐祸,置之不理,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心中常怀感恩之心,随之而来的必是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好品格,只有这样生命中才处处有动人风景。
多次对该生进行深度辅导,并鼓励其竞选班级班长一职,后来竞选成功,连任四年,中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同学信任和支持,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的荣誉称号。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和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除此以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本科毕业后,如愿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在对小颖的回访中,小颖把自己的长大归结为:“要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脱颖而出,但是不能自负,我们没有比别人更多的优势;要乐观,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不仅能交到很多朋友,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学校期间参与社团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提高我们的兴趣爱好,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使我们在学校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自信心和各种环境的适应性也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对以后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的活动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乐趣,相对于大学枯燥的学习,适当地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新同学和新朋友,在活动中增强社交能力,增加自信心。”
助困从助心开始,内心强大,有支撑发展的精神,有克服苦难的决心和信息,才能够真正地超越贫困,带领自己和家庭走向成长发展之路。辅导员要做学生心理资本的助力人!
参考文献:
[1]马小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6(5).
[2]苏浣钗.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J].教育理论研究,2017(8).
[3]王志贤.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2).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