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06-11夏自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工科融合

夏自由

[摘 要] 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传统理工科专业需要进行新工科改造。改造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确定传统专业的创新领域,分析相应的人才技能需求,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把创新领域涉及的新课程引入专业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最终实现传统理工科专业的新工科改造。

[关 键 词] 新工科;创新创业;融合;改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40-02

自“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陆续发布后,新工科的建设落实到实质进程上。新工科建设从两个方面启动:(1)建立新生工科专业,(2)改造传统理工科专业。从建设方向来看,对传统理工科专业的改造是建设的重点:(1)传统理工科专业涵盖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领域,范围广,已具有一定的基础;(2)通过复合、融合、衍生形成的新生工科专业,也是基于对传统理工科专业的深度改造,与传统理工科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传统理工科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传统理工科专业的新工科改造途径

目前,新经济的发展引领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而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跟不上新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因此,新工科改造目标就是通过改造培养新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对于怎么去改造传统理工科专业,众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人认为,传统理工科专业新工科改造的有效途径是: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训为主,开设几门课程,开展创新训练、创业技能训练,或者组织几个竞赛,设立几个科研项目,等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与专业教育模块分离,教学活动分离,导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基于专业技能开展的。而且,大部分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在校级层面,创业培训也具有一定的学科针对性,对前沿理工科学科,开设的创新教育较多,如机器人教育、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传统的理工学科,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少。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向

(一)培养层次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培养层次的融合,也就是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研究型大學定位于高层次的理论创新、基础应用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创新,培养本行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于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培养方向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要确定专业的新经济、新技术发展方向。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创新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与行业的技术创新需求紧密结合。

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多理工科专业中有些专业对应的产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创新领域非常少,有些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淘汰,这些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非常小。

对于传统理工科专业,某些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某些方向是逐步淘汰的。如果该专业方向没有对应的创新经济领域,则培养的相应的专业人才找不到创新创业的场地,谈何创新创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特色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的学科布局与专业特色。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特色,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特色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不能简单效仿其他院校的模式搞“互联网+”,搞创意营销、网上开店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

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受体的实际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

学生层次水平较高,适合于难度较大的创新创业领域;学生层次较低,适合较为简单的创新创业。

2.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术业专攻,求精而不求全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技术领域不同,创新需要的专业技能基础不同,学生不可能全盘学习,应进行选择性培养,根据技术创新方向培训相关的创新能力。

3.创新创业的方向必须与学生的特长、爱好相结合

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公共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创新能力核心要素

创新能力由两大核心要素组成:创新基础和创新意识。创新基础是指为实现创新活动而拥有的技术知识,包括公共技术创新基础和专业技术创新基础。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两者构成创新能力,缺一不可。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这两大核心要素着手:建立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又分为两大部分:公共技术的创新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创新基础。

比如,设计新型的包装印刷机械,需要机械、电气、材料等公共技术的创新基础知识,还需要包装、印刷等专业技术的创新基础知识。因为设计新的包装印刷机械,要在性能上优于现有的设备,新设备必须优化,改进现有的包装印刷生产工艺,这要求设计者熟知现有包装印刷工艺;另外,在设计新设备过程中,需要选用机械零件、机械构造、电气电路、制造材料等,这要求设计者具备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

(二)創新创业课程的融合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课程的融合以需求为导向,确定传统理工科专业对应的创新领域,进行新工科改造的定位,分析新领域的技能需求,根据技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融合,方法如图1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改造过程中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传统课程,并根据创新领域所要求的专业创新技能增加新的课程。比如,工业设计专业,单一的产品造型设计不再满足新经济发展的需求,交互式界面设计成为主流,专业新技术课程中需要增加人机工程学、人工智能等相关新课程。

另外,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将这四类课程相互融合起来。比如公共技术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与专业新技术课程的融合,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等。

课程体系的融合需要进一步细分,包括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材的建设,创新创业教案、讲义的编写,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方式,等等。

(三)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除了课程之间的融合之外,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图2所示。

教学过程的融合主要方法是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项目教学法

让学生以项目的方式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或者以项目的方式实习、实训。将整个学习任务、实训任务作为一个大项目,再将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对应具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个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2.学科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通过参赛提升创新能力。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非常好,参赛者自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意识。但目前开展学科竞赛的专业较少,传统工科专业很少有省级学科竞赛,而且学科竞赛是一种精英教育方式,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因此,各个学校可多开展校级的学科竞赛。

3.创新创业实践

目前,各个院校都重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设有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等,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励学生创新创业。另外,很多院校设置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创造者”,实现创新。

五、总结

传统工科专业的新工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把握专业的创新领域,把创新领域涉及的新课程引入专业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最终实现新工科的改造。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理工科工科融合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不理
刚柔并济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破次元
融椅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