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探析

2019-06-11陈群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陈群平

[摘           要]  立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如创新精神不足、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16-02

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创新创业等逐渐推广与普及,有效推进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进行深度有效融合,各产业在不同程度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创新力和生产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强调“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2015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空间,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互联网+”的了解

高校教师在运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由于缺乏对“互联网+”的了解,使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发挥作用,学生无法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互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知识内容,避免在创业教学中随意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影响高校学生的创业效果。由于缺乏对“互联网+”的理解,使学生难以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阻碍高校学生的创业发展。

(二)政府、高校、学生的“三位一体”发展网仍不完善

为顺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政府致力于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如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扶持各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等,但政府、高校、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三方互动与促进循环。为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各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对传统教育体系中包括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筹备、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仍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期缺乏正确的指导,且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参加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也尚未形成。政府、高校与学生这三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网。

(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足

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从2015年开始,中国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至少5000家,目前已经倒闭的有3000多家。究其原因,除了其自身商业模式的因素外,更多问题出在创业者自身准备不充分、考虑欠周全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上,以致最后难以挽救困局。除此之外,大学生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将创业目标停留在追求物质财富和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功利层面,把赚到钱作为根本的创业价值理念,忽视创业所能得到的精神收获和个人自身的价值、理想和幸福,这些往往也会导致创新创业失败。

高校传统的创业教育一般只是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指导创业过程,关注商业计划书和创业项目的盈利性,而几乎完全忽略了社会责任感对高校创业教育所起的价值引领作用,政治信仰迷惘、价值取向模糊、文化素养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不利于学生未来事业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怀抱创业梦想并勇于实践的精神理应得到肯定,但若没有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创业价值观,仅仅局限于追求实用化和物质化的利益兑现,在创业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关注创业项目的发展现状和眼前利益得失,最终将使创业效果大打折扣。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创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高等院校不愿意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太多资金,并没有开展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创业平台支撑,如创业产业园、创业中心等,创业平台的理想状态是集培训、项目、活动以及就业于一体,在实际的创业项目中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技能。而有些高校并不能提供类似的创业平台,只能是在课堂上教授创新创业知识,没有实际操练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在毕业后难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及师资力量单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由于教育模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很多高校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师资力量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开展。现阶段由于高校部分教师本身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较低,个人素质及知识不能充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需求,这便导致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解不够全面。同时,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将创新创业的有关内容通过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未来自主创新与创业的能力。

(六)高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资金

由于高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实践的资金,使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难以开展创业学习。高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实践的资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缺乏资金,无法为高校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帮助,使学生难以落实创业基础内容;另一方面学校不能聘请专业人士开展创业讲座,使学生的创业思维过于盲目化,从而影响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学习,使高校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难以高效进行创新创业探索。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将“互联网+”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

互联网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吸纳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推广网络创新创业课堂,搭建与互联网联系更紧密的教学平台。高校应定期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合理安排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制定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关注业态发展,挑选最新的创新创业案例并教给学生,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化为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

(二)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

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的强大背景下,国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有关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教育当仁不让。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将创新创业理念落实到高校教育模式中也就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首先,对高校来说,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进而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相应的创新创业理念;其次,对一些高校管理者来说,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的重要性,并且充分了解其内涵,进而才能更好地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对大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三)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

要做好大学生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投入,设置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体系。成立创业基金会,给予创业大学生一定的经费支持。高水平的创业指导教师对创业人才的指导和示范有很大影响,然而,多数高校教师在互联网创业方面知识匮乏,缺少对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的了解,缺少创新创业的经历和真实体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能讲其表面无法深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还应该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拿出一部分资金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提升校内的专业教师水平,同时也要聘请成功企业家和创业团队兼任学校的指导教师,以便于引导学生有效正确地建立创业项目,使实践活動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有价值。

(四)创建能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多元化平台

在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的前提下,除了灌输“双创”理论知识外,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具备实战操作的实践平台,提前进入社会加以锻炼。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需要依托一个多元化平台,通过平台从多方面互相促进,才能够有效激发创新意识,最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互相补充搭建多元化教育实践平台,从效果上看,无论是社会、企业、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对平台的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期望实现学生团队与创新创业平台共同进步,由校内外指导教师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多元化平台相辅相成。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引进互联网界成功人才或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学中,通过实训课或讲座的形式传授社会热点和前沿技术,并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认知。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大学生才能接触到完整的创新教学与创业机遇。今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录用标准,招聘一些不仅具备丰富理论知识,还具备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师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投入一定经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整体提高师资力量,为“双创”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当今时代,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调整、转型升级,“互联网+”环境为高校大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大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建设,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培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为实现“创新梦、中国梦”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买忆媛,周嵩安.创新型创业的个体驱动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0(9):11-21.

[2]丁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8):86-87.

[3]高政.“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20):265.

[4]程洪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

[5]陈丽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

[6]王勇,王明强.校地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途径与策略[J].教育评论,2017(7):82-86.

[7]陈晓宇.“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8(17):68-69.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